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晓晓,王兴军,王 璐,刘军瑞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寒冷地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体系适应性研究——以焦作市武陟县南归善村为例
职晓晓,王兴军,王 璐,刘军瑞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将寒冷地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技术体系归纳为节地和村庄环境保护规划、节能和能源利用规划、节水和水环境规划3中类、14小类,并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南归善村为例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寒冷地区新农村的村庄规划与建设提供生态支持与借鉴。
关键词:寒冷地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适应性研究;焦作市
收稿日期:2015-05-29 2015-06-11
作者简介:职晓晓(1982—),女,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新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研究。 祝亚芳(196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674-9944(2015)08-0279-04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美丽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而“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城乡统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新农村规划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居住环境,更在于将农民的生计问题、创建美好乡村景观、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统筹协调好[1]。
2寒冷地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体系构建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每一个分区有不同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要求。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色、现状以及国家政策的背景下,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应全面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绿色生态,展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在规划设计以及建筑上的应用,用最少的资源建造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农村,创造一个健康、适用的村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寒冷地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技术体系归纳为节地和村庄环境保护规划、节能和能源利用规划、节水和水环境规划3中类。3中类细分为14小类,每小类又规定了具体技术要求,详见表1。
3焦作市武陟县南归善村现状概况
焦作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在建筑热工气候分区中属于寒冷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侵袭,天气寒冷;夏季受太平洋暖流影响,天气炎热。无霜期212 d,全年日照时数2 573 h。年降水量变化较大,最大为1 080.1 mm,最小为247.8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6.8 mm。因受季风的影响,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一般7~9月降雨量较多,而且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年径流深平均为150 mm,因无调蓄工程,降雨径流通过沟河基本全部被排走,导致旱涝灾害不断出现,形成冬季春季干旱,夏秋易涝,有时候旱涝交替,但总体上看是以旱为主。冬春天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而且频率最大,最大风速达20 m/s左右。夏季因太平洋高压向大陆推进,东南季风登陆,风向多东南风。
南归善村位于小董乡政府东北方向,距离大约2 km。东临大陶村200 m,北临北归善村200 m,西邻小董村2 m,南邻沁河大堤400 m。全村耕地总面积为521亩,人均1.05亩。经济以农产业为主,人均收入1 000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3.1建筑现状
村中农居在布局上还没有达到养殖与居住区的分离,容易造成养殖对居住区的污染。宅基地控制不合理,大多数宅基地用地面积过大,最小的186 m2,最大的486 m2,多数为130~250 m2之间,远远超出国家的规范规定,造成村庄用地的严重浪费。村中住宅没有统一,房屋质量差、屋次等级区别大,住宅房屋错乱。大部分房屋日照通风条件良好,但是有少部分住宅质量较差;
表1 寒冷地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体系
建筑高低错落,户型不统一,且有多处危房。房屋不规整,建筑形式杂乱,乡村特色不突出。
3.3.2基础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村庄道路硬化不完全,村庄内次要道路与宅前路过于狭窄,没有达到标准,且道路没有配备排水沟。现状有的宅前路没有达到标准,且绿化低;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地,车辆只能在村中乱停乱靠。
(2)给排水设施现状。目前全村有集中的供水设施但水质不好。 村庄地势平坦,基本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无排水设施,顺应地形,排向周围的农田。村庄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村庄周围无自然河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3)电力、电信现状。村庄电力线和电信线沿村庄主要道路布设,电力线路采用架空的方法铺设,电力、电信路线的规划比较乱,不够规范。有少数的住户用上了宽带上网,但普及率较低,有线电视也只有个别家,信息致富的观念还未深入民心。村内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造成村内垃圾乱堆乱倒,自然形成的垃圾堆多,污染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质量。村民家庭多采用简易厕所或室外独立厕所,卫生设施条件差。
(4)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全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薄弱,有村委会一处,在关氏祠堂内办公。
4南归善村生态规划与建设适应性研究
4.1.1用地指标
根据上位规划——小董乡总体规划,南归善村功能定位为小董乡南部一个基层村,是以高效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预测规划期末村庄总人口553人,规划村庄总用地面积为12.7 hm2,人均村庄用地为217 m2。
4.1.2规划结构
村庄规划为“组团式”的块状布局结构,整体上规划分为5个居住组团和一个工业园区,由道路分割和联系。从功能上看,中心村用地分为“一心一区多块”。 “一心”为公共服务中心,是全村的公建中心,同时处于村庄主要道路交叉口处,较易组织景观和提升村庄形象,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有商业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体育健身等设施,是全村最活跃的场所。“一区”即依托现状北部的砖厂和养殖场规划一个工业生产区。“多块”为依托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形成的5个居住组团。
4.1.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是指文化、教育、商业、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必须的设施。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南归善村公建集中布置在村庄中心,各种公建设施集中建设,形成院落,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该中心设施有敬老院、村委会、小学等设施,建筑面积约1241 m2。商业设施采用集中布置方式,在村庄的两条主要道路交叉口形成商业中心,经营村民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不但满足该村生活物资的供应,同时也对外开放,服务其他村庄,商业建筑面积约460 m2。
4.1.4环境保护规划
(1)农田整治。通过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硬化渠道;建设标准化农田,加强农田林网绿化。
(2)生态家园。发展“一池三改”,即推广普及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村庄环境卫生,防治环境污染。
(3)林业工程。林业发展与经果林、用材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结合,提高树林覆盖率,规划期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
(4)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无公害粮食、蔬菜生产基地,推广“畜—沼—果—菜—粮”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循环利用工程;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以粮食、蔬菜等特色无污染、节水农业为发展重点。 发展循环农业,一方面,沿“食物链”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沿“加工链”循环,提高产品附加值。
4.1.5绿化系统规划
绿地采用点、线、面结合布局,使整个村庄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绿化系统以宅前屋后的“点”为基础,以各公共中心的“面”为中心,以道路骨架两侧的“线”为纽带,将各种绿地有机全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优美的绿化环境。行道树的布置可以作为村庄绿化的主轴线链接整个村庄的各个点,也可防噪除尘,减少风沙病害。植物配置以杨树、广玉兰、冬青等多种植物品种相结合体现生态性和生物多样性,而且各树种在焦作地区也都极易存活。绿化分隔带和行道树采用统一的形式和树种,强调道路的整体效果。
4.2.1住宅节能设计
(1)宅基地面积与层高。住宅设计每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200 m2,住宅建筑面积小户不超过180 m2,大户不超过250 m2。底层面积90~125 m2,根据现状情况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同时也增加了村庄布局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居民的需求。前后宅基地之间距离5 m,布置入户的道路。
住宅以二层为主,层高不宜超过3 m,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6 m,建筑总高不得超过9 m。
(2)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立面设计协调统一,突出焦作当地地方特色。外墙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因材设计。色彩应与地方环境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3)住宅体形设计与朝向要求。住宅设计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控制体形系数,外表面不能凹凸过多。住宅避免独立式住宅这种形式,采用两户或更多户并联的联排式组织居住,每排住宅长度不超过80 m,一般2~8户以下为一个单元进行拼接,减少交通迂回,满足消防要求。每户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庭院环境以绿化为主,为绿色生态村的住宅形式和环境做出典范。
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不宜将主要卧室、客厅设置在正东和正西、西北方向。不宜在住宅的正东、正西和西偏北、东偏北方向设置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屋顶和外墙宜采用浅色饰面、种植屋顶绿化等。
4.2.2沼气的有效利用
提倡新能源的利用,调整农村的能源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利用牲畜粪便和秸秆作为原材料的沼气池,近期采用单家单户的分散设置,远期可考虑集中设置沼气池,统一供气,这样的方式更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节约能源。沼气池根据建造方式可分为分散式家用沼气池、集中式大型沼气池,与旱厕连建式沼气池集中的禽畜饲养场应与沼气设施相结合,禽畜粪尿可直接排入沼气发酵池内。将粪便、厨房垃圾等有机物投入池中发酵后,产生沼气,出料即为肥料。
4.2.3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量巨大、清洁,但因气象变化,有间断和不稳定性,要作为固定能源有其局限性,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能源推广开来,例如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暖圈、暖厕、暖棚等。
4.2.4配电照明系统
村中的市政用电主要为路灯,村中主要道路的路灯间距40 m一个,次要道路间距50~60 m一个,路两边对称布置;宅前路间距30 m一个,单边布置。
4.3.1给水工程规划
通过村庄给水工程整治,应逐步实现村庄集中供水、供水到户、满足农村地区人畜安全、方便饮用。做好水源保护地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可利用屋顶有组织排水或建造水窖收集雨水,经存贮处理后,作为村庄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南归善村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在村庄北部和东部规划供水设施和加压净化设施。南归善村的水源采用地下水,对水源地周围需设卫生防护地带,宽度控制在10 m左右。
给水管网布置采取环支结合的布置形式,村庄大部分设环状给水,村庄外围为支状供水,通过布置在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上的主管由支管引至用户,规划南北向道路主干管布置在道路西侧,东西向道路布置在道路北侧,管材采用DN40-DN125的PVC管。
4.3.2污水工程规划
结合村庄实际情况,通过村庄排水工程整治,逐步实现雨污水有组织排放。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利用管道进行排放,生活污水排入村庄南部的化粪池,经生物降解后,排入田地。污水处理设施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其中集中式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氧化塘、生物滤池、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等。分散式可以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建议设施。
4.3.3雨水工程规划
南归善村位于焦作市武陟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650 mm,多集中在夏季,以7月最多。雨水排放采用分区排放体制,现状村庄北部最高,雨水向南部排放,各个功能区均有单独的雨水排放系统,雨水在各个分区汇流入道路边沟和田地。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和西侧。雨水排水暗沟尺寸为300~500 mm。宅前路不设雨水暗沟,顺应自然地形,由宅前路的纵坡排向主、次道路。
4.3.4蓄水工程规划
以有效解决缺水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着重抓好人畜饮水工程、蓄水工程、引补水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旱压水,发展节水农业。继续实施“把水留住”工程,沟通水系,提高水质。
5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建设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贯彻重点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在笔者调查的一些建成后的新农村村庄建设中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足等,这些建成后的新农村可以为笔者今后的生态规划提供借鉴。目前我国关于不同气候分区新农村生态规划与建设体系的适应性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接下来笔者也将对更多不同热工分区的村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德华.城乡统筹背景下生态思维在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以长汀县露湖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J].福建农业,2011.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系统·适宜·平衡城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