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和好莱坞法则

2016-01-18 09:29张晶
第一财经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白鲨星战星球大战

张晶

1975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上映的时候,美国人一拨接着一拨地冲到电影院,尽管那时候天气炎热不堪,观影体验也不佳,但它还是创下了历史纪录,也自此宣告了好莱坞的“大片法则”。

这部影片上映40年之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惊人地重现了这一幕。再大胆的分析师也无法预计到这样的狂热。无论是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只有一间电影院的科罗拉多州小镇Cortez,接近午夜都能看到人们排着长队。一个不想因此丢掉自己工作而匿名的影院经理说,首映当天他们不得不清理掉超过平时10倍的垃圾,“我再雇50个人也不能应付。”

“现在不会再有人笑我了。”Chris Taylor这样告诉我。2015年4月在安纳海姆的星战粉丝庆典大会上,我见到了这位研究星战多年的记者。他同时是在线媒体Mashable旧金山站的负责人。他当时兴奋地向我讲述了自己为新书《星战如何占领全球》(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所做的调查和采访,但还是有点忐忑,“也许年底就是检验这一切的时刻。”

如今看来,这本书很快会成为人们理解这种狂潮的畅销读物。

归功于这些为星战大排长龙的人,美国在2015年迎来了电影史上本土票房最高的一年。据Rentrak的统计,111亿美元的年度票房当中,5部大片贡献了22%。考虑到北美一年要上映900多部影片,这再次强化了好莱坞长期以来固有的法则—真正主导这个市场的,始终是《星球大战》这样的大制作和系列电影。

1975年,《大白鲨》超过一亿美元的本土票房震惊了整个电影工业。这种情形如今看来更加疯狂,1999年,全年票房排名前35的电影当中只有4部是大片,而到了2014年,14部全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12部是大片。如果你知道2017年将是漫威和DC的漫画改编电影的“超级英雄”之年,《加勒比海盗》、Mad Max这样的系列电影也会集中上映的话,你可以想象这种大片主导市场的情境只会延续。

制作电影的成本因此变得越来越高,电影公司只得减少制作的数量,并毫不吝啬营销上的投入,因为每部大片的成功都显得非常关键。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历史上制作费最昂贵的50部电影当中有45部都诞生于过去10年之间。据称《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营销成本接近一亿美元。

比起40年前,《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商业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大白鲨》。2015年和星战有关的衍生品收益预计超过50亿美元。对于那些经历过首部《星球大战》上映的人,这个场景更像是1977年。乔治·卢卡斯当时就说自己是个“玩具制造者”,但在这方面迪士尼才是先驱。几十年后情况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成为好莱坞工业通行的规则。

接下来不仅仅有两部电影等着终结帝国三部曲,还可能有两三部关于发生在星战宇宙中的独立的故事。只要票房持续高企,迪士尼就会一直拍下去。

好莱坞怀有的最深恐惧,就是人们的观影习惯会因代际变迁而改变。年轻一代更愿意待在家里,电视和流媒体上的节目也越来越丰富。1950年代电影诞生的时候,美国去电影院的人一下减少了80%,当时还没有流媒体。这些都不可逆转。曾经拯救了整个电影工业的“大片法则”,如今变得更加重要,好莱坞从来没有这么依赖过大片,它们把观众从电视机前重新拉回到电影院,让人们意识到去电影院不一定是父母那一代陈旧的娱乐方式。

比起《大白鲨》的时代,好莱坞也越来越依赖海外市场。这甚至意味着在制作每部大片的时候,这些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要考虑到影片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容易推广。它需要弱化电影的文化背景—机器人、光剑、宇宙飞船、正义和邪恶的较量,这样普适的元素容易让人过滤掉它的出生地—这也许正是《纽约时报》影评人A.O Scott所说的“超级大片是人们最后的文化共识。”或者是乔治·卢卡斯曾经说过的“比起现实题材,更重要的是梦想与幻想”。

这才是好莱坞的本质法则。

猜你喜欢
大白鲨星战星球大战
大白鲨
《星球大战》
“星战”片头的四大标配
真真假假大白鲨
高口碑《星战8》挑战20亿票房
《星球大战9》档期延后至2019年年底
第二章 大白鲨来袭
今夏去哪儿?进军香港迪士尼 会面星战英雄
《星球大战》回来了
萌萌的星球大战创意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