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银霞
摘 要 这几年,对于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农产品领域,绩效评价却没有多少进展。对现有绩效评价指标和模型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并讨论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模型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定的一个概念框架模型,以满足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框架
中图分类号:F274;F323.7;F2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3
供应链通常被定义为跨组织的网状结构,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征:一是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多阶段的协调;二是关系管理;三是供应链是包含产品、信息、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双向流动;四是通过资源最优化配置实现客户的高价值。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其他产品供应链,它具有生产的自然属性、产品具有独特属性、食品安全和环境关注等问题备受关注等特点。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大多数部门倾向于纵向合作,且生产企业多数走向市场导向,因此信息交换日益增加、农产品供应链的产品创新也日趋明显,此外,一些如食品安全和生产条件的问题也成了消费者当今主要关注的问题[1]。而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可以为企业的内部决策者和外部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问题的研究,归纳概括不同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基于对现实供应链运作的现状,提出一个概念性框架模型,用来筛选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
1 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
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时间较短,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又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绩效评价的复杂和困难。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农产品物流绩效评价的系统性研究依然比较少。本文主要对国外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普遍使用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分类指标主要有三类:效率、灵活性和顾客服务水平。指标研究多集中在制造业。从文献分析来看,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也是极其有限的[2]。
在农产品供应链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我国较为完善和合理的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流程和农产品供应链总体效益等3个角度进行构建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我国目前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基于农产品JIT配送效益建立农产品供应链JIT配送的效益评价模型;二是针对农产品物流提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的评价模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
2 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优劣势分析
目前,对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的模型有很多,最常用和熟悉的主要是供应链运行指南(SCOR)模型、平衡记分卡、多目标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和作业成本法。本文就上述常用的方法进行优劣势的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和问题。如表1所示。
2.1 SCOR 模型
SCOR模型提出了一系列的供应链绩效指标组合,包括可靠性评价、成本评价、响应力评价和资产评价等。这是一个跨产业模型,能够分解供应链中的流程,并为供应链流程提供最符合实际的视角。它的优势在于从供应链整体上进行绩效,并依据多个方面供应链绩效的衡量,从而提出一个平衡方案。其不足之处,首先,该模型过于侧重业务的导向华,没有对销售、市场、研究和技术发展、产品发展、守候客户服务等相关的商业流程活动进行描述。其次,该模型没有详细阐述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和质量等活动。基于该模型的问题,在2000年以后,Lai、Wang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研究,并将其应用在物流方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证实是可靠有效的[3]。
2.2 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是由Kalan和Norton最先提出的。该方法将财物、顾客、业务流程、创新和技术等方面作为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的优势在于它运用了4个绩效评价维度对绩效评价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可将高层战略和中层管理结合起来并适当予以关注。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的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不包含市场导向的绩效指标,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执行。
2.3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BC)是以会计方法为基础,需将作业分解为单个任务或成本驱动程序,同时要为每一项作业估算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作业成本法的石油在于不仅提供财务信息,而且可以使人看到不一样的作业有始至终的成本变化。缺点是,该方法并非为供应链开发,只是应用,数据收集耗费成本比较大。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可引入公司经济附加值(EVA)评估,这样可以清晰地考虑资本成本,并允许计划被分别加以斟酌,不足之处在于难以计算,并难以在部门间分配经济附加值。
2.4 多目标分析法(MCA)
多目标分析法是指在众多的选择权重创建优先选择。将绩效评价视为多目标的投资决策问题,将经济分析纳入多目标决策的框架体系中,通过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评价供应链项目对多目标的贡献。该方法可在面对复杂、多方面问题时提供支持。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使参与决策变得容易,还可以使决策者和分析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5 生命周期分析法
生命周期分析法是一个侧重于产品生产周期中对环境的压力。当生命周期成本评估法相结合時,该方法提供了评价经济绩效的可能性。运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和环境成本信息融入到生命周期分析的框架中,并且可以评价与产品或流程的生命周期相关的成本或环境效应。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建立了生产加工的资源要求信息;可以确定产品带饿生命周期中环境损耗最小化的区域范畴。不足之处在于数据密集难以采集。
2.6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估计一个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效率。该方法可以应用在经济和环境绩效评价。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再由众多DMU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DEA有效。该方法的主要不足有2个方面:一是确定性的研究方法;二是用它进行供应链效率评估式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工作。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分析方法,可以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对于供应链效率研究而言,该方法可以会生成详细的资料以及作为基准的供应链,不需说明函数结构的参数,以构建其边界。
3 农产品供应链特征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一般包括2大类:一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二是加工食品供应链。本文主要侧重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尤其是蔬菜供应链的研究。这类供应链主要有种植户、拍卖者、批发商、进口商、出口商和零售商组成。主要业务流程包括生产、储藏、包装、运输和产品交易。其主要特征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保质期的问题;生产周期长;产品季节性;运输存储条件要求高;易受生物自身的生化反应和其他生物灾害的影响,产品质量、数量都在不断变化中;存储方式受到限制;受环境、消费者相关的制度法规制约;具有其他产品的特征,如口感、气味、外观、颜色等;产品安全;与食品有关的推广手段对品质感知有很大的影响;高附加特征,如即食食品的便利性。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越来越受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新鲜的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需求增长,农药等化学品带来了消极影响,人们对食品安全、食品特点、可靠性、便利性、实用性和保质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价格依然是争夺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指标。另外,农产品供应链对环境问题有关的政策变化都极其敏感。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直接反映出来,物流活动和质量管理也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本文认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问题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农产品的生产特性,在开发一种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时,那些能够反映产品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指标相关度很大,一般要与其他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一同纳入到绩效评价系统中。
质量指标很难定义,也很难评价。一般研究会将质量分为内在和外在的品质属性。内在质量指标主要涉及产品的气味、质地、营养价值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直接客观的衡量。而外在质量主要涉及生产体系虽然不影响产品的物理属性,但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接受程度。所有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因此,本文遵循上述观点,将农产品质量划分为内在和外在,内在质量指标主要是指产品质量,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产品安全和卫生;二是感官性状和保质期;三是残品可靠性和便利性。外在质量即流程质量,包括生产体系特征、环境状况和销售。
具体而言,食品的感官知觉主要有口感、气味等全部感觉决定,而这些感觉有取决于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产品的保质期是指从产品的收货到包装、直到被消费为止。产品可靠性主要指产品的实际成分符合产品描述,而便利性是消费者使用或消费商品的容易程度。生产体系特征涉及农产品食品的生产制造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涉及包装物的使用和产品废弃物的处理;营销效果决定产品的质量属性,影响产品的质量预期;加工规范包括所需设备的类型和必需的操作条件,另外可追溯性贺有机生产也是流程指标要考虑的方面。
4 指标体系概念框架的建立
基于文献综述中的绩效指标,并充分考虑以SCOR模型或平衡记分卡等不同的方法和模型作为基础的理论框架,从农产品供应链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一个绩效评价的框架体系。该体系主要将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指标划分为4种类型:效率、灵活性、响应力和产品质量。本文将产品质量指标融入到前三项指标中,这样就形成了能够用于评估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一个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5 总结
本文给予大量的国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及相关的模型和方法,并根据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分析,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评价的研究框架体系,并通过整个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者和利益相关人群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验证了可行性、可测性、一致性的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在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市的经济、地理、人文条件等,形成一套成熟的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Romero,C.andRehman,T.Multiple criteria analysis for agricultural decisions[J].Elsevier,Amsterdam,1989(22).
[2]張文军.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
[3]王浩瀓.供应链环境下BSC-SCOR联合模型在农产品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4(1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