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以西安大华1935景观更新改造为例

2016-01-15 08:30井晓鹏苑继红
绿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景观

井晓鹏,苑继红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浅谈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以西安大华1935景观更新改造为例

井晓鹏,苑继红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结合西安大华纱厂景观改造项目,对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以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脉为切入点,以“场所精神”为依托,在尊重原有场地肌理、保护场所历史风貌的前提下,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手法,提取原有的工业符号和元素,创造出具有新的活力的现代景观空间环境,为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大华1935;景观;更新设计;场所精神

1引言

城市废弃地指建筑物或地区因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价值和功能而被人们遗弃的区域,主要指废弃的厂房、矿区、垃圾厂等[1]。这些废弃地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破坏了生态,影响了城市的景观空间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法,把这些城市废弃地变成有价值的优美的景观空间,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

2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概念

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是针对位于城市城区的废弃工业场地、矿区、垃圾场、码头等,通过景观途径,对场地的自然要素和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机器设备等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在尊重场地肌理和历史文化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科学和艺术的手法,结合新的技术手段,改善场地的废弃环境,使原有场地的生境得以恢复,使城市工业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再利用。

3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研究,国内外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废弃场地的艺术处理,改造场地的景观环境,延续场地的历史文脉,已经成为国内外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城市景观的主要发展趋势。

3.1 西方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环保运动的加强,城市废弃地的改造被提上日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个时候的改造主要是通过科技的手法进行土壤的改良,使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1972年,哈克设计了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个公园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废弃地进行保留与再利用的先例[2],其设计形式、设计原则、设计美学、设计手法等方面对以后的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麦克哈格发表了《设计结合自然》,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生态主义景观设计的注意与思考。美国的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实践,促进了城市废弃地更新设计的进程。同时,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开始衰败,留下了大片的废弃地。1980年后,西方国家出现了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改造的热潮。具有代表性的有杜伊斯堡风景园、港口岛公园、巴黎雪铁龙公园等。

3.2 中国对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探索与发展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对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改造的实践,代表作品为俞孔坚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3],这是中国第一个成功的废弃地景观改造公园。2006年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会议,标志着我国首次将保护工业遗产工作提上日程,在学术界展开了关于建筑、景观更新改造的研究。随着对景观生态学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对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掀起了中国城市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探索与实践的热情。此后,城市废弃地景观改造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先后出现了苏州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上海世博会浦东中心绿地、首都钢铁厂景观改造等经典案例。使国内对城市废弃地的文化价值及其再利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表1)。

4城市废弃地更新改造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都对现代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的方式产生了影响(图1)。但中国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不是简单地模仿,它是针对废弃地本身而产生的,具有现代景观的内涵和价值取向。集中反映着场地问题的解决途径。它应该以自己的设计语言和改造方式,诠释着场地的景观含义。

表1 城市废弃地更新改造方式说明

图1 废弃地更新改造方式

5实例分析——西安大华1935

5.1 项目背景

大华·1935为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区综合商业配套项目,以完善大明宫区域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营造城市亮点,优化城市服务为目标,打造以城市废气环境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融合时尚、文化、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城市综合消费的跨界文化商业中心,是“十二五”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安市为数不多的城市废弃地景观改造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个有益探索;是曲江新区、大明宫保护办发展文化产业的又一重大亮点。

5.2 项目概况

“大华·1935”项目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251号,地处西安火车站北侧,西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距西安城墙约600m。项目占地面积约140亩,建筑面积约8.7万m2。大华·1935项目根植于1935年投入生产的长安大华纺织厂,2008年,大华纺织厂破产,原有的场地与建筑的使用功能随之消失,成为城市废弃地。2013年被成功改造为集博物馆、创意产业园、商业街等为一体的综合的城市公共空间,赋予原有的城市废弃地新的生机与活力。

刘易斯·芒福德说:“每个时代,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它无法复制的历史,若想保证城市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特征。”几十年间,大华纱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5.3 设计分析及策略

废弃的大华纱厂建筑和场地被闲置,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不能给人们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保留再利用,再生设计,传统与现代结合等设计手法,把原有废弃的纺织厂设计为南入口广场区、艺术中心广场区、酒吧餐饮街区、商业娱乐步行街区、会所庭院区五个部分。对原有纱厂进行景观更新改造。使原有废弃的空间得以恢复,使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的以保护与再利用(图2)。

图2 大华1935设计策略分析

5.4 景观更新设计的方法

5.4.1 保留,改建,再利用

保留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原有场地中有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植物等进行保留。在大华纱厂景观更新设计中,保留了原有场地的建筑物、管道、钢构架等,通过加固改造、饰面装修、灯光设计等现代的设计手法使之改建,改建后的建筑物有的成为了商业街,有的成为酒店,有的成为博物馆,还有的成为创意产业中心。赋予原有建筑物新的功能和形式,同时达到了新旧的共融。场地中原有的工业设备大部分被保留在博物馆中,成为一种室内景观,同时保留了人们对大华纱厂原有的历史记忆。场地中的植物也得到了保护与利用,原有的行道树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景观环境中,体现人们对原有工业历史文化的尊重。

5.4.2 再生设计

原有场地的材料,木制檩条、钢材、植物等通过加工和再设计体现出一种新的景观风貌。场地中原有的下水井盖、混凝土花格被保留,并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建筑立面、景观小品、景墙等设计中。经过再设计的檩条用作草地的围栏,钢材设备经过分解,加工与重组成为引人注目的室内景观,原有植物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大华·1935项目诠释了一个完整的后工业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原有场地的工业符号与工业元素,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城市历史的积淀。

5.4.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大华·1935的入口设计,提取了“梭子”、“纱”等传统工业纺织元素,结合玻璃、钢材等现代新型材料,诠释了新旧的交融。大华·1935内部,呈现出传统的低矮砖混建筑,大跨度工业厂房,青砖红瓦等工业时代面貌,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了现代的饰面装修材料,美轮美奂的灯光,方形的水池等设计元素,再现了场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景观美感。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1-0067-03

作者简介:井晓鹏(1975—),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25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自制立体景观贺卡
《景观平面图》
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