白静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建立了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并以《网络程序设计》为例,展开应用研究,初步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程序设计;多元综合评价体系;课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97-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关系到人类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必需品。而后,社会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程序设计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其培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能力。然而,受制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今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性质,设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应用开发语言的能力,更加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进行课业评价改革,提出并构建了面向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并以《网络程序设计》为例,展开应用研究。
二、教学模型的构建
课业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1(a)所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另外,作为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对教学过程监控不足,可能造成考前突击、高分低能等现象。同时,对程序设计语言这种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这种一张考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存在评价范围狭小,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功能单一等问题,难以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难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的积极性。
理想状况下,课业评价不应该作为一种目的,而应该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手段:既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为此,针对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我们构建了一个螺旋式的教学模型,如图1(b)所示:课业评价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四个教学环节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该模型的一个周期;而这四个阶段又不断迭代,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深入的教学周期。在这一教学模型之下,我们构建面向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
以螺旋式教学模型为基础,提出并构建学生课业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及考核中。该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融入案例,通过案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考核中,采用项目考核为主,综合实验、作业、考勤、基础问答形成一种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改革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促进相应课程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来讲,相对于传统评价方式,该评价体系需做到以下几个转变:(1)由原来的单一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2)从评价具体的、独立的知识单元转变为整体能力评价;(3)从零散的实施积累转变为强调综合应用;(4)从一次性评价到定期评价转变;(5)从单一评价到多维度评价;(6)从强调个人评价到重视小组评价转变。
四、多元综合课业评价体系
学生课业多元综合评价是一种摒弃传统单一卷面考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综合评价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课业水平及其能力的评价方法。具体来讲,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点,多元综合课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多元化:(1)学习态度;(2)基础技能的掌握;(3)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4)综合设计、开发能力;(5)项目分工及协作能力;(6)项目讲解及汇报能力。
2.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项目考核为主,实验、作业、基础问答的多元评价体系。
3.考核指标多元化:(1)平时成绩;(2)项目中期汇报;(3)项目结题汇报;(4)基础考评。
4.考核依据多元化:通过实验、作业、平时考勤评价平时成绩;通过功能实现、代码质量、材料准备、讲解四个方面考核项目;通过基础题目抽答的方式完成基础考评。
这其中,项目的评价较为复杂,为求其科学性、合理性,需从评价方式、评价范围、打分标准各个方面严格要求。
评价方式:以组为单位完成综合课程设计及汇报。
评价范围:考量学习、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相关知识的能力。
评分标准:从功能实现、代码质量、材料准备、讲解多个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来讲,以上各项指标均需依据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来设定。
五、应用研究——以《网络程序设计》为例
以《网络程序设计》为例,让我校2012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对多元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应用测试。
(一)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
《网络程序设计》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在项目考评中,评分从功能实现、代码质量、材料准备、讲解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
1.功能实现:50分。打分标准:其中功能完整实现给38分,有效应用关键技术可加分。
2.代码质量:10分。
3.材料准备:20分。打分标准:根据材料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清晰性,文档和程序演示相结合的情况打分;优秀18分及以上,良好16~18分,中等13~16分,比较差10~13分,差0~10分。
4.讲解:20分。打分标准:根据材料讲解的清晰性,回答问题的情况综合打分;优秀18分及以上,良好16~18分,中等13~16分,比较差10~13分,差0~10分。
(二)改革效果及分析
因初次实验,改革效果未达到最优,但是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通过平时检查、项目汇报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将检查、考核分布于学期的各个阶段,能够更好地督促其学习。本学期,但凡坚持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还是学困生,均通过课程设计、个人汇报的方式学到了很多的技能,教学效果较传统方式更优。具体来讲,形成了以下改革成果。
1.该方案实施后,所有学生均可完成简单网站的设计、实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中等网站的设计、实现;少数优秀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地完成较为复杂网站的设计、实现。与传统试卷评价方式相比较,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获,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记住了多少语法,背诵了多少概念。
2.在课业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了与之配套的教学进程计划、教案、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电子课件、案例库、多元课业综合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为后期该门课程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基础支撑。
总体而言,多元综合课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六、结语
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性质,提出并构建了学生课业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完成了从强调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从具体知识单元到整体能力评价、从零散实施积累到综合应用评价、从一次性到定期评价、从单一到多维度评价、从个人到小组评价的六大转变,更加准确、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更加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程序设计兴趣明显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加强,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