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茶尺蠖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启示

2016-01-18 13:57姚惠明周孝贵
中国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尺蠖羽化天敌

姚惠明 周孝贵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2016年8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茶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苏和江西等地茶尺蠖大面积暴发,据笔者对浙江杭州、浦江、武义、宁海、诸暨、临安,以及江苏无锡和江西九江等地了解,今年的茶尺蠖危害程度普遍较严重,危害面积较大,防治不及时的部分茶园叶片被食光,茶树只留下叶片主脉,形如火烧。由于被害后茶树叶片减少,影响光合作用,将导致茶树养分积累减少,不仅耐寒能力降低,容易受冻害,而且影响明年春茶叶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今年茶尺蠖暴发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一、2016年秋季茶尺蠖暴发成因分析

茶尺蠖又称拱拱虫,是我国茶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生产上常将茶尺蠖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统称茶尺蠖,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茶区。一般每年发生5~7代,如江苏南部和安徽宣郎广一带发生5~6代,而杭州一般年份发生6代,如10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则可发生7代。茶尺蠖以蛹在茶树根际附近枯枝落叶或表土中越冬,在杭州一般3月初开始羽化出土,4月上中旬第1代发生。今年暴发的茶尺蠖是第4代。影响茶尺蠖发生数量及危害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越冬基数、天敌数量和气候条件,以及防治是否及时等。今年早春,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曾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天气,如杭州1月23~25日平均气温均在零度以下,其中25日最低气温为-8.2℃,接近历史最低气温-9.6℃。这样的低温对于茶尺蠖越冬是十分不利的,显然今年的越冬基数较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茶尺蠖大暴发?分析与下列原因有关。

1.茶尺蠖天敌绒茧蜂因高温干旱数量骤减

影响茶尺蠖种群消长的主导因素是天敌,包括茧蜂、姬蜂、寄蝇、蜘蛛、线虫、真菌、病毒及鸟类等。据胡萃等在20世纪70年代对杭州茶叶试验场等茶园的调查表明,寄生蜂,特别是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尺蠖悬姬蜂占寄生性天敌的99.06%,其中茶尺蠖绒茧蜂又占寄生性天敌总数的95.93%。又据洪北边于1982~1984年连续3年的室内培养试验表明,茶尺蠖第1代寄生率为29%~55%,第2代41%~69%,第3代49%-89%,第4代73%~95%,第5代64%~79%,第6代高达96%~98%。而胡萃等在田间的调查结果为4~6月间平均寄生率达66.52%,最高达96%以上,而夏秋季相对较低。这些结果说明绒茧蜂对于茶尺蠖的自然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茶尺蠖绒茧蜂一年发生11~12代,发生代数是茶尺蠖的2倍,但其羽化时期与茶尺蠖低龄幼虫时期基本吻合,为绒茧蜂的寄生创造很好的条件。绒茧蜂成虫寿命较短,通常只有1~3天,平均每头雌蜂寄生茶尺蠖幼虫11.53头,一般寄生在1~3龄的低龄茶尺蠖上,当茶尺蠖被寄生后,食量减少,生长发育缓慢,大多死在3龄期间,不仅降低了当代危害程度,而且减少了下一代的发生量。绒茧蜂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与气温有关,平均气温在17~18℃时需30天,气温在23~28℃时仅需14天左右,有利于生长和繁殖,对茶尺蠖的寄生率也较高。但是当气温升高到28℃以上时不仅成虫寿命缩短至1天,而且极少交尾与产卵;雌蜂的寄生能力明显下降,子蜂自寄主幼虫啮出结茧化蛹后,也很少羽化。所以,碰到连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如持续时间超过15天,对绒茧蜂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

今年秋季长江中下游茶区遇到了较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如杭州自7月4日平均气温超过29℃后,直至8月26日基本维持在30℃以上,其中7月13日至8月2日连续3周几乎没有下雨,对绒茧蜂的生长繁殖影响明显。从色板引诱的虫情看,7月底时绒茧蜂的数量不到7月初的十分之一。对茶尺蠖而言,虽然高温对成虫交尾、产卵及卵的孵化有明显影响,但对茶尺蠖幼虫和蛹生存的影响较小,且茶尺蠖在高温期间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较长,一般需30天左右;另外,茶尺蠖一般在黄昏至21∶00前羽化,夜晚的温度是一天中最低的,有利于繁殖;且第三代茶尺蠖已有世代重叠现象,部分茶尺蠖成虫能成功避开高温期。可见,高温干旱对绒茧蜂的影响明显大于茶尺蠖,导致茶尺蠖由于失去了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而大面积暴发成灾。

2.茶尺蠖在前三代积累了一定的数量

茶尺蠖一般以蛹在茶树根际附近枯枝落叶下和表土中越冬,在杭州于3月初开始羽化出土,4月上中旬第1代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现第3代幼虫。今年由于严冬,越冬基数较低,但前三代由于雨水较多,有利于茶尺蠖成虫羽化和卵的孵化,虫口数量会逐代迅速上升,为第4~5代大暴发创造了条件。

3.茶尺蠖食料丰富

总体来说,今年风调雨顺,特别是雨水较多,虽然7月中下旬高温干旱较严重,但最高气温超过39℃仅为7天,明显低于往年。由于长江中下游极大多数茶园不采或少采夏秋茶,茶树生长茂密,无论是新梢还是成熟叶片的数量均较多,为茶尺蠖生长发育和取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防治

雨水多无法及时防治,或防治效果明显降低是导致今年茶尺蠖暴发的又一重要原因。如杭州茶区,4月3日以来至7月13日,共计102天,有68天下雨,且雨水分布均匀,基本上是连续阴雨或天晴1~2天后又开始下雨,期间连续3天不下雨的仅有5次,分别为4月9~11日,4月27日至5月1日,5月11~14日,5月17~19日,6月4~6日。而6月7日至7月12日期间基本上每天下雨;茶尺蠖暴发后的8月3~10日,9月6~22日又是连续下雨日,对使用农药防治茶尺蠖带来较大的困难,从而加剧了危害。

二、茶尺蠖暴发的启示

在自然条件下,茶尺蠖很少暴发,最重要的原因是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其实,茶尺蠖与绒茧蜂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保护天敌,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可有效地减少茶尺蠖的发生与危害。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讲得多,做得少。对于茶尺蠖的防治偏重于化学防治,而采用生物防治的茶园极少,如我国4300多万亩茶园中喷施茶尺蠖病毒的茶园每年仅为3万亩左右。安装杀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的茶园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多数杀虫灯开的是“长明灯”,每年4月底开始使用后到11月结束,每天傍晚开灯后到第二天早晨才关灯,虽然明显降低了茶尺蠖成虫的数量,但对天敌的杀伤能力也较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科学用药,合理使用各项防治技术措施十分重要。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如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或茶园内适当种植遮荫树,茶园内的杂草不除净,茶园边不适合种茶的地方留有一定的原生植被等可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适当降低温度,同时为天敌繁衍营造更多的条件。

2.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对绒茧蜂无害或危害较小。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有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t,以及苦参碱等植物源制剂。茶尺蠖在第1~2代和第5~6代,茶尺蠖病毒对幼龄茶尺蠖有较强的感病率和致死率,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目前,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制推广茶核·苏云菌是茶尺蠖病毒与Bt混剂,效果较好。在绒茧蜂虫口密度较大时,使用苦参碱不仅效果好,而且对保护天敌的作用明显。

图1 茶树蓬面上的茶尺蠖

3.科学使用杀虫灯和诱虫板

茶尺蠖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使用灯光诱杀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尽量在茶尺蠖成虫羽化高峰期前后开灯集中诱杀,同时要求在绒茧蜂的羽化高峰期不要开灯;另外,茶尺蠖成虫往往在午夜前后活动性强,趋光最多,因此,杀虫灯不要开成“长明灯”,如果从防治茶尺蠖的角度来说以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开灯为宜,以减少对天敌的误伤;但是生产上如果还要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则最好使用吸风式杀虫灯,小贯小绿叶蝉在傍晚时分较活跃,此时也要开灯。

生产上常用诱虫板来防治茶树重要害虫,如早春的黑刺粉虱、茶蚜和小绿叶蝉等,而从4月底开始茶园天敌寄生蜂和寄生蝇等逐渐增多,如果在田间长期放置诱虫板,会对茶尺蠖重要寄生性天敌绒茧蜂、姬蜂、寄蝇等造成严重的误杀,从而降低了天敌的虫口,也间接“促进”了茶尺蠖田间虫口的蓄积。因此,生产上使用诱虫板时,一方面应在目标害虫高峰期集中使用,并及时收回诱虫板;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开天敌成虫高峰期,注重保护天敌。

4.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是保护天敌的关键,当天敌寄生率较高时,如当代2~3龄茶尺蠖幼虫寄生率达60%以上时一般能通过天敌控制茶尺蠖的危害,可停止使用化学农药。在生产实际中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首先是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考虑在绒茧蜂的结茧化蛹期进行。其次,应严格按防治指标,当成龄茶园每亩4500头或每米茶行10头以上时才施药。第三,由于第1代和第2代茶尺蠖孵化整齐,发虫中心明显,可采用挑治。第四,茶尺蠖的防治适期是3龄前的幼虫期,进入4龄期后,不仅食量大增,而且对农药的抵抗力显著增强。因此,万一遇上连续阴雨的天气,也不能等待到天晴后防治,而应抓住雨停的间隙进行,考虑叶面雨水的稀释作用,喷药浓度应适当提高。第五,喷药方法因茶园采摘方式不同而异,机采茶园由于叶层薄,可采用低容量蓬面扫喷;只采春茶而不采夏秋茶茶园,由于留养,叶层厚、嫩叶数量多,茶尺蠖幼虫常分布在茶行两侧中下部的嫩叶上,蓬面反而较少,因此药液需重点喷施茶行两侧。另外,由于7~8月常常是高温天气,绒茧蜂等天敌数量较少,需要特别重视对茶尺蠖的防治。

图2 茶尺蠖严重危害的茶园

猜你喜欢
尺蠖羽化天敌
悼留民兄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果园天敌(续)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
为尺蠖寻求庇护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碰到天敌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