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单元的种子选手,关于英国女歌手艾米·怀恩豪斯的纪录片,从她的成名一直讲到最后的去世,27岁死于酒精中毒。纪录片将她的私人家庭录像和朋友的采访剪辑到一起,呈现了一个和大众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艾米,她不再是化着烟熏妆的“毒后”,而是一个敢爱敢恨的邻家女孩。她的人生悲剧被追根溯源,不再仅仅是渣男毁一生的爱情故事,而是童年毁一生的心理阴影。导演拍得很中立,态度非常的平和,但纪录片的最后还是很高能将艾米之死的悲剧成因转向了整个音乐行业的急功近利,对艺人的压榨,狗仔的猖狂,还有行内各种药物滥用的问题。片子并没有指责任何人,只是借着这位天才女歌手的死,呈现各种问题和原因。
2作为《杀戮演绎》的姊妹篇,它并不如前作的结构精巧,上一部用杀戮者的视角,这一部用受害者的视角。一边是当年一名被害者的弟弟去走访杀戮者,一边是这些刽子手在骄傲地重演当年的场景,就算片子的结构笨拙,但它的主题依旧有着极强的震撼力。其实很多战争片都在讲同样的道理,普通人只是战争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是政治家野心的工具和牺牲品,在某种程度杀人者和被杀者都是受害者。这部电影戏剧性的地方在于,现在杀戮者还是掌握着权力,他们用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来粉饰罪恶,让一切看上去已经荒诞到超越了人性的底线,同时也凸显了政治的可怕之处。
3马龙·白兰度的这部纪录片就讲了一个童年毁一生的故事,素材就是白兰度的一生,就像他自己说的,他这一辈子都在跟十岁以前的负面情绪做斗争,最后他还是输得一败涂地。弗洛伊德心理学上讲,如果一个男孩小时候看到自己的父亲家暴母亲,他没有能力去保护母亲,男孩成年后在两性关系里,一旦无法占有对方,失去关系的主控权,就会触发他潜意识里的暴力。白兰度就是这样,人生也许就是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好父亲,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幸福的童年,结果他依旧失败了,他失败的两性关系,也毁了他的子女,也间接着毁了他的职业生涯,最后让他经济上窘迫,一个人孤独终老。他说自己是个一辈子都在假装的人,他不愿意去正视自己,这部纪录片挖到了那个他一辈子都在逃避的东西。
4这两年关于戈尔·维达尔的纪录片很多,因为他太传奇了,他是作家、编剧、政治家,态度极左,名门出身,参加过二战,拿过奥斯卡,是肯尼迪总统的亲戚,他还是同性恋。这部电影关于他和政治家小威廉姆·巴克利在1968年的10场电视辩论,当时有超过80%的美国人观看,让ABC成了晚间新闻的收视大佬,也对美国的电视节目和新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片子的重点不是辩论本身,而是那个特殊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背景和电视媒体的格局,这种精英化政治的辩论现在依旧主导着美国的新闻界,最后这场辩论也改变了两位当事人的一生。他们俩就像是一个人,相同的出身,相同的教育背景,一个极左,一个极右,他们太了解对方的想法,所以最后结局也算是相爱相杀了。
5保罗·托马斯·安德森2012年拍过一部《大师》,影射L. Ron Hubbard是如何创立山达基教的,他们如何给信徒洗脑,如何清除异党,教内如何运作。电影跟这部纪录片比,简直太弱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亚历克斯·吉布尼这回直接将山达基教黑了个底朝天,教会的门面担当汤姆·克鲁斯也被黑了个体无完肤。改编自劳伦斯·怀特的报告文学,请来8位前信徒来拿自己做反面教材,解密他们在好莱坞的秘闻,配合教内高层的演讲资料,最后黑的其实是信仰,还有人们的盲目。在美国,宗教是合法自由的,能决定山达基教是不是宗教的,竟然是他们有没有向国税局纳税!让人想到 Vikram Gandhi导演的纪录片《金梦》,一位印度小伙做了一个实验,随便恶作剧就成立了一个宗教,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忠诚信徒,让宗教信仰成了信徒们一厢情愿的幻想。
6和艾米·怀恩豪斯一样,涅槃的主唱科特·柯本也是27俱乐部的成员,27岁就英年早逝。电影从柯本小时候开始讲起,编年史一样的传记片套路,一直回忆到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片中采访了柯本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用了大量私人的家庭录像、录音、照片和歌曲小样,还有柯本的日记涂鸦,同一段故事,用当事人和柯本自己两个视角,先讲当事人眼里的某段时期,再用影像蒙太奇的方式用柯本自己的视角讲一遍,呈现巨大的真相反差。导演并没有选择全知的视角,也没有试图用影像去暗示柯本的命运,所以电影的结局有点出人意料,就像柯本的死亡一样戛然而止。单从视听体验的角度来说,这部纪录片应该是今年最完美的一部。
7电影的一开始,导演就问被采访对象俄罗斯体育局局长维亚彻斯拉瓦·费季索夫“苏联的生活怎么样?”电影的创作者介入到纪录片里,看下去之后你会觉得担心很多余,导演很聪明,最后反倒借着这种主观的介入摆了当事人一道,玩了一手聪明的反讽。也许对待这类官僚主义的客套话的最好做法,就是放大这种行为的虚伪。电影以前苏联当年国家冰球球队五虎将的故事展开,以队长费季索夫的视角展开,用一支冰球队的历史折射一个国家的社会变迁,他从民族英雄变成了国家的政敌。这位集权体制的受害者,最终又成了体制的一部分,带着美苏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碰撞,不管你怎么看当事人争议性的行为,或者这个故事本身有多么黑色讽刺,你还是会被战斗民族的运动精神感染,这片子应该是今年故事最精彩的纪录片。
8有时候看一部纪录片,那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人生。也许你读过类似于《相约星期二》之类的畅销书,一个老人用自己一生的经验上一堂人生课,这比看心理医生有用多了。如果你觉得生活节奏很快,觉得活得很累,身心疲惫,那你一定要来看看这部电影。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像是成功的奴隶,人们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而是为了获得成功,获得金钱和名利。当你成功了,你还想更成功,到最后无论一个人成不成功,都可以活得不快乐。当我们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的意义又是什么,著名钢琴家西默·伯恩斯坦会用自己哲学式的人生观给你一些启发,一些答案。
9给这片子找一个代名词的话,那就是一个大写的“燃”,片子很简单,话题也不尖锐,却有着满满的正能量,讲的是对足球的爱。故事讲史上最差的足球队,估计和自己都能打败自己的中国男足差不多一样的水平,这支美属萨摩亚的国足队曾以31:0这个世界杯外围赛史上最悬殊的比分输给了澳大利亚队,成了一个笑话,但他们却从未放弃,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和激情很有感染力,爱得非常的纯 粹,中国男足能有他们一半的努力,球迷们也不至于半路阻拦让他们下课解散了。他们最后的一个进球来得就像人类登月一样艰难,那时候胜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是他们那份对足球的爱与信念。
10导演的前作《地球公民》是动物权利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被称为是一部拥有来世的电影,看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不仅少儿不宜,它在意识上的暴力,很多成年人也不宜。这部新片就像前作的延续,从人与动物的关系上升到人类自己,意识上同样触目惊心,从肉体、精神、灵魂和内心等角度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二次元关系。整部电影耗时八年,请了一百位好莱坞明星无偿配音,但这部电影从人类的意识觉醒切入到万物合一的主题,骨子里是灵魂科学的内容,如果你认为灵性科学某种程度上是伪科学,那你很可能不会喜欢。无论你怎么看,这部电影肯定会像它的前作一样,凭借社交网络上众口相传的好口碑,成为一部让人无法忽视的纪录片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