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鹏:美国内外政策分析与中美关系

2016-01-14 08:19
世界知识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战略经济

奥巴马执政已进入尾声,对他的执政遗产的评价在美国已成热点。那么,如何评估奥巴马任内美国内外政策的走势以及中美关系?我认为,一是这两年美国经济搞上去了,标志就是连续几年的增长,2013年是2.2%,2014年是2.4%,今年大约是2.5%左右,应该说在西方一枝独秀,失业率也在下降,从他刚上台时的将近10%降到现在的5%多一点,所以他无疑是把经济搞上去了。这是奥巴马最大的成就。

二是美国政治更加分裂了,政治极化越来越明显,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不能达成一致,而且两党内部也在分化。众议院议长博纳因为共和党内对他的不满而被迫辞职,第二号人物却不愿接任,最后推出瑞安。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来看,也是四分五裂,原本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杰布·布什选情低迷,反而是非主流的人士都在领先,特朗普是个毫无从政经验的企业家,却在前面领跑。排在第二名的卡森是一个黑人医生,也是非典型共和党人。民主党虽然希拉里一枝独秀,但第二名也是一个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所以美国政治处在分化重组阶段。奥巴马这些年在整合政治方面不是特别成功,导致大政方针贯彻执行力度和效果有限。

三是国际影响下滑了。因为美国经济“上去”是以国际影响“下来”为条件的。简单地讲,奥巴马全力拼经济,其他事务都尽量不管,对于利比亚、乌克兰、叙利亚危机,美国要么“幕后领导”,要么干脆不领导,导致乱局无从收拾。经济“上去”很大程度上也与美国引领新一轮能源和科技革命有关,但根本是源于美国大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大玩美元霸权,同时也源于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TPP和TTIP这些新的规则,因此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自私性的复苏”和“吸入式的增长”,是以别国的牺牲为代价换的。

影响力下降的第一个表现是对盟国的控制减弱。过去我们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应该带动全球经济,但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上去了,日本和欧洲等其他国家仍在危机边缘徘徊。因为美国的自私性增长和吸入性复苏导致其他国家无法走出危机边缘,这就是欧洲国家逆着美国人的意愿加入亚投行的最深层次原因。美国无法拉动欧洲国家的经济,于是它们转向中国,这是中欧关系升温的大背景。

第二个表现是对重大国际事务的干预度下降。其意愿和能力都在下降。从乌克兰危机到叙利亚危机,美国都不出头,或者不愿过多投入,人们都认为它是在使用“巧实力”,但我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能力在下降,管不了、不想管也不敢管。比如在叙利亚局势中,很难看出是美国在主导局面,而是俄罗斯和法国在冲锋陷阵,呈现群龙无首的混沌状态,导致极端伊斯兰势力在夹缝中顽强生存。

第三个表现是在重大问题上失去了道义制高点。中东乱局之祸因是伊拉克战争,这是美国制造出来的,但难民危机却让欧洲人来承担。奥巴马表示2016年能接纳10000名难民,但能否落实还是一个问题。现在已有将近30个州明确拒绝接纳难民,加上选举季马上来临,这些难民怎么安置?德国等欧洲国家嘴上不说,对美国的这种做法心中是有怨恨的。欧洲多国近期升温对华关系,对美国有些三心二意,与此有很大关系。另外就是在国际秩序问题上,从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到G20峰会,我们都很难看到美国像过去一样拿出像样的倡议,引领世界秩序的发展方向。

中国正好相反,经济虽在减速,但影响却在上升。中国经济减速是因为结构性主观调整的结果,而且在减速过程中,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让很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找到了希望。在南海通过填海造陆强势维权,客观上也顶住了美国的战略压力,使我们在与美国亚太战略博弈中逐渐由战略被动转入战略相持。而且通过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以及依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处理问题(如邀请昂山素季访华)等,使多数东盟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因为东盟多国逐渐看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是把它们当成遏制中国的棋子,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实在的利益,反而还把东盟一体化的进程人为地割裂成两半,破坏了东盟最为珍视的团结。所以这些国家经过短暂几年的观察后,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国也开始重新思考。

所以,美国经济上去了,影响下来了;中国经济下来了,影响上去了。综合评估,中美力量对比仍沿着中升美降的大趋势在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并非直线而是有起有伏而已。这无形中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中美之间的全面战略博弈在全球格局中更加明显了。

在这种局面下,中美关系该怎么发展?美国在思考,中国也在思考。十年前美国提出中美是“利益攸关方”的概念,中美共同承诺既要做“利益攸关方”,又要做“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关系由此稳固维持了七八年。

但是令美国没有预料到的是,正当其开始正面接纳中国崛起时,中国接连超英、赶德、超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已不是简单的崛起问题,而是突然间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老二”的问题。这个速度对美国人来说太快了,它的思想没有转过弯来。所以这些年美国一直在纠结。它能够接纳中国崛起,但是未必能够跟排在世界第二位的中国合理地打交道。

在这种局面之下,我在想美国是否正在犯第三次历史性的错误。

第一次错误是冷战之后,错把苏联的解体当成是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进而对俄罗斯得寸进尺,最终把俄罗斯逼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第二次战略错误是9.11后错把各国对它反恐的支持理解成它对中东可以为所欲为,结果陷入了中东的泥潭。

这一次,美国会不会误把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因为岛礁争端对美国的欢迎,理解成所有东北亚、东南亚国家邀请美国来制衡中国,进而真的把中国当成对立面?我看它正在慢慢地陷进这种错误,明显表现是:

首先,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太平洋足够宽广”等积极倡议没有从战略高度去理解,而是以偏狭心理寻找其中的所谓“战略陷阱”。

其次,对未来十年美国在全球面临的问题、威胁、挑战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主要矛盾,美国内部没有形成共识。有人说是俄罗斯,有人说是IS,有人说是中国,导致美国对外政策十分凌乱。但给人的印象是,美国似乎铁了心在亚太跟中国耗上了,人们不禁要问,美国真的想清楚了吗?

再次,对中国究竟应该怎么样,是继续此前的对华战略方向,还是如有人建言“重新修订对华大战略”?美国内部也没形成共识,各个部门之间对华政策也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部门利益化现象,比如国防部与白宫在很多问题上不同调,导致总统的很多对华理念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首次国事访问意义重大,最大的功效就是把当前中美关系稳定住了,也给两国海空相遇等危机管理提供了框架,确保中美关系不至于失控。但美国大选年即将来临,中美关系能否实现长期稳定还有待考验。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未来十年中美关系缺乏一个新的基础。也就是说:这个关系靠什么来支撑?目前看来,经贸合作这个压舱石有些压不住了。下一步靠气候变化合作,还是网络规则合作?反恐能成为中美新的合作基础吗?这个大问题不破解,小问题就会不断地涌现,偶然事件解决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中美关系确实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框架性的、战略性的、基础性的问题。

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说明我们是有准备的。但是由于长期霸权思维作祟、内部政治斗争和大选影响,美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如何塑造美国国内政治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走,可能是一切工作的重点。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人有些不情愿,是因为他们有狭隘的想法,还需要时间去改变。我们的想法既然是对的,就得坚持。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战略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经济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