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逐渐提上日程,加上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趋势转变,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一方面,商业银行拥有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稳健的风控体系,另一方面,纷繁的网点布局和落后的运营理念又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负累。如何在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的行业乱象中,转变思维,实现自身的创新改革,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重要命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和格局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针对性探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创新 发展 对策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告诉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人类已正式步入时代的第三次浪潮—信息化阶段。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一时间各种互联网概念成为经济大热门。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表达了对互联网的重视。互联网的热度不仅引导了资本流向,更是大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格局。一方面,它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如阿里巴巴;另一方面,它又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纸质媒体、零售商、卖场、金融等行业一一被冲击与重构。以金融为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果不其然,以P2P借贷、第三方支付和信息化金融等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正快速地改变整个金融行业的格局,不断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发起挑战。
如此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只可能有这样两条出路:要么紧跟时代拥抱互联网,积极转变思维,在创新中革新谋求发展;要么就抱着传统思维走向灭亡。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解读
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一时之经济热点,更是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梳理。
从概念内涵上来讲,互联网金融意指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在内的两大市场主体,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更好地服务用户需求,实现资金的融通、流转和信息中介等功能。对该内涵的理解,一般容易陷入两个误区: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营销;互联网企业利用自有优势切入金融业务。这种理解错误地把互联网金融归结于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融合,实际上,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融合关系,而是在安全、移动、互联等网络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为适应用户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兴模式,是金融行业的全新领域。
从商业本质上来讲,互联网金融包含以下三个层级的意思:一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即数据化金融方向;二是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即用户中心、数据驱动和生态协同方向;三是金融机构积极转变传统思维,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靠拢,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绝不能局限在行为层面,更是要渗透到思维层面,对金融形态中的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都要进行思维上的重新审视与布局。
二、互联网金融的格局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进程相对比较缓慢,最初由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涉足而起,后因传统金融机构的固有优势而相互追赶,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性质的互联网机构并驾齐驱、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新格局。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在积极转变职能,专注于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创新、电商化创新和APP软件创新等内容;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积极创新,扩散到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P2P模式的网贷平台、搜索比价模式的金融门户和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等多元化机构类型,一起构造了强大的非金融机构系统,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牢牢占据着其打下的江湖地位。
从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格局中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渠道,并且仍然保持着鲜活的创新能力。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市场形态也将呈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在这里,本文核心介绍以下几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
(一)信息化金融机构
即上文提到的数据化金融方向。信息化金融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和服务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个金融行业来看,自互联网潮流奔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紧抓住这一机会,其信息化程度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一股潮势,不可撼动。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大手笔打造的信息化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也是独领风骚,创新性形成了“门户+网银、电商、金融产品超市”一拖三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门户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金融产品的互联网销售,既有自家直营,也有只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搜索+比价”,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搜集多家平台的多元化金融产品信息,整理后放到门户网站,用户通过垂直比价的方式完成投资。融360、安贷客、91金融超市等都是这种模式的产物。
(三)众筹
近年来很火热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分散化的群众资金聚合在一起,量小体大,具体操作是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募集项目资金。虽然众筹的形式很多样化,但其运作模式都大同小异:需要筹资的人找到众筹平台,提交融资项目,经审核后便可建立自己的网站页面,公开向大众群体介绍项目情况也可采用线下路演的形式,筹集资金。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众筹平台有“点名时间”、“点梦时刻”和“淘梦网”等,也有一些与公益相关的募资平台。
(四)P2P点对点网贷,本质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资金借贷双方供求关系的有效匹配
降低信息不对称。这种模型的优点是打破了商业银行借贷的传统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成本。投资人可以通过垂直比价选择更好的利率条件,并可以通过多个投资人一起分担同一标的的借款额度方式分散风险。P2P一般有两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例如拍拍贷,所有的借贷活动都在线上进行,线下无审核。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当借款人线上提交申请后,相应城市的代理商会线下进行入户调查,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
(五)第三方支付,典型代表当属支付宝
第三方支付最初是由互联网企业发起,通过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借助信息通讯互联网安全技术,执行结算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它迅速超越了最初的定位,成长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性支付工具。比如支付宝既可以从事网络支付之外的人民银行规定的其它金融服务,也可以和余额宝合作一起颠覆商业银行的传统储蓄功能。
(六)数字货币,比特币为代表
2013年8月,德国政府规定特币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也意味着比特币开始逐渐被“洗白”,从最初时期属于极客的玩物定位走入普通大众的功用视野。互联网金融的最终极形态也许就是这种互联网货币,它不仅是对传统金融机构职能的颠覆,更是对央行货币提出的挑战。
当然,无论是哪种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都始终离不开金融行业资金融通的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客户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前文有言,互联网对包括金融在内的传统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部分,让我们把眼光缩小,放到金融行业里的商业银行上来。可以说,互联网金融重构了商业银行,具体我们可以从主营业务和商业格局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来看,存贷款的利差是其主要利润来源。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存款造成了分流,例如阿里通过支付宝和余额宝的结合便吸收了巨额存款。此外,打破信息不对称、更有效匹配借贷双方资金融通需求的网络借贷模式,以其快速、便捷、实惠等特点深深俘获了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欢心,对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从商业银行的经济格局来看,一方面银行网点正逐渐走向没落。第三方支付的新型模式使得金融场景化概念加深,纸币逐渐被数字货币取代,银行网点的职能感逐渐降低,繁琐低效被放大,客户对银行网点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资金逐渐脱离开整个银行体系。传统的网点布局不再是商业银行抢占市场发挥优势的必争之地,一味地扩张规模也不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反而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资产和发展包袱,就像当下苏宁面临的困境一样。未来,商业银行很有可能也走向O2O模式,银行网点转变成线下体验店。显然,跨界的“万科社区金融”已经等在了那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济地位受到威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趋势下,非金融机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职能创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取代,大大冲击了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重要地位。
四、拥抱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发展
这一波信息化浪潮不仅推动着金融行业格局的大洗牌,也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向内诉求,重塑互联网思维,积极调整战略定位,转变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紧跟互联网企业创新精神,推进大数据建设,引领金融服务走向人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时代。这是时代的机会,也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次挑战,商业银行必须着眼于互联网金融革新的根本动力,立足金融服务的本质,积极创新,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认清现实,正视互联网企业的比较优势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具体包括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海量的交易数据、强大的支付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等。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是用户,是人,这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定位是有着巨大差异的。只有正视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方能客观比较自身的差距,方能积极吸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精神,获得发展。
(二)反观自身,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对各类金融业务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运营经验,且在资源积累上也有着互联网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长年的经营使得它与各大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广大的客户群体对其拥有长足的信任,而“信任”一词恰恰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短板。尤其是近两年来各种昙花一现般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是加剧了这一冲突。因此,商业银行的任务是将自己的核心优势与互联网精神结合去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重塑互联网思维
商业银行只有从思想高度上真正贴近互联网思维,方能在这股商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前,商业银行的时代革新还只是停留在初浅的行为层面,做个门户网站,开设电子手机银行等等,这更多的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非互联网思维的塑造。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以人为本,立足于用户的用户思维。这种思维可以助力商业银行,让其对产品和服务体系重新审视,对业务流程革新,更深入地走进合作企业客户的购、产、销、贷、存、管等业务中去,在其固有的核心优势下拉开与互联网企业的差距,打开差异化竞争的新局面。
(四)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企业先天的用户思维,使得客户体验板块一直都是它的优势,无论是开放式的金融平台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还是交互式的营销手段和便捷式的操作流程,都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秒杀。商业银行若想要反败为胜,唯有通过接受互联网思维引领一途,把客户体验放在一切之首。以客户为本,不是口号,而是切实地从产品、服务到营销和操作,都要重新系统地梳理定位。具体而言,一要打破部门局限,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以单个客户为标的的数据系统,了解客户的偏好与习惯,提高服务质量;二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现与客户的交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五)积极借鉴,合作共赢
互联网企业积极创新的精神,是引领商业银行走向未来的重要核心。二者的相互合作,并非空谈,而是早有先例。其实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早有合作,商业银行给予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的空间与支持,第三方支付助推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但随着后者的快速发展,它逐渐对银行的中间业务和存贷款业务构成了挑战。不管未来结果如何,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精神都是值得重视与尊敬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也就是说,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赢会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且从实践结果来看,二者的合作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浦发创新推出了微取款业务;兴业推出了钱大掌柜资管平台和掌柜钱包理财产品;阿里携手民生推出了直销银行项目等。
(六)深化大数据应用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数据化,且商业银行在这一板块也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行业要求,商业银行都必然走向大数据化。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水平,更是未来的运营模式,它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取和分析所有客户的信息,更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甚至预判出其潜在需求,从而为其精准营销和创新服务打下深厚的信息基础。
五、结语
新的时代潮流意味着新的历史巨变,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在这潮流中传统商业银行要想立身不被取代,唯有创新!而在第三次信息浪潮下,时代创新的关键在于对互联网思维的深刻把握。一旦实现了思维转变,那么具体的创新之举就是必然,无论是各实体网点的积极转型,还是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的大力发展;无论是立足于互联网长尾理论下通过互联网技术完成对零散市场的覆盖和碎片时间的补充,还是立足于用户对各大电子渠道的功能创新。而互联网思维的塑造,则需要商业银行主动打破行业壁垒和思想壁垒,积极借鉴互联网企业,不断加强双方合作,实现金融互联网化。商业银行需要提升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化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求得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张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
[4]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08).
[5]王艳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J].西部金融,2014(02).
作者简介:王珏(1986-),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中级会计师,职员,主要从事银行内部经费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