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学新生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从目标规划、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社交管理和心理疏导五个角度分析准大学生在升入大学后普遍遇到的适应性障碍问题。在广泛归纳现象和深入探究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成长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适应性能力培养方案,帮助准大学生摆脱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困境,缩短大学生活适应期,促进其大学阶段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 大学新生 适应性 能力培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73
大学新生入学后,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速度慢、适应时间长,不仅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已经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是新一代青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我国高校大学新生难以适应新环境的问题日益凸显。从中学生活进入大学生活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次飞跃,虽然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的学制有严格划分,但是人的成长是连续的、不能割裂的过程,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适应大学生活的各项能力,是解决衔接阶段问题的有力对策。本研究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生代”准大学生的代际特征,系统、科学和有针对性地剖析问题根源,从目标规划、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社交管理和心理疏导五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对克服新生入学心理落差,实现大学生活平稳过渡,以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借鉴。
一、了解专业背景知识,树立长远奋斗目标
大学的学习生活管理模式较高中更加灵活开放,给学生更多自我支配时间的同时,也使部分大一新生抱有享受大学生活的态度,疏于自我管理,过度懒散放纵。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在完成了高考这个短期目标之后,对自己、对专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产生清醒的认识,不明确自己专业前景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导致迷茫,甚至堕落。
目标是人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要着眼于未来,树立阶段奋斗目标,远期奋斗目标,甚至终生奋斗目标。准大学生在确定录取专业以后,首先要积极与高校教育工作者或本专业的学长、学姐沟通,了解专业背景与发展方向,初步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并树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奋斗目标;其次,对实现目标进行初步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制定逐步计划,脚踏实地地逐步实施;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防止随波逐流、碌碌无为。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大学新生普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适应问题,有的很长时间不能调整过来,甚至大学四年都处于迷茫状态中。从高中升入大学,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部分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地域差异和文化理念的区别让其对生活方式的不适应突现,可能出现与大学所在地、大学舍友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格格不入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新时期的高中生大多数习惯于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面临需要靠自己解决、克服困难的情况,很多大学新生顿时失去主见与原则性,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独立生活。
面对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巨大差异,高中生应尽早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首先,要明确意识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变化,要努力让自己在心理和行为上实现这个转变;其次,高中生应努力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从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以及自我补充等方面全方位管理自我生活;最后,要拓宽自己接纳包容的心胸和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对新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接纳、融合和优化,用乐观的心态去接纳自己逐渐改变的过程。
三、建立学习管理体系,把握时间利用效率
大学新生不能很好适应新的生活模式,除去环境变化因素外,最大的不适应还是在学习方法与时间管理上[1]。在学习方法上,大学的教育模式与高中阶段“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同,大学课程多、进程快,一旦新生沿袭高中阶段的被动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差,就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任务;从时间管理角度,高中生自己可控制的个人时间相对较少,在可控时间里主要内容就是看书、复习,内容相对单一,而进入大学后,面对大部分需要自己安排的时间,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大学阶段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建立科学的学习体系,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大学新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作用。面对大学全新的课程,准大学生要学会建立针对自我培养的学习管理体系,通过自觉明确学习目标来坚定学习意志与激发学习动力;通过主动寻找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勇于质疑、探索、分析问题来培养实践与研究能力;通过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来丰富知识体系;通过关注社会动态与趋势来思考专业发展;通过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来开阔视野。同时,合理安排与有效管理时间是执行学习管理体系的必要保障,一定要珍惜青春短暂光阴,面对宽松的业余时间,要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发挥积极主动性,为未来注入更多潜力。
四、端正健康社交态度,赢得良好人际关系
大学新生通常对新环境的人际交往充满期待,但现实中的种种因素却又造成了人际交往障碍,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人际关系日益冷漠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新一代的大学新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在交往过程中自我中心倾向较为严重,不顾及对方感受,以至于人际关系紧张,出现诸如宿舍矛盾、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矛盾等人际交往障碍;另一方面,新一代大学新生对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工具依赖性非常强,在网络中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使其慢慢脱离了真实世界,渐渐造成其性格自闭、行为孤僻怪异,反而缺乏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形成“不交流—能力欠缺—排斥交流”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宅男”“宅女”式人物的出现。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对一个人的人生、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成为一个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步入大学生活,首先要树立团队意识,深化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用心融入集体;其次,对待同学要真诚,韩非子曾经说过:“巧诈不如拙诚”[2],只有要求自己对人诚实正派,才能赢得别人以真诚来回报自己;最后,处理问题要豁达,大学生在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时候应有宽广的胸怀,学会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取长补短。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与丰富的人脉资源,不仅能够使得大学生活更加美好,而且能够为未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生活态度
由于多种因素的变化,大学新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其在学习、情感、适应性等诸多方面产生困惑、痛苦和自卑。从高中阶段步入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时期,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身心发展的内在矛盾,加之缺乏科学调节学习、社会压力的方法,极易影响大学新生的自信水平,阻碍其自信心的健康发展。
对于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应及时认真审查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积极自我暗示,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中忧虑,开发自身的潜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当遇到困难时,应保持乐观心态,勇敢坦然面对,不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压抑感;不因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
总之,面对全新的环境与人生阶段,高中毕业生应积极地从多角度对自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培养适应能力,顺利完成对大学文化尤其是对大学精神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内化过程。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使高中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促进其大学时期的健康成长,也可以为其大学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自龙.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74-76.
[2]石久砚.巧诈不如拙诚(人民论坛)[N].人民日报,2014-7-3.
作者简介:
毛新旭(1998- ),浙江江山市人,就读于新乡市第一中学。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