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发出中非合作强音

2016-01-14 18:18:19沙剑青臧振瑞
祖国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基础设施

沙剑青 臧振瑞

日前,中非合作论坛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功举行,这也是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行。津巴布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学者海瑟·卿古努博士认为,此次中非合作峰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它对中非合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了中非合作的十大计划,其中提到的即将打造的中非五大支柱产业涉及经贸、人文、安全和公共卫生等。这次习主席的讲话,可以更有利于将中非关系由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这些领域是中非乃至全世界研究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

多位学者分析指出,习近平本次非洲之行是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级别最高、涉及面最广、分量最重的一次外交行动,是2015年系列重大外交的收官之作。这一次,习近平主席携手非洲各国的领袖开拓下一阶段的合作,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巨大的原动力,开启未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新蓝图。

平等外交是前提

在中非关系中,中非一直尊重双方选择的发展道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在事关双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要坚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公平正义。中方始终主张,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情应该由非洲人说了算。中方在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为非洲持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方将加强中非在反恐和打击极端主义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与非洲合作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坚决不殖民,坚决不扩张的外交方针。在非洲的大地上,不难看到其他西方列强从文化、经济上进行殖民和同化的影子,例如法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因此,其他非洲合作峰会将承担过去乃至延续至今的殖民目的性。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与非洲进行的是友好外交,尊重他国内政独立,所有的合作与发展都建立在友谊、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因此,中非合作在中国与非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拥有更高的公信力、更强的正义感。这就是在中非合作论坛中,中国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因此,我们要保持优势,继续与非洲各国发展友谊,增进人民间往来,相互尊重,深化我们睦邻友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态势。

今年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部举办的第十五届“蓝厅论坛”上表示,中非合作是互利的合作。中方从不以单方获利为目标,而是致力于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是全面的合作。中方在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为非洲持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中非合作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在与非洲兄弟的合作与交往中,中方从不附加政治条件,从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从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从不向非洲兄弟开空头支票。中非合作不会走西方大国殖民非洲的老路,不会以牺牲非洲的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

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调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落后是非洲很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缺乏资金、关键技术和施工队伍是非洲国家面临的主要困难,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中国一直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非经贸合作,特别是推进非洲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优先领域。中国和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是伴随着中国对非开展工程承包,以及对非援助发展起来的。中国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通过援助、工程承包等方式,发挥技术成熟和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增强非洲自身造血功能。

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国家开始承包工程市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通过竞标承揽工程,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和人力成本方面比较有竞争力,逐渐获得非洲国家市场的认可,承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2008 年7 月,世界银行在发布的《搭建桥梁: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不断增长的作用》报告中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建设融资通常流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水电和铁路等项目。截至2009 年底,中国为非洲援建基础设施项目500 多个,包括建成铁路2233 公里、公路3391 公里、体育场(馆)52 座,桥梁11 座,以及船坞、港口、水利、电力、机场、电信设施等。

近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中方愿与非洲国家共同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平等互利、注重实效”的原则,与非洲国家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中非“三网一化”合作,与非盟就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共同建设好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方愿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有关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中非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等多双边融资机构以及商业运作基金,鼓励双方企业扩大在贸易投资中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为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经济合作同发力

中非经贸合作即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非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很强。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连续6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非贸易额2200亿美元,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是2000年论坛启动时的60倍,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中非合作是互利的合作,中方从不以单方获利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实现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是全面的合作。

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发展上,合作结构逐步优化,对非洲的建设贡献颇大。从2010年以来,中国自非洲进口额不断增长,尤其在原油和农产品的领域。自2012年1月起,与中国建交的30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享受60%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截至 2012 年底,关税优惠达 9.1 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中国对非经贸优惠政策中的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鼓励中非经贸,支持非洲对外出口,为非洲供应商和广大人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大大增加了非洲货物的市场竞争力,协助非洲国家将其产品引入市场。

在中国对非的贸易优惠政策中,非洲的原材料、劳动力都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巩固了农业在非洲农耕型经济中发挥的支柱性作用。此外,中国自 1965 年开始向非洲输送医疗支援团队。2014 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更是见证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卫生援外活动。2014 年,中国政府向西非国家提供了7.5 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另还提供物资援助,并派遣医疗团队赴利比亚、塞拉利昂进行抗疫支援,中国累计派出1000人次医护人员赴一线抗击埃博拉疫情。

分享合作促增长

“分享”与“包容性增长”,是前一段时间在APEC和G20 峰会中所提及的概念。它都可以说是源自于中国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髓。互取所长,互补所短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求同存异的发展模式也一直伴随着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非交往,因而,中国今天拥有了中非的“好朋友”关系。即便中国与非洲各国共有许多相似的发展问题和追求,然而,中非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因此,相互分享资源、包容差异至关重要。包容性增长恰恰印证了中非友谊能如此坚固的原因。比如,尽管中国与非洲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民族团结的必要性,然而中国的56个民族拥有同源性并且中央对资源的配置也更公平。

然而,在非洲,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源自于差异巨大的种族间对资源的掠夺,加之非洲各国政府执政能力参差不一,资源分配不如中国平等。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力争坚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方针,最大程度与非洲各国政府及人民建立合作,不参与他国内政,在合作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包容互补,至今,中非合作的包容性增长已蔓延到经贸、贸易与文化等多个领域。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一带一路”事业和亚太自贸区是中国经济在目前转型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帮助中国在环球经济发展中获得自主权,为中国人民、中国商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主动权,同时增加人民币在国际经贸中的流通。这是继“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又一发展大计,顺应中国发展的需求。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战略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促进人才、技术、生产资料的流通。同时,“一带一路”惠及南亚、东南亚、西亚,并且一路向西涉及中东、东欧以及南欧地区。亚太自贸区覆盖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恰恰填补了前两个战略从地域上对非洲的空白。

在资本主义制度盛行的今天,非洲未能幸免该制度会扩大贫富差异的必然后果。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具有附加值高、价格增长度高、甚至泡沫高的特点,而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非洲,农产品的竞争力显然不足。非洲刚刚签署和规划的 26 国大自贸区(TFTA),26 国大自贸区对中非经贸来说是历史性的机遇。它意味着中国在非洲的合资与独资企业,只要是出口型企业,都能获得通往26国的市场。扩大的市场意味着非洲将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的商品可销售给更广大的非洲消费者,大自贸区无疑会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然而,大自贸区的建成与落实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大自贸区应建立在共识与和平的基础上,可非洲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地区依然处于不稳定之中,因此它们加入自贸区的前提依然无法保证。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大力支持中非合作,支持非洲现代化建设,争取在共赢的基础上,帮助非洲早日实现工业化,让其也有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的工业产品,缩小贸易中的剪刀差。中国人讲究“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中非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的优势,以产能合作、三网一化为抓手,全面深化中非各领域合作,让中非人民共享双方合作发展成果。

习近平主席说,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本次峰会将向国际社会释放中国重视非洲、尊重非洲、支持非洲的强烈信号,也希望以此继续带动国际社会各方增强对非洲信心,加大对非洲投入。中方愿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下与各方开展三方、四方和多边合作,携手为非洲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 03:31:38
非洲鼓,打起来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 03:16:22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