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识别方法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6-01-17 21:36:36唐艳王健杨娟李长清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无力麻木知晓率

唐艳,王健,杨娟,李长清

院前延迟是目前卒中治疗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1-3]。对卒中症状的快速识别是面对突发卒中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的前提[4-6]。尽管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卒中5个“突发”(Suddens)预警征象[7-8](包括突发无力,突发言语困难,突发视力缺损,突发头晕及突发严重头痛)已广泛应用于公众卒中教育,但研究显示公众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仍不理想[4,9,11-12],其原因可能与Suddens包含的症状信息太长不利于记忆有关。另一种卒中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识别法由于信息更简单,且能涵盖绝大多数卒中,近年来被引入公众教育[13-14]。不过,FAST信息是否较“Suddens”易于记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2种卒中识别方法教育的效果进行比较,以了解FAST用于国内卒中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重庆市渝中区某社区居民中开展本项研究。纳入标准:年龄≥20岁且<80岁;无任何医学教育背景;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无意识障碍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严重听力、视觉和语言障碍;之前未参加过卒中健康教育活动。拒绝参加本次研究或无法配合者均排除在外。

1.2 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某社区中按门牌号排序,随机抽取208户居民,对每户符合要求的居民进行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在每户确定一位居民,约定时间及地点,并告知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现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事先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其进行卒中教育。

对选取的208例居民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FAST组和Suddens组。分别接受相应的卒中症状识别教育。其中FAST信息包括3个症状:①一侧面部麻木或无力;②一侧上肢麻木或无力;③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Suddens信息包括5个突发症状:①突发说话困难、口齿不清或理解困难;②突发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③突发没有已知原因的剧烈头痛;④突发头晕、平衡失调或动作不协调;⑤突发一侧面部、肢体麻木或无力。由神经内科医师负责实施卒中教育,主要通过采用配有文字的图片,分别对2组人群重点讲解FAST和Suddens所包括的卒中症状。

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接受卒中教育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②在接受卒中教育前、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及接受卒中教育3个月后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情况分别进行调查,方法为提问“请您说出当出现哪些症状时提示发生了卒中”。

1.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经整理后录入EPIDATA数据库,再将数据导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于2014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对象208例,均为汉族,年龄37~79(62.57±9.067)岁。每组各104例。FAST组与Suddens组的平均年龄[(62.90±9.01)岁vs(62.23±9.20)岁,P=0.707)、性别(男性比例44.2%vs30.8%,P=0.156)、受教育水平(高中以下比例46.2%vs44.2%,P=0.599)、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比例46.8%vs53.6%,P=0.682)等各项人口学特征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卒中警示症状知晓的基线水平 在接受卒中教育之前,以传统的5个“Suddens”卒中警示症状作为判断标准,所有对象中能正确报告≥1个、≥2个及≥3个卒中警示症状的比例分别为46.2%(96/208)、26.0%(54/208)及13.5%(28/208)。无人能正确报告全部5个“Suddens”卒中警示症状。FAST组和Suddens组人群中能正确报告的卒中警示症状数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1)和0(0,2),无显著差异(P=0.440)。

2.3 FAST组接受卒中教育后知晓率的变化FAST组人群在接受FAST卒中教育后即刻,3个FAST卒中警示症状知晓率均较接受卒中教育前均明显增加(P均<0.001)。3个月后随访(失访5例),对3个FAST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与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一侧面部麻木或无力”(94.9%vs96.2%,P=1.000),“一侧上肢麻木或无力”(98.0%vs98.1%,P=1.000),“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84.8%vs92.3%,P=0.220)(表1)。

FAST组接受卒中教育前,1.9%(2/104)的人能正确报告全部3个FAST症状,21.2%(22/104)能正确报告至少2个症状;接受FAST卒中教育后即刻,86.5%(90/104)的人能正确报告全部3个FAST症状(与接受教育之前比较,P=0.000),100%能正确报告至少2个症状(与接受教育之前比较,P=0.000)。接受FAST卒中教育3个月后,76.9%(80/104)能正确报告全部3个FAST症状,仍有100%能正确报告至少2个症状,与接收教育后即刻比较无显著差异。

表1 FAST组接受卒中教育前后对FAST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变化

表2 Suddens组接受卒中教育前后对Suddens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变化

2.4 Suddens组接受卒中教育后知晓率的变化Suddens组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5个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均较接受卒中教育前均明显增加(均P=0.000)。3个月后随访(失访9例),对5个Suddens症状的知晓率与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比较,知晓率均明显下降:一侧面部、肢体麻木或无力(84.2%vs100%,P=0.010),意识模糊、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73.7%vs90.4%,P=0.022),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71.6%vs98.1%,P=0.000),头晕或平衡失调、动作不协调(76.8%vs96.2%,P=0.004),无已知原因的剧烈头痛(69.5%vs92.3%,P=0.003),但5组症状知晓率仍明显高于接受卒中教育前。

接受Suddens卒中教育前,没有人能正确报告全部5个Suddens症状,15.4%(16/104)能正确报告至少3个Suddens症状。接受Suddens卒中教育后即刻,80.8%(84/104)能正确报告全部5个Suddens症状(与接受教育之前比较,P=0.000),100%能正确报告至少3个Suddens症状(与接受教育之前比较,P=0.000)。接受Suddens卒中教育3个月后,仅42.3%(44/104)能正确报告全部5个Suddens症状(与即刻比较,P=0.000),84.6%(88/104)能正确报告至少3个症状(与即刻比较,P=0.010)。

此外,接受卒中教育后3个月,FAST组能正确报告全部FAST卒中警示症状的比例较接受卒中教育前提高了75.0%,而Suddens组能正确报告全部Suddens卒中警示症状的比例较接受卒中教育前提高了4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接受FAST或Suddens两种卒中识别方法的教育,均可明显提高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且至少维持3个月。与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进行比较,接受FAST教育者在3个月后对FAST所含每个卒中症状及对3个FAST症状均知晓的比例均无明显下降,而接受Suddens教育者在3个月后对Suddens所含每个卒中症状及对5个Suddens症状均知晓的比例明显下降。结果提示,FAST信息较Suddens更容易记住。

国外的研究发现,尽管FAST所包含症状信息少于Suddens,其对卒中的识别能力不如Suddens,但FAST亦能识别绝大多数卒中症状。而且,因FAST所含信息更简单,可能较Suddens更易被记住[15],因此,在实际应用中FAST反而有可能较Suddens识别更多的卒中患者。有文献报道,首次接受FAST卒中教育的对象,100%仍可在3个月后记住面瘫和言语不利是卒中的预警征象,98.5%的受教育对象能够回忆起肢体无力或麻木,提示FAST很容易被记住[16]。但迄今缺乏对Suddens进行类似的研究。本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FAST和Suddens用于卒中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比较,证实了FAST信息较Suddens信息易于记忆,从而为今后将FAST用于我国公众的卒中健康教育提供了证据。

在本研究中,2组人群在接受FAST和Suddens卒中教育后即刻,能正确报告相应的所有FAST和Suddens症状者均超过80%。但是,接受FAST教育者在3个月后能全部正确报告所有FAST所含症状信息的比例超过3/4,而接受Suddens教育者在3个月后能全部正确报告所有Suddens所含症状信息的比例仅约2/5。接受Suddens卒中教育3个月后能全部正确报告所有症状信息的比例低于FAST,其原因可能与Suddens描述的症状信息太长而不利于长时间记忆有关。

此次调查研究的不足在于:①调查总体样本量偏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②一些其他因素如受试者本人对参与本次研究及接受卒中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③需比较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效果,如单纯口头讲解、结合文字解释的图片材料、多媒体播放等。有研究表明[17],通过媒体如电视短片或动画方式进行卒中教育,其效果可能较其他(如报刊)方式更好。

总之,本研究证实接受FAST和Suddens卒中教育均可提高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水平,其中FAST较Suddens更容易记住,可考虑优先用于国内卒中教育。今后仍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教育方式,以提高公众卒中认知水平。

1 Fonarow GC, Smith EE, Saver JL, et al. Timeliness of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hospital factors,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door-toneedle times within 60 minutes[J]. Circulation, 2011,123:750-758.

2 王伊龙, 吴敌, 周永, 等. 中国七城市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情况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09, 4:23-28.

3 Rudd AG, Hoffman A, Grant R, et al. Stroke thrombolysis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how much do we do and how much do we need?[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1, 82:14-19.

4 Fussman C, Rafferty AP, Lyon-Callo S,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stroke symptom knowledge and intent to call 911:a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Stroke,2010, 41:1501-1507.

5 Reeves MJ, Rafferty AP, Aranha AA, et al. Changes in knowledge of stroke risk factors and warning signs among Michigan adults[J]. Cerebrovasc Dis, 2008,25:385-391.

6 Jurkowski JM, Maniccia DM, Dennison BA, et al.Awareness of necessity to call 9-1-1 for stroke symptoms,Upstate New York[J]. Prev Chronic Dis, 2008, 5:A41.

7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Learn more stroke warning signs and symptoms[EB/OL]. (2014-10-02)[2014-11-20]. http://www. stroke association. org.

8 Jauch EC, Saver JL, Adams HP Jr,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guidlin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13, 44:870-947.

9 杨娟, 王健, 欧书, 等. 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及急救意识的调查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77-81.

10 Fussman C, Rafferty AP, Lyon-Callo S,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stroke symptom knowledge and intent to call 911:a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Stroke,2010, 41:1501-1507.

11 Lim W, Chuang DF, Chue KM, et al. Stroke literacy in Singapore: data from a survey of public housing estate residents[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14,43:454-463.

12 Baldereschi M, Di Carlo A, Vaccaro C, et al. Stroke knowledge in Italy[J]. Neurol Sci, 2015, 36:415-421.

13 Kothari RU, Pancioli A, Liu T, et al.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reproducibility and validity[J].Ann Emerg Med, 1999, 33:373-378.

14 Kleindorfer DO, Miller R, Moomaw CJ, et al.Designing a message for public education regarding stroke:does FAST capture enough stroke?[J]. Stroke,2007, 38:2864-2868.

15 Robinson TG, Reid A, Haunton VJ, et al. The Face Arm Speech Test:does it encourage rapid recognition of important stroke warning symptoms[J]. Emerg Med J, 2013, 30:467-471.

16 Wall HK, Beagan BM, O'Neill J, et al. Addressing stroke signs and symptoms through public education:the Stroke Heroes Act FAST campaign[J].Prev Chronic Dis, 2008, 5:A49.

17 Silver FL, Rubini F, Black D, et al. Advertising strategies to increase public knowledge of the warning signs of stroke[J]. Stroke, 2003, 34:1965-1968.

猜你喜欢
无力麻木知晓率
麻木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2:40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2
浮生一记
鹿鸣(2018年1期)2018-01-30 12:20:08
无题(2)
南方文学(2016年3期)2016-06-12 13:54:34
瑞风车加速无力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争论,有力的和无力的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56
斯柯达昊锐车加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