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种植绿竹护堤固岸技术试验

2016-01-16 02:48林洪义
绿色科技 2015年4期

林洪义

(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林业站,福建 仙游 351265)

溪边种植绿竹护堤固岸技术试验

林洪义

(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林业站,福建 仙游 351265)

摘要:在溪边种植绿竹,用吲哚丁酸和ABT生根粉溶液浸苗栽培进行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的母竹平均成活率达98.0%,第1年出笋率达100%,第2年出笋率达354%。绿竹根系发达,根系交错密集,出笋迅速,竹长茂盛,枝叶茂密,达到丰产。河边种植绿竹能防风、减少风沙袭击,护堤固岸。

关键词:溪边绿化; 种植绿竹;护堤固岸;技术试验

1引言

绿竹(Dendrocalamopsisoidhami{Munro}kengf)属竹亚科绿竹属,是我国南方亚热带竹笋两用的优良丛生竹种,也是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溪边种植,绿化溪边溪滩,护堤固岸,美化环境生态的好树种。绿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竹秆呈丛生状,一般种植3年即可成林产笋,笋亩产量可达1000kg左右,绿笋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笋干,绿竹竹材可作建筑、竹编和造纸原料,也可加工成竹胶合板和美术艺品。母竹栽培时,用植物激素ABT生根粉溶液和吲哚丁酸溶液浸苗后种植。笔者对母竹栽培的成活率和出笋率进行观察,而后调查,应用植物激素浸苗,绿竹苗木在河岸沙滩地里生长成活率高,繁殖生长快,根系发达庞大,竹林茂密,枝繁叶茂,耐水性强,能固土护岸,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起到保护溪岸和生态作用。

2试验地慨况

试验地设在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溪底溪岸,位于东经118°06′02″,北纬25°04′35″。此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0 ℃,降雨量1484.8mm,空气相对湿度81%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5 ℃,极低温1 ℃,7月份平均气温29 ℃,极高温38 ℃,全年≥10 ℃活动积温7000 ℃,无霜期346d,一年四季分明,夏天不酷热,冬季少严寒,雨量充沛。试验地的海拔212~221m,坡向东南,栽培试验面积2.4hm2。造林地造林前是溪滩岸地,土层较薄,肥力差。

3材料与方法

3.1 规划整地

2011年11月上旬,对大济镇古濑村溪底溪岸滩地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溪底溪滩岸边两边种植绿竹两条(A、B)绿化林带,每条长度1.2km,宽度10 m,其面积2 .4hm2(其中1.2hm2母竹苗木应用2号ABT生根粉150×10-6溶液浸种,1.2hm2母竹苗木应用吲哚丁酸150×10-6溶液浸种)。整地挖穴按品字型,采用挖明穴,株行距4.0 m×4.0m,穴规格60cm×60m×50m。穴中土壤采用客运填土红壤。每个穴施1.0kg的钙镁磷和5.0kg的禽粪与穴中土壤搅拌均匀,使穴中的土壤和肥料在一定的时间发酵,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3.2 造林季节

由于绿竹一般在3月份发芽,5~10月份出笋,第2年3~4月长叶。因此,造林时间一般在1~3月进行,此时竹子秆基芽目即将萌动。栽培时,一般在下雨天后土壤湿润,或阴天种植为宜,当天起苗,要当天栽培完毕。

3.3 母竹选择与处理

3.3.1母竹选择

母竹应选择发枝低,枝叶繁茂,叶绿色,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胸径3~5 cm,秆基芽目4~6枚且肥壮,须根发达的1~2 a生的幼竹为母竹。这样母竹移栽后成活率高,发笋率快,成林快。挖掘母竹时,先在母竹周围扒开土壤,注意不要损伤秆基、芽眼、根系,再用锋利锄头在母竹秆基部位离地面1.6~1.8cm处呈马蹄形截断竹秆。保留竹秆长1.5~2.0m,留枝3~5盘,去梢时要用锋利的刀劈成斜角45°。这样下雨时秆梢能蓄水,晴天时又能减少竹秆水分蒸腾,可提高绿竹的成活率。

3.3.2母竹处理

母竹栽培前处理,将母竹用植物激素溶液浸苗6 h(A种植苗木用2号ABT生根粉150×10-6溶液浸种6h,B种植苗木用吲哚丁酸150×10-6溶液浸种6h)后,再蘸黄泥浆(黄泥浆是用93%的黄红壤、5%的水牛鲜大便和2%的钙镁磷搅拌均匀,然后加水而制成的泥浆)种植,以使竹兜的芽目萌芽湿润,出笋快。

3.4 母竹栽培与管护

3.4.1母竹栽培

2012年2月份种植,绿竹栽培时,先挖一个小穴,将母竹放在穴中,竹秆马蹄形切口向上,顺正面斜形成30°~45°角,这样有利于下雨水时竹秆储存雨水,或长期干旱时可防止竹秆水分失散而干枯,有利于母竹根系自然舒展和秆基两侧芽目迅速发笋。种植时,应使每穴的株与株竹秆排成梅花形(正、倒品字型)整齐成行,然后分层填土,用双脚踩实,再将每个穴面松土壅成面包型,这样可提高竹苗造林成活率。种植完毕后,穴面要盖上一层10~12cm厚的稻草。这些稻草可防止母竹的穴面水分减少蒸发,尤其在长期干旱时穴中不会缺水,竹秆不会干枯,或长期下大雨穴面不会被暴雨冲淋,穴中不会大量积水造成浸苗(母竹)死亡。此外,稻草还会保温促进母竹萌芽,尤其稻草放在穴面待其腐烂后,还可以增加穴中的土壤肥力,促进竹兜生根,提前芽目发芽生笋。

3.4.2母竹管护

母竹种植后要管理好,保持穴面土壤湿润,要注意竹苗养护,不能触动或摇摆母竹,严禁人为及牲畜破坏,以免造成母竹死亡。

3.4.3水分管理

若气候干旱,要对苗木浇水。每天早晚浇水2~3次,保持穴面湿润、穴中有水分,使母竹能吸收到水分,满足秆的水分蒸腾,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促使绿竹秆基芽目提早发芽,促进竹笋加速生长。尤其母竹穴面周围要套种黄豆,黄豆生长之后, 可减少穴面周围水分蒸发,保持林地地表层有一定的水分,可提高母竹成活率。

3.5 除草施肥

每年5~8月份各除草1次,并扩穴到100cm左右。除草时,尽量减少碰到母竹,影响母竹生长。除草后,把除掉的杂草物放在穴面上,待其杂草腐烂后,可增加穴中土壤的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在每次除草之后,距竹秆两侧35cm处挖2个小穴,每个小穴施复合肥0.3kg和0.3kg尿素,并覆盖一层细土,预防肥料蒸发,影响竹子对肥料的吸收,提高竹子的速生。

4调查结果

4.1 苗木成活率调查

于2013年1月份,对古濑村溪底试验地的母竹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在溪边滩地(A、B)林带试验地的竹林内,各设标准地3个样点,选取绿竹母竹生长均匀、生长基本一致的母竹,随机抽查绿竹苗木成活率。在每个样地内各抽查绿竹苗木10株,取3个样点的绿竹苗木成活率的平均数据,计算绿竹苗木的成活率和死亡率株数,并对死亡的苗木进行补植,其中A的防护林带种植绿竹750株,补植7株;B的防护林带种植绿竹750株,补植22株;共补植29株(表1)。

表1 绿竹苗木成活率统计

4.2 笋竹生长量调查

2014年10月份,在溪底溪边滩地试验地(A、B)绿竹绿化带的竹林内,选取母竹生长均匀,出笋基本相同,竹高、胸径粗差不多、竹冠庞大、郁闭度基本一样的竹木。在每条林带里各设临时标准地3个,各设3个样点,每个样点选取10株,各点随机抽10株,在每个样点10株内检测母竹生长效果出笋率,并记载出笋数,然后计算现有林分竹株数,取平均值(表2)。

表2 绿竹出笋率比较

5生长量分析

5.1 母竹成活率分析

2013年春季,对大济镇古濑村溪底溪边滩地人工种植的母竹成活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同样溪岸滩地的立地条件营造绿竹,同样的母竹苗木,采用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浸种造林,对竹林同样的经营管理,除草、施肥,其苗木生长的成活率不同,出笋率也不同。A的溪边滩地种植的母竹应用2号ABT生根粉150×10-6溶液浸种,种植苗木750株,成活株数达743株,死亡株数15株,成活率达99.0%。B的溪边滩地种植的母竹应用吲哚丁酸150×10-6溶液浸种,种植苗木750株,成活株数达743株,死亡株数15株,成活率达97.0%。A河边种植母竹苗木,比B的河边种植母竹成活株数多15株,成活率提高21.0%。

5.2 笋竹生长效果分析

根据2014年10月份的调查结果数据。溪底溪边滩地种植绿竹栽培,应用植物激素浸苗技术试验,一溪两边种植(A、B)绿竹林带,面积2.4hm2(每条长度1.2km,每条宽度10 m),经过3 a的经营管理,抚育除草、施肥,第1年每株出笋数1~3个,最多3个,最少1个,绿竹出笋率达100%。第2年绿竹每株出笋2~3个,最多6个,最少2个,每株出笋率达100%。绿竹笋萌芽出土迅速,竹长枝叶茂盛。A的溪边滩地林带种植750株,出笋2972个,B的溪边滩地林带种植750株,出笋2330个。A的溪边滩地出笋量,比B的溪边滩地出笋量多642个,出笋率提高26%。

6结语

溪底溪边种植绿竹护堤固岸技术试验,母竹苗木浸

植物激素后种植,经过一个月的经营管理,浇水灌溉,就开始萌芽出笋。应用2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母竹苗木,比应用吲哚丁酸溶液浸种的母竹苗木成活率提高21.0%。第一年(A)的出笋个数,比(B)的出笋个数多394个,出笋率提高36.1%,第二年(A)的出笋个数,比(B)的出笋个数多642个,出笋率提高27.6%。绿竹经过3年的营管理,(A)的母竹苗木,比(B)的母竹苗木根系发达,根系交错密集,出笋快。绿竹栽培2~3年每株出笋长竹2~6株,笋竹生长迅速,生长茂密,竹冠茂盛,达到丰产,能防风固岸,减少风沙袭击,起到防风固岸作用。绿竹具有观赏性价值,又可起到生态环境作用。河边种植绿竹护堤固岸技术试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克福.竹林培育新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彭彪,宋建英.竹类高效培育[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5~142.

[3]肖丽霞,胡小松,王贵喜.绿竹笋用力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出版社,2005:198~200.

[4]王青天.护堤固岸箣竹林营造技术[J].世界竹藤通讯,2010(8):33~34.

Technical Test of Planting Green Bamboo to Protect Levee and

Fix Revetment Along the Stream

Lin Hongyi

(DajiTownForestryStationofXianyouCounty,FujianProvince,Xianyou351265,China)

Abstract:The green bamboo plantation along the stream is tested with soak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BA and ABT rooting powder solution. The average survival rate of mother bamboo reaches 98% after plantation. The 1a shooting rate reaches 100% and the 2a shooting rate reaches 354%. As the root system of green bamboo is flourishing and crossing, the shooting rate is high, the growth of bamboo is well and the branches are lush, the bamboos achieve high yield. The plantation of green bamboo along the river can serve as a windproof, reduce sand attacks, play a role in protecting levee and fixing revetment and protect the farmland and the growth of crops. The green bamboo can adjust the air and purify it. In addition, the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lovely green color make it a good species for ecological greening.

Key words:brookside greening; green bamboo plantation; protect levee and fix revetment; technical test

中图分类号:S7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51-03

作者简介:林洪义(1974—),男,福建仙游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技术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