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吸毒的社会家庭原因及对策探究
——以女性强戒人员调查为视角

2016-01-15 09:08孙宝华
中国市场 2016年4期

孙宝华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公安系,青海 西宁 810000)

女性吸毒的社会家庭原因及对策探究

——以女性强戒人员调查为视角

孙宝华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公安系,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吸毒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吸毒人群也从成年男性向女性化方向扩展。女性吸毒人数的迅速增加,与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她们在社会活动中处于劣势,女性吸毒者较之男性有更明显的被动吸食特点。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各方面受到的歧视、不公平对待和弱势地位是她们被卷入毒品吸食旋涡的特质性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吸食毒品的特殊原因,从而提出预防女性吸毒和教育矫治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女性吸毒;特征表现;社会原因;家庭原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060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禁吸戒毒形势十分严峻,不仅是吸毒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毒品种类日趋繁多,吸毒人群也逐年从成年男性向女性化、低龄化方向扩展。为更好地了解女性吸毒人员的生理和人格特征,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措施,我们选取青海省女子强戒所的100名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RQ成人)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方式,对她们吸毒的基本情况、人格特征和吸毒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为社会开展相应的教育矫治对策提供依据。

1女性强戒人员的特征表现

1.1人口学特征

在随机抽取的100名女性强戒人员中,年龄在36~50岁的占56%;初次吸毒年龄在17~25岁的占47%;吸毒10年以上的人占47%;离婚的占23%;入所前无职业的占52%;无固定收入的占5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经济耗费每天200元以上的占31%。初次因好奇吸食毒品的人占45%;二次复吸因精神空虚的人占43%;毒友引诱的占25%。有35%的人认为回归社会最大的苦恼是被社会歧视;有35%的人表示出所后会努力戒断毒品;有65%的人表示坚决戒断毒品。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性吸毒人员普遍涉毒年龄偏小,初次吸食毒品的人员大多年龄在25岁以下;吸毒时间长,在所的女性强戒人员以36~50岁的人员为主,吸毒时间多在10年以上,其中70%以上的人员属于“多进宫”,最多的曾经达到7次。年龄跨度大,最小的18岁,最大的54岁,不同年龄之间接受教育程度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文化程度低,大部分人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差,这是女性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也是场所难矫治的根源之一。

1.2行为特征

行因心而成。女性吸毒人员由于吸毒成瘾导致心理失衡,因而产生许多行为上的变异,反映在社会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行为特征。

(1)从某种意义上讲,吸毒者的行为表现,处处都带有吸毒的“烙印”。即用“药”是生活的全部。对吸毒成瘾者来说,用“药”比吃饭、睡觉、家庭生活等基本需要还重要。她们生活整体混乱,整天可以不见太阳、无工作,甚至日夜颠倒,作息混乱。

(2)说谎是吸毒者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之一。吸毒是违法行为,吸毒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隐瞒,不但对家庭还是对外界,因此,吸毒者说谎的行为特征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说谎是她们逃避外界和内心压力的唯一方式和选择。强戒人员入所后,不说实话,即便是民警了解个人基本情况,也有意隐瞒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有些人虚伪善辩,对于自己吸毒的违法事实以及违纪行为不承认或抵赖,有时“背着牛头不认账”,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巧舌如簧,总想掩饰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3)言行不一,对于“戒毒”也是真假难辨。表现为:女性戒毒者进入戒毒所一方面信誓旦旦表示要痛改前非,要戒毒,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5%的人表示出所后会努力戒断毒品,有65%的人表示坚决戒断毒品。但是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寻找毒品。即使在戒毒所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毒品,但一些特定因素随时可以唤起她们吸食毒品的情感记忆。大部分人承认:即便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对毒品的渴望心理也较重,经常性有吸毒的梦境,此心理产生的外在表现是在无法得到毒品的情况下,从而转向对香烟的依赖性,想通过吸食香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吸毒的感觉,所以利用各种机会获取香烟。

(4)道德、法律意识差,漠视他人的感受,损人利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冷酷、缺乏爱心,自私自利,言行不一,缺乏羞耻感,并想博得民警同情得到帮助。吸毒成瘾后,毒资很快成了问题,而女性获取毒资的手段与男性不同,更具有隐蔽性;普遍存在“以淫养吸”的现象,通过卖淫获取高额毒资,因此传播恶性疾病的概率很大,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5)强戒人员入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其急性戒断症状或稽延性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瘾,心理上也相应地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吸食毒品造成的行为特征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还表现出:情绪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便行动;缺乏自信与决策能力;自卑感强烈、内心孤独、不会交知心朋友;谈吐时可见思维散漫甚至赘述、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力明显受损、智力活动较迟钝;情感反应以淡漠、沮丧,行为趋于退缩,懒散疲沓、劳动力明显下降。

2女性吸毒的社会和家庭原因分析

诱发女性吸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现与发展与其他社会问题一样,是各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但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1社会原因

(1)社会生活的压力。现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外,要承受工作压力,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对内,要抚养孩子,负担家务,照顾老人。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女性性格的弱点很容易显现出来。女性较之男性,在社会活动中相对来讲处于劣势,一般性格比较脆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忧郁和焦虑情绪。吸毒女性这种性格更加突出,当她们遭遇生活中的种种负面事件时,很容易悲观、失望、行为失控,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这时候如果有其他吸毒人员引诱,很容易走上吸毒之路。调查发现,45%的女性初次吸毒的原因是因为好奇并且有他人引诱。

(2)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相貌姣好但文化程度较低是年轻吸毒女性的共同特点。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等边远地区女性受教育机会相应也少,她们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进入到城市打工,但由于受到社会就业压力、自身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她们在就业和社会活动与男性和高学历的人相比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导致她们的就业只能是在餐饮、酒店、歌厅等行业从事服务性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具有压力大、节奏快、待遇低、稳点性差的特点,导致这些女性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低落、应激能力下降*《女性吸毒特质诱因的社会学述评——以新型毒品为解释视角》.学术界.刘晖;刘霞.2011年06月第171页。;而这些地方又是黄赌毒极易藏身的地方,她们有机会目睹这种不健康、奢靡的生活方式,如果女性虚荣心强,爱显示自己,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时,面对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她们就有可能用违背社会伦理方式来解决自己的欲望,或用消极的生活方式应对社会。“女性吸毒正是自我控制弱化再加上适合机会的产物*《女性吸毒特质诱因的社会学述评——以新型毒品为解释视角》.学术界.刘晖;刘霞.2011年06月第171页。”。在这样的场所里与辛苦的打工相比,“陪嗨”是一种不需任何投入而又高收益的生计,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或经人诱惑,便可能刺激部分年轻女性对吸食毒品的参与和冲动。

(3)对女性严厉的纠错问责的传统观念。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女性道德上的要求普遍高于男性,在社会中受到的纠错问责也要多于男性,许多吸毒女性吸毒前本身心理素质差,行为上也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标准,社会给予她们帮助少于谴责,使她们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女性自尊心强,好面子,加之在工作、家庭、经济上得不到公平对待,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时,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另外,吸毒后,部分吸毒女性“以淫养吸”、实施诈骗等,在这种背景下,女性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整个社会对女性戒毒人员的歧视程度也高于男性。男性回归社会,人们在盼望他们浪子回头,而女性在严厉的纠错问责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常常把她们打入另册,导致走出戒毒所后也无所事事,在自卑、孤独的情绪中再次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难以抵挡吸毒圈子里人的再次召唤,走上复吸道路。在我们的问卷中二次复吸因精神空虚的人占43%,毒友引诱的占25%。

(4)合成毒品的滥用是女性吸毒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近几年随着合成毒品的滥用,吸毒人群不再集中于男性,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据2012年中国禁毒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179.4万名,在吸毒人员中,仅查获新增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的就有14.6万名,同比上升22%*《中国禁毒报告》2012年51页。。其中男性吸毒人员占大多数,为83.9%,女性占16.1%*新闻中心—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shehui/2012-06/26/content_25737810.htm;女性吸毒者人数与历年相比,上升幅度为16.9%*中华网:http://bbs.gxsky.com/thread-3355766-1-1.html。与吸食海洛因相比,合成毒品滥用的主要地点为KTV、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或是宾馆、酒店以及私人聚会场所等,因此又称为“舞会药物”或“俱乐部药物”。与阿片类等传统毒品相比,吸食合成类毒品的人群具有群体性、群居性、兴奋性、致幻性的特点,这些场所中从业的女性则很容易成为男性吸毒助性的受害者,成为自我控制弱化再加上适合机会的产物。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恶意诱骗和下药等。合成毒品在娱乐场所的滥用蔓延导致我国女性吸毒情况日益严峻。

(5)对禁毒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毒品的最初了解可能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公益活动等在大张旗鼓的宣传毒品的危害,严禁吸食;二是吸毒者又在吹嘘吸毒后的种种欣快感。社会的禁毒宣传主要内容包括毒品的危害、禁毒的成果、禁毒的法律法规等,虽然毒品的成瘾性危害为人们所了解,但受宣传内容、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人还是对毒品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反面的吹嘘使很多人对毒品平添了几分神秘,甚至还会出现诸多误区,如传统毒品危害很大,不能沾,而合成毒品不会产生身体依赖,危害不大;毒品可以减肥、吸食毒品具有很强的欣快感等。迄今仍有不少人误认为毒品是治病良药,为治病、减肥而染毒的女性不在少数。

2.2家庭原因

女性对家庭、集体的依赖性远远高于男性,她们希望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教育使她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年轻的女性在缺乏家庭关爱的情况下,极易走向极端。调查显示,有平均50%的女性吸毒人员父母一方没有正式工作,有45%的家庭父母离异,有25%的人因为吸毒没有结婚,有23%的人因为吸毒离婚。有35%的人认为回归社会最大的苦恼是被社会歧视,25%吸毒女性的“第一口”常常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的,说明吸毒女性在吸毒前都或多或少的交有吸毒的朋友。“女性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妇女研究论丛.郑晓边、朱明慧2005年第3期第20页.。这些人中一部分因为小时候家庭不幸,得不到父母关爱,受不到良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扭曲。另一部分人成年后因吸毒导致家庭破裂,婚姻不幸福,孩子看不起,丈夫不关心,社交圈子小,心情一直处于苦闷、抑郁、孤独之中。虽然她们在戒毒所内能成功戒毒,但一旦回归社会,就会产生被社会和家人抛弃的感觉,找不到归属感,无奈之下,走上复吸之路。

3女性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的应对措施

3.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职能

女性吸毒原因非常复杂,复吸问题也很严重,由此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个群体的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很明显,女性吸毒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必然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后果。女性吸毒者由于就业基础薄弱,生活依赖性强,经济收入较低、心理特征的敏感、脆弱,这样就决定了她们很难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迅速摆脱吸毒的困境*《吸毒成瘾者的社会支持》,硕士学位论文第25页.。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优势,引导女性远离毒品。

(1)加强和开展专门针对女性的法制、毒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吸毒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文化层次低、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大多数吸毒女性对毒品的认识来自于不正常的渠道,她们对毒品和吸毒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女性吸毒者吸食毒品多是由于好奇心理、认同心理等因素,并且还因诸多的原因,在戒毒所里她们都有决心戒断毒品,但是她们没有回到社会的信心,恐惧社会对她们的不容忍、不理解,认为从根本上无法戒掉毒品,故而复吸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开展禁毒宣传和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女性就业岗位。在随机抽取的100名女性戒毒人员中,52%没有稳定的职业,56%无固定收入,这些女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就业和社会活动处于劣势,也就使她们很难实现心灵的满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但是我国目前社会资源的配置还不平衡,女性在受教育、升学、就业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男性大得多。但是实际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大量女性的参与,根据社会需求和女性的自身特点,政府应创造就业机会或采取鼓励措施保障女性创业,增加女性工作岗位,保障女性的合法权利,参与大量的社会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增强自信心。

(3)构建戒毒者社区戒毒和康复的工作保障体系。《禁毒法》整合创新了我国的戒毒模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戒毒疗法。根据联合国《控制麻醉品滥用今后活动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中指出 “戒毒(生理脱毒)只是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因此,戒毒之后必须有康复跟上……*《联合国控制麻醉品滥用今后活动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第364条.”。但是从目前禁毒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还比较滞后,使得生理脱毒、身心康复、重返社会这个戒毒链条没有完全建立,必然会影响禁吸戒毒工作。这个链接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故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戒毒治疗、预防复吸的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3.2强制戒毒所发挥管理的优势,开展戒毒矫治工作

(1)多方法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强制隔离戒毒是国家利用相对封闭、集中管理的优势,对吸毒者采取的强制治疗手段,包括生理脱毒、心理矫治和康复回归。女子戒毒所完成对女性戒毒者的戒毒过程,实现戒毒效益,降低复吸率,要充分利用戒毒的社会化机制,及时开展必要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培养健康的心态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科学戒毒和爱心关怀相结合,走进那些扭曲的、濒临死亡的戒毒者的心灵,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戒毒目标,重塑健康的生活心态,自觉地开展戒毒,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回归社会。

(2)榜样示范作用,建立互助疗法。戒毒场所收治的戒毒者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处在“人人都戒”的治疗群体里,多少都受到正面影响。首先她们都是吸毒成瘾者,在某种层面上是平等的,她们有相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沟通;戒毒效果好、心理结构构建良好的戒毒人员在戒毒环境中其实已经形成了榜样,对于那些持观望、没有信心戒断毒品的戒毒人员来讲,这些榜样就是无声的说教,可以对其他的戒毒人员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些表现突出的戒毒人员,身体力行帮助做其他的戒毒人员工作,还能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地采取戒毒帮教,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帮助,树立戒毒的决心,也可以减少进入戒毒所的忧郁感和孤独感,以提高戒毒效果。

(3)创新管理体制,对女戒毒学员进行实用劳动技术培训。在随机抽取的100名女性强戒人员中,入所前无职业的占52%、无固定收入的占56%,由此看出女性吸毒者以无业、待业人员为主。吸毒女性主要是个体户、打工人员和从事娱乐服务行业的人员。针对这个特点,戒毒所应努力创造机会,树立“帮助戒毒人员就业、服务戒毒场所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戒毒所管理集中、时间保障的优势,与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横向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女性戒毒学员在所期间至少根据自己的意愿获得一次学习机会、掌握一门就业谋生本领,帮助她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以增强戒毒信心,为她们在出所后基本能够实现自力更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戒毒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3.3建立健全家庭、社区、社会保护体系,创造保护女性的良好环境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基于基因与环境因素,吸毒主要靠后天习得。也就是说个体成长早期,社会环境具有直接、明显的影响。为此,负有保护责任与义务的父母、学校、单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应采取切实的措施,确保女性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与生活。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良好的家庭保护环境,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对于预防女性吸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女子戒毒所不仅要通过科学的戒毒方法,帮助女性戒毒人员生理脱毒,还要及时与女性戒毒人员的家人、社区、单位等沟通,获得家人的支持、谅解和社会的宽容与接纳;通过亲情电话、家人鼓励等给予关爱,对她们进行一些人生价值教育、励志感恩教育等。通过双方的努力,让她们感受到家庭、社会的温暖气息,感受到她是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家庭需要她、社会需要她,重塑自信心。支持和鼓励她们学习基本生存、生活技能,并在进行行为矫正和思想修复的同时,增强其道德和法制、荣辱观念,为戒毒女性重新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晖,刘霞.女性吸毒特质诱因的社会学述评——以新型毒品为解释视角[J].学术界,2011(6).

[2] 郑晓边,朱明慧.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5(3).

[3] 赵子慧,张官柏,黄洁,等.523例女性成瘾者初次吸毒原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4(6).

[4] 肖水源,汪向东,王希林.社会支持量表[J].心理卫生,2012(2).

[5] 刘基,杨玲,何培宇.影响女性吸毒者戒毒的社会、家庭心理、生理诸因素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1).

[作者简介]孙宝华(1963—),女,汉族,青海西宁人,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公安系教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治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