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项目的成功,探索出中国矿业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模式,对我国现代矿业开发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提升了中国矿业在全球矿业领域的地位,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驻地各级政府支持下,在中国黄金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突破,不断凝练新形势下现代矿山企业发展新内涵,为当今矿山行业健康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北京予捷公司按照9∶1比例出资组建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注册资本4亿元,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探、采、选和矿产资源投资等业务,重点开发乌奴格吐山项目。公司现有总资产60.93亿元。共有员工1207人(含外包人员),其中正式员工909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2人,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共计172人,本地籍员工405人。截至2015年,累积产铜36.2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05亿元。如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黄金集团大基地建设的标杆企业。
2005年,国土资源部对乌山矿山探矿权进行公开招标,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中标。乌山项目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扩建工程投产。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低品位铜资源的高效开发,采选能力已达8万吨/日,年处理矿量2600万吨,年产金属铜8万吨,产值31.4亿元。
2007年7月18日,乌山工程项目指挥部成立。像乌山这样规模的矿山,在国际上建设周期不少于4年,国内不少于3年。但在集团公司强有力的指导和指挥下,乌山工程于2009年9月16日,就顺利投料试生产;扩建工程2011年4月29号开工,2012年7月带料试车成功,仅仅一年3个月的建设周期,创造出九个全国第一,缔造了闻名全国有色行业的“乌山速度”。
公司率先采用多项国内、国际先进技术,突破国内矿产传统工艺流程,创下了单体矿山应用高技术之最,一举创造了4项世界先进纪录,6项国内领先。
世界功率规格最大的选矿装备。
世界先进的斑岩型高次生铜矿石铜钼分离工艺技术。
世界范围内第一家使用城市中水作为矿山生产主水源。
世界先进的露天开采数字化生产管控系统。
国内领先的选矿生产过程自动化管控系统。
我国首次使用节水安全环保的尾矿膏体排放与堆存工艺技术。
我国第一个成功采用SABC碎磨工艺流程。
我国第一次使用国内自主研发的规格最大的半自磨机、球磨机、隔膜泵、浮选机。
我国领先的矿山绿色和谐发展模式。
我国先进的现场组织管理模式。
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始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央政治局委员胡春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民建中央副主席吴晓青、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国资委第一巡视组组长牛越生等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对公司注重矿区生态和环境保护、打造和谐矿区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乌山是央企精神、央企财富和央企前途的代表,是央企的骄傲,为我国有色矿山的建设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这些肯定与评价也成为激励公司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巨大动力和源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峰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国际矿业大会,乌山均作为代表作交流发言。
在多年的工作中,乌山努力践行国资委对央企提出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要求,各项工作更是获得了诸多肯定。
乌山项目启动时,公司深植“在剥离中复垦、在建设中绿化、在生产中美化,打造花园式工厂”的理念,坚持“安全与环保并重、绿色与和谐并行、美丽与发展共赢”的发展方式,通过应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使用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美化绿化手段,努力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一系列技术手段的成功运用,为当今有色行业同类矿山的开采、开发及绿色生产模式做出引领示范。
浮选车间
乌山在选矿工序上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SABC磨碎工艺、膏体尾矿排放工艺、建设封闭式皮带廊、封闭式储矿堆场等,避免了传统矿流程的粉尘污染,节省了耗能、人力成本和土地使用面积,杜绝了占地、粉尘及水质污染等多方面问题。尾矿膏体排放不仅节约了水源,而且对草原起到了环保作用,该项目已被地方政府作为节能减排项目。同时,开辟矿山用水新方向,乌山将满洲里城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引到矿区作为生产用水,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目前乌山已实现吨矿用水约0.3千克,吨矿用水成本约2.57元/吨,为同行业最低。乌山中水循环系统获得“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13年环境保护中国最佳实践案例”。2015年,公司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节水型企业”称号。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公司先后增加了锅炉脱硫脱硝、办公照明、除尘风机改造等多个节能减排项目。采矿生产过程中,在穿孔设备上安装湿式除尘设备。在卸矿仓周围增设彩钢板挡风抑尘墙,产生了良好的抑尘效果。在尾矿库粉尘污染专项治理工程过程中,通过抑尘剂室内实验、草帘覆盖现场试验、密目网苫盖咨询等办法对各项措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比选,确定了“覆盖沙土”的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抑尘效果,为矿山企业尾矿库扬尘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得到了地方各级环保监察部门的认可。
草原腐殖土寸土寸金,公司在开矿过程中把剥离的腐殖土精心堆放,完成开采之后进行复垦。在矿区周边先后种植适合矿区气候的云杉、白杨、东北柳和獐子松,即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也美化了矿区环境。矿区绿化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复垦面积281.5万平方米,每年栽种适宜花草美化矿区。公司专门成立绿化队,以专业团队负责公司绿化以及日常维护工作。2015年公司被呼伦贝尔市绿化委员会授予“花园式单位”称号。
诸如此类的环保措施在乌山生产的各个环节比比皆是,真真切切实现“开发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的庄重承诺。开创出绿色美丽发展新模式,2013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公司建于民族特色地域,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注重发展的协调性,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地方发展行稳致远。乌山从踏入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便牢固树立“平等、尊重、包容、融合、和谐、共赢”的共处理念,成功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地和谐型、员工幸福型、发展持续型”五型新矿区,展示出我国现代化矿山的新形象。
投产至今,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142.05亿元,实现利润35.16亿元,上交地方各项税费35.36亿元,占新巴尔虎政府缴税占财政收入60%以上,有力促进了地方繁荣发展。
公司先后安置呼伦贝尔籍各类人员405人,占员工总数的37.9%。其中解决矿区周边牧民66人就业,占适宜就业人数的100%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牧民的就业压力。
公司投资650万元,开展了封闭区、缓冲区建设工作,不仅牧民得到了补偿实惠,也保证了企业顺利生产。探索出矿山与周边和谐共处的新方式。
公司向地方党工团组织注入帮扶资金约500万元,通过与地方党工团组织共同开展共产党员创业、校外社会教育实践基地、黄金爱心超市、扶助西旗贫困大学生、黄金杯运动会、企牧和谐文艺晚会等活动促进企牧和谐。
乌山提出并实施“养老保险、助学助教、创业致富、生活改善、文化融合、爱心传递”六大惠民工程,让地方百姓分享公司发展成果。从征地补偿、安排牧民就业,到通过定点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牧民从传统的牧业向工业、运输业、特色种养业等转变,大大提高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驻地周边牧民接通自来水,建立健康档案,缴纳养老保险,实现“企业、政府、群众、社会”四个满意。
乌山生产区航拍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让当地群众真正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良性互动、合作双赢、和谐稳固、充满活力”是乌山企地关系的真实写照,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4年公司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和谐矿区建设示范企业。
在新常态下的经济主战场,加快领域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是兴企之利器。公司敏锐抓住战略导向,以“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为载体,在生产过程中,在创新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基础上,积极进行科研技改和技术攻关,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为同类型矿山的生产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中国黄金集团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沈阳)泵业有限公司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国内知名企业密切合作,自主研发和使用了国内最大规格的球磨机、半自磨机、隔膜泵、浮选机等,这些自主研发的重大装备产品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完善,打破了以往依赖国外进口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制约,极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一步的成功探索,促使矿山大型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了我国重大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乌山积极开展的铜钼分离科技攻关,攻关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药剂制度及设备配置等内容,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次生铜含量高对铜钼分离的影响,铜综合回收率达88.11%,钼综合回收率达71%左右,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为国内同类型矿山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该项技术2014年获得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实现选矿生产数字化管理。乌山坚持依靠自主力量,摸索开发出“选矿专家管控系统”,获得最佳的选矿技术工艺参数,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技术。建成的采矿管控系统,是国内唯一基于三维模型的露天开采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采矿全过程和精准控制,矿山设计回采率97%,贫化率3%, 2015年实际回采率达到99.28%,贫化率仅为0.89%。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ERP系统,为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走出了一条现代矿山企业自动化和数字化全新发展之路。截至2015年末,公司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四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七项。
乌山项目将“建设不完、优化不止”理念落实于行。通过自主创新,探索出一套简单、实用、高效的生产组织、管理和发展的新模式。
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致力于科研技改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科研技改项目,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地和谐型、员工幸福型、发展持续型”矿区建设工作,不断探索现代化矿山发展的新内涵、新方向。
资源节约型:采用先进、安全、环保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式,科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
环境友好型:矿山建设和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保护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矿山。
企地和谐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地方经济稳定发展为己任,驻地政府和群众积极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双赢、和谐稳固、充满活力”的企地关系。
员工幸福型: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搭建舆情反馈平台,努力解决员工合理诉求,培育员工具有强烈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企业文化。
发展持续型:加强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整合与开发力度,提供资源储备。有效开展矿产品的深加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公司以“高、新、细、和”的发展模式,融入于五大发展理念,寻求现代矿山发展理念的全新定位。乌山项目的成功,对大型矿山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1.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成功应用,大幅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促进了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并为同类型矿山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开发模式。
2.极大地降低了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转变了以往资源开发就要破坏环境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3.大量应用国内制造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推动了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4.促进了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使矿业开发真正成为维护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
5.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新兴矿山快速实现管理转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乌山项目的成功,探索出中国矿业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模式,对我国现代矿业开发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提升了中国矿业在全球矿业领域的地位,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