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平,王思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社科版)》)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公开发行,双月刊。目前设置的栏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学研究、语言与文学、生态文明、建筑文化、高等教育等。《学报(社科版)》是全国理工科院校学报(社科版)优秀期刊、陕西省人文社科类优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数据系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等收录。《学报(社科版)》创刊于1999年,其前身为创刊于1982年的《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扩展为双月刊。在10余年的办刊历程中,伴随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实力的发展,《学报(社科版)》已逐步成长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尤其是近几年在刊文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是,同许多院校学报(社科版)相比,仍存在着差距。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学报(社科版)》2010—2015年的刊文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从一个阶段和侧面反映《学报(社科版)》的发展水平,为《学报(社科版)》上台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载文量是衡量学术类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期刊载文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信息丰富、信息量大,相对比较重要。相反,载文量少的期刊信息量较小,重要性稍次[1]15。《学报(社科版)》近6年共计出版34期,刊文666篇,期均载文量19.72篇,年载文量和期均载文量趋于稳定(表1)。一方面说明稿源充足,另一方面说明《学报(社科版)》的载文在数量和篇幅上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范式。平均载文量明显高于1998 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每期15篇的标准,反映了《学报(社科版)》已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传 播能力。
表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载文量统计
基金项目论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2]。2010—2015年间,《学报(社科版)》所刊载学术论文涉及基金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等,共计基金项目论文304项(表2)。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占总项目数的 14.8%,部级项目 50项,占总项目数的 16.5%,省级项目 184项,占总项目数的60.5%,市级及校级项目 151项,占总项目数的49.7%。高比例的基金论文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报(社科版)》载文的创新性,也反映了其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表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基金项目论文统计
2010—2015年间,《学报(社科版)》刊载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 10个栏目: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共92篇,占13.81%;哲学与文化栏目,共 52篇,占 7.80%;经济与管理栏目,共103篇,占15.47%;建筑文化栏目,共112篇,占16.81%;法学研究栏目,共37篇,占5.56%;语言与文学栏目,共113篇,占16.97%;平凹研究栏目,共13篇,占1.95%;生态文明栏目,共11篇,占 1.65%;高教研究栏目,共 110篇,占16.52%,社会学栏目,共 17篇,占 2.55%。可见,载文栏目分布较为均衡,特色较为明显,刊载内容最为丰富的栏目依次是语言与文学、建筑文化、高教研究。
特色是期刊生命力的源泉,我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个性或没有特色的期刊,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高校学报与普通的学术期刊还略有不同,作为展示所在学校科研成果和水平的窗口与平台,必须完整、科学地传播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为高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服务[3]。从表 3可以看出,《学报(社科版)》兼顾到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以及刊物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了学报综合服务与特色建设的关系,在栏目设置上尽量综合考虑了各学科发展的需要,配置了适当的栏目进行平衡;又依托该校建筑、环境、风景园林、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优势学科与学术资源,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期刊评价标准和尺度方面要求,重点打造了学报特色栏目如建筑文化,重点栏目如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与文学、高教研究等,体现 了较高的办刊水平与能力。
表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载文栏目分布
作者合著论文比率可以反映刊物所载学术论文的学科交叉程度、设计领域的广度和学术研究的力度。在666篇所载论文中,作者人数从1到5位不等,论文的年均合著率为45.35%(表4)。合作单位的形式有校内合作、校内外合作以及校外单位合作等不同类型。
表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载文作者合著情况
2010—2015年间,《学报(社科版)》刊载的学术论文中,校外第一作者的论文占 70.67%,校内第一作者的论文占29.33%(表5)。校内论文整体呈现逐年递减、校外论文逐年递增,说明《学报(社科版)》学术影响逐步提升。可见,《学报(社科版)》在展示学校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的同时,办刊理念逐渐转变,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学报(社科版)》稿源愈加广泛,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4]。
表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载文第一作者内、外稿分布情况
2010—2015年间所刊载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有230位,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有 199位,具有初级职称的作者有 116位(表 6)。可见,中级职称的教师、硕士生是《学报(社科版)》作者的主力军,而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学报(社科版)》有待进一步拓展的资源。另外,《学报(社科版)》选稿要继续坚持论文质量第一,注重青年作者的培养,并积极向专家学者诚邀稿件,力争扩大高级职称作者群。
表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载文第一作者职称、学位情况
引文是作者表达观点、阐述思路的重要性依据。引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作者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更能反映出作者对相关学科文献情报的查阅、理解和利用能力。引文量不仅是确定期刊级别、性质、质量的重要参数,还是衡量研究条件、资料系统性及作者知识层次的标尺。倘若引文数量过低,会对作者观点的客观性、可靠性以及期刊的质量有所影响[5]。由表中数据可见,《学报(社科版)》6年篇均引文量8.35,最高的2014年篇均引文达到10.09条。在所有参考文献中,共计 502条英文文献,占文献总量的8.94%,中文文献则高达5 113条,占引文总量的91.06%。论文所引文章包括有期刊、图书、学位论文、报纸、论文集、电子文献和特殊文献等大类别,其中特殊文献包括法律文件、国家标准、不明类型文本等(表7)。《学报(社科版)》刊载学术论文的引文主要来源于期刊和图书,共占89.10%,其中图书43.37%,期刊45.73%。由此可见,《学报(社科版)》论文篇均引文量仍然偏低。因此,《学报(社科版)》应以提高论文及刊物质量为目标,给予著录及参考文献高度关注,采取溯源方法,引导作者的引文源自一手文献,从根本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及数量,拉近《学报(社科版)》与核心期刊的差距。
表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6年载文引文数量情况
基金资助是衡量论文和期刊学术水平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各部委基金资助。考察这些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的动向,对于评价一个期刊的学术水平,是一项客观而公正的标准。通过对基金论文情况的调查发现,《学报(社科版)》刊载的基金论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国家级基金项目,从2010年的1项到2016年的10项,反映出《学报(社科版)》有较强的吸纳优秀稿件的能力和较高的办刊质量。要继续坚持以“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论文,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编辑每一期刊物”[6]的工作作风和办刊精神,吸引高质量、创新性强的基金资助项目成果。
第一作者群体的学历和职称主要集中在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是学术期刊保持高水平的重要基础之一。作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利于拓展作者群体,并保持刊物的活力。第一作者群体集中在副高级、中级职称和硕士生是《学报(社科版)》的主要不足之一,说明《学报(社科版)》的作者来源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发掘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型作者,开拓国际学者资源当是未来培育作者群的方向。这不仅能保持刊物的生命力,而且对提高刊物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惟有为学校发展服务,才不失学报本色;惟有办出特色,才有生存空间;惟有提升学术水平,才有发展前景。《学报(社科版)》立足本校,面向陕西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依托学校建筑学科优势设立了《建筑文化》栏目,自 2000年始,已发表162篇文章。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精耕细作,该栏目已经在陕西高校及部分建筑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因此,需要继续将打造特色栏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在办刊思想、刊物版面、栏目内容编排等方面向优秀期刊、国家级期刊学习,努力在形式上出新,在质量上向同行业、同系统的期刊学习,努力出精品力作。
总之,《学报(社科版)》应当始终坚持“倡导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传播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就和理论创新的新成果,促进校内外、国内外学术的广泛交流”的办刊目标,继续发挥编辑部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刊发论文质量,促进学报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刘瑞兴.期刊引文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2]申溢颖,沈波,方树红,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08年载文、作者、影响因子、引文和被引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 147-152.
[3]李姝.关于高校学科建设与学报特色栏目的思考:以我国音乐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J].音乐艺术, 2013(4):38-44.
[4]吴晓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7—2009年作者群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57-761.
[5]马成鸣,王月,高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09年刊文影响统计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167-176.
[6]周祖德.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兼谈进入核心期刊的路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14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