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岩 张禹梅 韩立平
(1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承德市双桥区环卫局;3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
张岩岩1张禹梅2韩立平3
(1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承德市双桥区环卫局;3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建设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一个城市空间布局,以及相当一段长时间里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土地建设、城市基础建设等工作开展的前期准备。所以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关策略。
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对策
城市规划,是根据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客观因素制定的适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算,促进城市各个方面发展,并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战略性部署的综合性工作;而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的内容,逐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交通设施、能源、通讯、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一个城市规划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然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的一个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这个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统一。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曾提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关键,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大中小城市的分布也不平衡,所以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遇到不少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当前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非常多,比如住建部城市房子的建设、城管负责城市管理工作,规划局负责城市规划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城市交通、环保局负责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这些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但是城市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缺乏配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职能交叉的现象,责任不明确,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比如,在一些居民楼,一些业主为赚钱,在楼顶加建房子,造成楼上楼,居民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住建部说拆除违法建是城管部门的职能,城管觉得自己只是负责城市管理工作,比如建筑施工占用人行道,城市占道经营等管理问题,居民楼房建设问题是住建部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激增,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一些公众场所,比如广场、公园、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大城市为了所谓的改造旧城,打造现代化大都市的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 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拆建活动。一个城市的人文风景,是一个城市的底蕴,也是一个城市的特色,不能意味追求现代化,而让城市丧失了本身的特色。城市建设混乱,各个功能区规划不合理,尤其是城区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一到下雨天,城区内涝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仅200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超过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导致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长。根据《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十大最堵车的城市,上海拥堵延时指数2.16小时,北京拥堵指数2.09小时,重庆市拥堵延时指数2.07小时,深圳市拥堵延时指数2.05小时,广州拥堵延时指数2.02,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堵车情况严重,一些二线城市堵车情况同样很严重,比如济南拥堵延时指数1.91小时,成都拥堵延时指数1.93,也就是说驾车出行的上班族要比到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花费2倍或者更多的情况才能到达目的地。
城市规划建设,关系到一个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应该需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但是当前我们大多数城市的规划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决策,对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市民的需求缺乏有效地上传,部门政府在规划中,过分强调了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造成城市绿化面积没有达到公共的要求,这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弊端。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样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失去了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配套设施跟不上来,尤其是菜市场,根据承德市统计局发布的有关信息,2012年全市人口抽样调查推断结果显示:2012年末,承德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50.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万人,但是较大规划的蔬菜批发市场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垃圾未按照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分类收集和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将会缩短;城市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机制不够完善,急需出台管理办法;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已趋饱和,环境质量屡屡超标,发展压力大。
各个城市的职能部门应该加强沟通与联动,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工的分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构建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各负其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和“谁都不管”的现象。在城区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市政府办要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做到齐抓共管。
根据风向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数据资料显示,承德市的主流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风向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在城市上风向不要规划污染大气的工业园和建设项目。城市建成区内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减少污染、噪音。对现存布局不合理问题制定改造规划,分期分批转产、拆迁、关闭。完善城市路网,限制过境大车入城。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乱建设、乱改造现象,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以承德市为例:根据承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全市常住人为347.32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6.1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16万人,增长3.32%,年平均增长率为0.33%。而2015年河北省的人口统计中,承德市352.72万人,仅仅五年时间内又增长了5.4万人。
人口数量及车辆数量的激增使市区的交通拥堵现状日益突出。造成承德市区拥堵的原因还包括现有道路条件已饱和与车流量不成正比,老城区道路欠账多,断头路多,与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成比例。这属于历史原因,承德城区道路都比较狭窄,断头路很多,高峰时段,车辆就会像河流一样涌入城市主干道,如果主干道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情况,就会导致整个区域的拥堵。
我市要改善上述问题,就必须加快城区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合理安排停车场所,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交通疏导,完成城区路口的拓宽改造,规划道路交通标线,设置交通护栏;结合人防设施建设要求,规划新建部分停车场。督促业主在新建项目中必须建设地下停车场,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区相关单位开放庭院提供公共停车位或建设地下停车场;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管理办法》,健全财政补贴补偿机制;全面优化公交线路、站场设置,更新公汽车辆,进行公汽站台撤并改造。
政府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配套休闲娱乐健身设施的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仅为6.25平方米;其中134个城市不足3平方米,31个城市不足1平方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绿化覆盖率过低,园林绿地太少等问题,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园林绿化的建设。
根据承德市园林绿化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承德市完成的荒山造林74.98万亩,义务植树945万株,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8.62平方米,较往年相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的自然土地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建筑、道路、商业和其它硬质设施所取代地面板结、沙尘气候日益加重。大量的树木、绿色植物不仅能减低噪声、制造氧气,还能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空气。所以未来的几年里我市应该继续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继续推进道路绿化、单位居住区绿化、立体空间绿化、绿道绿廊和公园绿地建设,让承德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资源保障。
城市管理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人民群众是城市管理的主体,与政府、开发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联系紧密,所以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该让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进来,大家建言献策,老百姓将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反馈给政府部门,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在规划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该设置信息公布的渠道,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如实公布,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吸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只有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真正搞好城市管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高瞻远瞩,不能只停留在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而应该具有前瞻性、合理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市发展,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1]赵永福.关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初探[J].才智,2014(33)
[2]杨国庆.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关咯[J].黑龙江科学,2014(3)
[3]王汝波.浅析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科教新时代,2014(2)
[4]李煊冉.浅谈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薛丽芳.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策略研究初探[J].中国科技财富,2012(11)
[6]潘娟,姜宇.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7]韦少港.城市地质学与城市规划研究探讨[J].江西科学,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