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白马乌牛”盟的刑牲意义

2016-01-15 17:07苏日娜
关键词:契丹天地

摘 要:“白马乌牛”盟从契丹到清初一直是在社会动荡、政治力量不稳固、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建立联盟、祭祀天地、缔结盟誓时的一种习俗。杀白马乌牛是为了警示同盟者,诅咒背叛盟誓的行为,如背叛盟誓将与白马乌牛一般死去。同时,刑白马乌牛又是对神的一种献祭,作为回报期望得到神的庇佑。盟誓让人们看到遵循和违背誓言的两种美好与残酷的结果,只为保障联盟者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关键词:契丹;辽文化;“白马乌牛”盟;天地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24-03

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承继关系又相互影响,并在某些侧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可以说任何民族都无法避免这个趋势。“白马乌牛”盟是一种特殊的祭祀天地立誓结盟的礼仪。关于它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匈奴列传》,到了清初这种盟誓方式又频频出现,它是一种怎样的礼仪?有什么样的内容?为何要向天地敬献白马乌牛?本文对“白马青牛”盟进行仔细分析,尝试解答以上几方面的問题。

一、史料中记载的“白马乌牛”盟

祭祀天地是北方诸民族共有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习俗。刑白马拜天、刑乌(青)牛祭地,是一种级别非常高的祭祀活动,北方历代帝王或部族首领经常举行“白马乌牛”祭,感谢天地赐予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

《史记·匈奴列传》载“天所立匈奴大单于”,“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①刑白马祭天之俗匈奴时期就有,《汉书·匈奴传》载有呼韩邪单于刑白马与汉朝盟誓的史实。《史记·匈奴列传》载“五月,大会茏城,祭其祖先、天地、鬼神”②说明匈奴时代就有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的古老习俗。《后汉书》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祭天神”,③“天神”是匈奴主要的祭祀之神。《史记·匈奴传》载“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计”④“三龙祠”⑤“蹛林”⑥表明那时匈奴的祭祀已经有固定的祭祀时间和场所。正义颜师古云:“蹛者,绕林木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季无林木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⑦这种绕林木或竖柳枝而绕骑3圈之祭祀,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礼至今仍在蒙古族祭祀敖包时被沿用。

契丹的祖先,相传为骑着白马青牛的神人天女,《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上京道》载:“相传有神人骑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黄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而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青牛白马,示不忘本云。”⑧历代辽帝均承继此习,或用青牛白马,或用赤牛青马,或用猎获之物,或以酒脯之类祭祀天地。太祖天赞三年九月(924年)“是月,破胡穆思山诸蕃部,次页得思山,以赤牛青马祭天地”。⑨天赞四年(925年)“闰月壬辰,祠木叶山。壬寅,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于乌山”。⑩“白马乌牛”起初是祭拜天地的一种仪式,而在不断的权力角逐中,逐渐增添了立誓结盟的意义。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12月)辽宋两国经过多次交战后决定议和,在澶渊杀白马祭天结为兄弟之国,缔结盟约,此后百余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由此可见,刑白马青牛祭天地的习俗在辽代就已经形成,主要在祭拜天地、祖先或行军打仗时祈求天佑或感谢天助的时候启用的一种祭祀习俗,亦在处理邻国关系时使用,祭祀的地点并不固定在木叶山,在行军过程中祭祀的也较多。

辽代祭祀天地多为青牛白马,但青牛白马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考《辽史》诸本纪,祭天地之牲尚有黑白羊、黑兔等物,似乎色彩较牲畜本身更为重要。白色象征天,黑色象征地,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自然崇拜形式,与那神人天女集合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传统在整个辽代绵延不断。

古代蒙古人亦有杀牛马立盟誓的习俗,据《元史》记载,蒙古人郊祭用马,冬至祭“用纯色马”,七月祭亦用马。《蒙古秘史》载如哈塔斤等11部落,聚于阿勒灰不刺阿之地面聚会,商议欲立扎木合做君。于是众部落共杀儿马、骡马,舐血为盟。后又联合众部,共祭祀一马、一羊、一牛、一狗对天地盟誓,袭击成吉思汗。《元史》载:“耶律留哥乃率所部会按陈于金山,刑白马、白牛,登高北望,折矢以盟。”{11}可知辽、金、元以牺白马、白牛(或乌牛)登高北望折矢作为盟誓。刑白马乌牛祭祀天地一直是北方民族帝王将相供奉天神极其重要的选择,到了明末清初,满蒙两族中依然盛行这种祭祀。

明朝后期,漠南蒙古位于明朝与女真之间,努尔哈赤想进入辽沈地区首先要与蒙古交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蒙古科尔沁部与后金开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联姻序幕。天命九年(1624年)为共同抵抗察哈尔,科尔沁部奥巴洪台吉与后金努尔哈赤互相遣使宰白马乌牛盟誓,“书而焚之”。天命十一年(1626年)奥巴洪台吉与努尔哈赤刑白马盟于浑河岸,焚香献牲。天命四年十月(1619年)喀尔喀与努尔哈赤冈干色得黑孤树处宰白马乌牛,设酒、肉、血、土、骨对天地盟誓。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与宰赛刑白马结盟,天聪二年(1628)喀喇沁部与皇太极刑白马乌牛在沈阳结盟。这些都是在政治动荡、各部族互相角逐的大背景下,为了找寻政治联盟相互庇护所做的联盟。这一时期“白马乌牛”盟已成为政治目的明确的联盟手段。

“白马乌牛”盟是祭祀天地缔结约定和盟誓的一种表现形式,刑白马乌牛祭天地,昭告天地,在社会动荡、政治力量不稳固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建立联盟时的一种习俗,从某种角度来看,利用了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从而影响决策者的意识形态。

二、刑白马乌牛的意义

“白马乌牛”盟作为一种联盟仪式,内容丰富,包含了古人对天地、白马乌牛、血液等的崇拜。“白马乌牛”盟的目的和意义是利用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使两个政权的伙伴、同盟关系更加的稳固,天地在立誓结盟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向天地敬献白马乌牛,是人们通过真诚的献祭,祈请天地作为盟誓的见证者和裁判,如有背叛盟誓的人将得到天地的惩罚。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有向天起誓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老天有眼”,世间万物尽收眼底,因此一旦立下誓言,就不能轻易违背,如违背盟誓将遵照誓言被天地惩罚。以下例举喀喇沁部与后金盟誓的誓词:

天聪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敖木伦之役后,喀喇沁与皇太极双方的誓词:

后金喀喇沁我们两国为结盟和好,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置一碗酒,一碗血,一碗枯骨,许下诺言。对天地起誓,如不履行此誓言,喀喇沁与满洲不友好,与明国除原有点赏和去大都贸易外如有私自密约,或堕入察哈尔之奸计而背叛喀喇沁遭天谴责,执政之喇斯希布、布颜、莽苏尔、苏布地、庚格勒为首的几个大小塔布囊等遭殃,不得长寿,像这碗血一样流血而死,被埋于地下像这碗枯骨一样,其骨散败。如果履行其对天盟誓之言,天地保佑,获得长寿,直至子孙万代,永享太平之福。(天聪二年五月二十七)

后金皇太极与喀喇沁台吉塔布囊的誓词:

喀喇沁与后金两国为结盟和好,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置一碗酒,一碗血,一碗枯骨,焚香许下诺言。誓告天地如不履行此誓言而背叛,满洲与喀喇沁不和,怀恶意和异谋满洲皇太极、贵英、阿敏、莽古尔泰、阿巴泰、德格类、阿济格、岳托、多尔衮等遭天谴责,不得长寿,像这碗血一样流血而死,被埋于地下。像这碗枯骨一样,其骨散败。不逾此昼,不逾此夜死于顷刻间。如贵履行其誓言,不怀恶意而相处,福禄圆满,获得长寿,子孙繁衍,美名远扬天外。子孙万代,永享美满幸福。{12}

誓言就是深信语言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能够制约和控制生存状态的方向,因而,我们把语言魔力确定为誓言存在的前提。{13}刑白马乌牛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借助语言的力量,对同盟者进行约束。喀喇沁与皇太极在誓言中都提到如背叛誓言则“遭天谴责,不得长寿,像这碗血一样流血而死,被埋于地下。像这碗枯骨一样,其骨散败”,这是为了警示和威慑结盟的双方,如有一方背誓,结果会像白马乌牛一样,血流而死,埋于地下,其骨散败。同时,也表达了遵守盟誓者将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血流而死,埋于地下,其骨散败”,是一种极其狠毒的誓言,萨满教认为人的灵魂存在于血液中。对于背弃盟誓者《蒙古秘史》中写道,王罕背叛成吉思汗后非常懊悔,说道:“唉!是我背弃了好儿铁木真,也毁了家族江山之名声,我若对好儿铁木真再怀恶意,就让我如此流淌吧!”说罢拿起刀子划破小指,让血滴进桦树皮做的小盒子后递给阿尔孩哈撒尔、速格该者温两人说:“把它送给吾儿铁木真!”按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凡是流血之死,其灵魂必然受苦。所以元代皇族被处死的人多为不流其血。《蒙古秘史》中以血为盟的思想内涵就是,结盟者要以血作为结盟的象征,以血为证,背弃盟约必然遭流血的厄运。

白马乌牛是敬献给天地的贡品,是人们向神灵奉献诚信,借以祈求神灵督促盟誓的执行,保障盟誓的神圣不可违背性。杀牲祭祀神灵是世界许多民族原始文化的普遍表现,进入文明时代这种祭祀也长期存在。一般来说越是重大的事件,贡献的牺牲就越大,献祭的牺牲越大,就表明对神灵越为崇敬,所获福助就更多。

三、为何要选择白马青牛

萨满意识形态中的白马乌牛即是天地。蒙古族信奉萨满教,在萨满教中马和牛都是被赋予了神性的动物,他们与天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白马青牛做祭品,就是以图腾做牺牲。表明契丹人也相信,吃食图腾能加强人与图腾的关系。{14}学术界一般认为契丹与蒙古、女真等北方民族具有传承关系,“白马乌牛”盟便是从契丹文化中传承而来。

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马,对马极为崇拜。祭祀天地、山川、河流时,认为马是天的坐骑而将其神话并用于祭祀。13世纪金帐汗国的蒙古人以及楚瓦什人,祈祷天神腾格里时必须要用马来祭奠,将马头与马皮挂在树上,把马血泼在树干上,然后祭者围绕树手拉手向上苍祈福,这里又涉及到蒙古人与天地沟通的另一个重要媒介——神树,只有通过神树马的灵魂才会回归天庭。杜尔伯特蒙古人也有宰马祭山的习俗。每当祭典,将骊马四腿捆绑,马头朝向山峰,用利斧劈面而杀,使马头的血浆喷向山峰,以示血祭。{15}

从蒙古许多地方的山神故事中,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感知蒙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巴林赛罕汗山的山神是一位骑白马穿白衣的青年,据说有福之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能看见他巡视山林。这位山神起初是阿鲁科尔沁路经此地的青年,他骑白马穿白衣,被人抓住与所骑的白马一起活埋,祭祀山川。从此以后,被活埋的青年成为了这座山的山神,并一直用骑着白马穿着白衣青年的作为祭祀山神的祭品。

蒙古族萨满教信奉的宝木勒天神是一个牛形天神。传说它本是上天的坐骑,被大萨满豁伯格泰偷下凡间至雪山顶杀之食其肉,上天派人询问为何抓它,大萨满豁伯格泰回答说:“想用它的骨骼皮毛做天神。”宝木勒天神就是用上天坐骑乌牛的骨骼皮毛做成的天神,保人间四季无病无灾,吉祥安康,牧畜兴旺,家庭昌盛。{16}因此蒙古人将牛视为天上下凡的神仙,把牛角尊放在家门口祭祀。

《蒙古秘史》中也载有当时的萨满豁儿赤用萨满教的名义编造的故事,说淡黄色的乳牛不满扎木合而顶着他的房车,并向他大吼扬土,把一只角顶断,然而淡黄毛色的秃角键牛却主动驮着铁木真房车,跟在铁木真后面顺着大路哞哞叫着走过来,说道:“天地商议后决定推举铁木真为国君。”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族萨满教里黄牛所起的象征意义,牛是传达天地的旨意,是天地的使者,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重任。{17}不难发现,马与牛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神圣地位,它们与天有着密切的关系。某种时候刑白马、乌牛,食其血肉,恰恰表明以图腾做牺牲,吃食图腾能加强人与图腾的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同盟之间的血脉关系。

——————————

注 释:

①②④⑦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8.2119,2119, 2137,2119.

③范晔等.后汉书(第二十册).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104.

⑤古匈奴俗,于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⑥胡人即匈奴每年秋天祭祀之處。匈奴风俗,秋天祭祀时绕林木而会祭,故称蹛林。同“吉林”。也即是每年的祭祀,简称为秊祭。

⑧脱脱.辽史(中).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38.

⑨⑩脱脱.辽史(上).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48.

{11}宋濂.元史.北京:线装书局,2007.768.

{12}李保文.17世纪蒙古文书档案(1600-1650)(上卷).通辽: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97.39.

{13}田兆元,龙敏.中国盟誓中杀牲歃血行为的动机探讨.民族艺术,2001,(04):63.

{14}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18.

{15}苏日娜,闫萨日娜.蒙古族的马崇拜及其祭祀习俗.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45.

{16}扎格尔,巴雅尔,巴特尔等.蒙古游牧文化追溯.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373.

{17}斯琴朝克图.蒙古语五畜名称与草原文化.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院,2009.147.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契丹天地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Go to the Zoo
Where Is the Restroom?
拾天地之荒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