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构建省、市、县三级“120”急救指挥体系

2016-01-15 03:23康晓梅向孟哈维超顾民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预警调度

康晓梅 向孟 哈维超 顾民

信息技术发展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的概念已渗透到医疗卫生管理之中[1]。为适应新医改不断完善制度、深化推进的要求,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江苏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省“120”指挥调度系统的联网建设,于2014年全面实现了省、市、县三级“120”指挥体系的联网,构建了省、市、县三级“120”急救指挥体系,实现对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和急救医疗资源管理,构建了指挥协调、预测预警、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功能为一体的急救指挥体系,一个应对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指挥枢纽。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120”急救医疗指挥体系的联网,其信息化技术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一、“互联网+”构建省紧急医学救援指挥系统

(一)指挥中心成立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较多、频次较高、损失强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 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隐患存在较多。2003年“非典”以后,为了适应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更高水准的要求,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筹建的“江苏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于2005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其利用“互联网+”构建了省、市、县三级急救医疗指挥网络体系,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及时地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资源等有关信息,提高卫生部门协同指挥调度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二)“互联网+”构建应急反应指挥与决策系统

指挥中心利用“互联网+”自主研发了2套系统软件,一是急救医疗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全省“120”的数据实时采集、监测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和多媒体指挥调度;二是急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各方医疗资源,进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化、动态化和平战结合的管理。

(三)“互联网+”构建全省“120”统一指挥网络体系

2008年以前,由于政府大力投入和支持,我省市级“120”院前急救系统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大部分县级“120”急救中心发展滞后,没有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仅仅依靠一部电话进行院前急救调度。省一级也是空白。各市“120”指挥调度系统既没有与上下一级“120”联网,也缺乏各市之间的联网。各级“120”急救机构之间基本上是独立作战,没有建立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急救信息网络平台。一旦遇有重大、特发性事件发生,往往不能及时互通信息、相互支援,造成应急救援滞后与不畅;交界地区的急救呼救也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混乱和急救的延误,甚至由此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4]。指挥中心利用“互联网+”历时十年时间全面实现了以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为中心节点,连接13个地级市“120”急救中心以及54个县级“120”急救中心指挥体系,构建了一个应对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指挥枢纽,一个省、市、县三级急救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急救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全省“120”联网的建设也加快了各区县级“120”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形成了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的现代急救医疗指挥网络,彻底改变大部分县级“120”只靠一部电话调度、急救出车混乱、急救联动功能薄弱、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迟缓、职责保护证据缺失等局面。

(四)“互联网+”实现对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

“省、市、县”三级急救中心联网运行后,指挥中心利用“互联网+”实时采集全省各地“120”急救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设置预警条件,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监测预警系统对发生在我省的突发公共事件能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降低突发事件中伤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互联网+”整合现有急救医疗资源资源

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平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区域内现有急救医疗资源,实现全省医院、“120”以及采供血站等卫生应急资源共享,实现队伍、信息、基地、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动态电子化管理,以便战时挖掘潜力,提高整体和分区域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

(六)利用“互联网+”开展全省“120”人员培训和演练

开展培训和演练,可以提升“120”人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实现救援处置更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指挥中心利用视频会议定期对全省“120”人员开展培训,如核放射、生物中毒、化学恐怖事件防护知识的培训以及全省“120”联网运行维护的培训。并利用“互联网+”开展桌面联合推演。

(七)“互联网+”进行远程医学会诊

远程医学目前已是国内外医学界发展的热点[5]。指挥中心利用“互联网+”通过专网、公网、3G无线网,让会诊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网络,与患者和申请会诊的医生“面对面”进行会诊,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在面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诊系统中可以发挥 “快捷、灵活、多途径、全覆盖、高效、经济实用”的特性,如2009年对我省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2013年对我省感染H7N9禽流感的危重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突发事件快速有效处置案例

2010年南京晓庄煤气泄漏“7.28”特大爆炸事故、2011年10月23日常州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2012年京沪高速淮安段客车与货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以及2014年苏州昆山“8·2”车间粉尘爆炸事件等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均监测到“120”异常出车动向,及时发出预警短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迅速进行应急响应,并根据需要指挥调度周边的急救医疗资源和省级医疗救援专家赴现场参与重症伤者的救护和转移工作,保证所有伤者都得到有效救治。

今年,2016年6月23日,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突发龙卷风冰雹严重灾害,中心收到多人受伤的预警信息后启动应急响应,并根据要求迅速派出骨科、胸心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ICU、急诊等19名省级专家连夜奔赴灾情较重的阜宁和射阳两地开展救援工作。

三、体会

“互联网+”构建省、市、县三级“120”急救指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我们用了近十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各市县“120”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进行指挥调度系统的联网,打破急救“信息孤岛”状态,把全省急救资源统一放到公用的急救网络平台上,同时迅速提供语音、文字、视频、图形等各类通讯手段和展示工具,逐步在全省卫生系统形成信息快捷、指挥有力、功能齐全、反应灵敏、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网络,构建了融指挥协调、预测预警、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功能为一体的急救指挥体系,一个应对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指挥枢纽,其信息化技术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指挥中心代表省卫生行政部门实现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提高了我省卫生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我省及时、科学、规范、有效应对各种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1 王明香,马小杰,杜金霞.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装备,2008,21(3):28.

2 张曙光,周丽君,姚兵,等.远程医疗会诊在救治汶川地震伤员中的应用及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8):855-856.

3 鞠庆梅.我国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33):3715-3716.

4 张耀华,李艾娥,杨海霞.建立区域性医学救援协作机制的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7):665-667.

5 程报平,李曼.远程医疗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1):48-49.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预警调度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UPS电源的应用探讨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