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单身“屌丝”写了篇日记,用以记录他的单身生活:早上醒来,汪汪汪;午餐晚餐,汪汪汪;上班下班,汪汪汪。中国正逐渐成为单身人士的天下,人们对于另一半的需求似乎越来越淡漠。单身“汪”经济无孔不入,正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单身“汪”大军崛起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在中国,单身的成年人数量接近2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4.6%,较1990年(6%)的水平大幅上升,不过明显低于美国50.2%和英国51%的水平。由于中国人口的巨大规模,14.6%的单身人士几乎等于美国2/3的人口。
崛起的单身大军,催生了婚恋交友市场。2013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市场营收达20.2亿元,比2012年增长31.0%。2015年,中国网络婚恋市场规模接近30亿元。
单身“汪”产业
单身人士工作之余难免寂寞,于是有了“寂寞商机”。阿里巴巴光明正大地打着“光棍节”名义敛财;社交网络、网聊或在线游戏等虚拟世界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情感的慰藉。
阿里巴巴、京东
2015年,天猫“双11”以912亿元销售额完美收官,2016年破千亿元已几无悬念。
天猫“光棍节”晚会、京东“京喜夜”明星云集,场面宏大堪比春晚。
陌陌、啪啪
相比电商的天猫一家独大,陌生社交App可谓层出不穷,甚至Uber都有参与的趋势。
移动社交平台陌陌,注册用户1.8亿,月活跃用户6 020万,付费会员数增长到290万,会员收入1 190万美元。
世纪佳缘、百合网
目前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婚恋网站是有缘网,累计用户达到1.9亿人;世纪佳缘以1.26亿的用户规模排在第二位。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如何进行信息管理也考验着这些网站的能力。
链家网、自如网
单身经济甚至已经入侵房地产市场。针对单身白领市场,不少地产与中介公司推出单身公寓、单身租赁。其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针对单身客户,只有一间房间、一套厨卫。
迷你电饭煲、一人烤肉馆
为单身人士量身打造的服务形态开始逐渐兴起,如迷你电饭煲、小容量冰箱等,便利店里甚至还出售一根装的香蕉。此外,还出现了专设一人座的拉面店、烤肉店,甚至一人KTV也逐渐风靡起来。
《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
从地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从周一到周日,相亲节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收视“掠夺战”。可是嘉宾时常身份作假、编造故事,“拜金”的非主流价值观也被刻意放大,电视相亲节目已经变味,成了“情景连续剧”。
单身“汪”消费特点
相比非单身人士,单身者更注重娱乐或聚会等社交消费。
单身人士往往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因此文化消费的意愿非常强烈。
为保持健康的体态和积极的心态,单身人士热衷于加入健身、瑜伽等俱乐部。
单身消费更不具理性,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
主动选择单身的年轻人明显增多,“单身贵族”是众多单身人士自嘲的称谓,代表着自由、活力和无奈。对于瞄准单身市场的众多商家而言,单身经济是否能带来持续、有效的盈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