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惠 (福建省平和县大溪中心小学 363708)
谈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陈小惠(福建省平和县大溪中心小学363708)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字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外阅读在农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本文提出提高认识,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强化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注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开展活动,深化课外阅读持久力等对策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小学问题成因对策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57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字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前提。吕叔湘、苏霍姆林斯基等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文字工作者,都曾强调过阅读的重要性。书读得越多,学生的视野就越广,思维就越活跃。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升阅读能力,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有明确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当下的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难以
得到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较差、阅读量少。这与农村的整体学习环境、条件、观念以及阅读氛围不无关系。
(一)没有读书的氛围
农村的家长与城市的家长,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文化水平的高低。城市的家长大都文化素质较高,平常就有阅读、学习的习惯,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读书。而在农村,许多家长是农民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大都文化素质较低,闲暇之余多是看电视、玩牌,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农村,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生重要的任务是“啃”课内的书本,考出好成绩,而阅读那些课外的“闲书”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二)没有读书的条件
相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书店极少,图书馆、阅览室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大部分是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甚至有的为了方便管理,几乎不开放。在农村,一方面没有人力、财力、物力去建设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或者村组织大都注重经济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建设缺乏投入。近年来,有许多慈善机构向学校捐赠书籍,也只是杯水车薪,很多书籍只有中心校的学生可以享受到,而其他很多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一本课外书。
(三)不会读,不想读
留守儿童是当下中国农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这类孩子大都与自己的隔辈亲人(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其他的亲戚一起过日子,学校放学后学习的时间变成了真空状态,缺乏细致有效的管教和引导,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沉迷于游戏、网络、电视等,没有兴趣去阅读纸质的或者说是让他们感觉到枯燥无味的书籍。许多留守儿童缺乏教育引导,即使拿起一本课外书,也不知从何读起,阅读质量也大打折扣。
培养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身为农村教师的我们又该从何下手呢?笔者现在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众人拾柴火焰高。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政府和社会要承担起责任。乡镇政府或者村组织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让孩子有个学习、阅读的好去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的力量,激发企业、社会团体的公益心,在经济上、物质上支持课外阅读这一社会公益项目。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的“桥上书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清华大学李晓东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建起的一个桥上的希望小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2.学校和教师要承担起责任。学校要转变应试教育的理念,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好学校广播站、黑板报、走廊等宣传阵地,向学生传播阅读的重要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应设置并开放阅览室或是读书角、每周设置一两节阅读课等,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的语文教师要少一些“功利心”,牢固树立“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课内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以及阅读文章的训练,在课外给学生多留一点阅读的时间,少布置一些其他的课业任务,让学生有空余的时间去读课外书籍。
3.学生家长要承担起责任。农村教师不仅要自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要让家长也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校内校外不脱节。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可以利用自身在城市的优势,主动购买一些课外书籍寄回农村,供孩子阅读。同时,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要有为孩子营造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意识,在家里少一些吵闹,少一些打牌,少打开电视机,多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做出每个家长力所能及的努力。
(二)强化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都是大家公认的,它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开心、愉快地接受课外阅读,甚至是喜欢上课外阅读呢?
1.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每周班级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并加大阅读之星的效应,让学生知道这些阅读之星大多成绩优秀,而且学习语文轻松快乐,从而明白课外阅读的妙处,这样在班上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风气。同时,教师也应身体力行,带头多读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并与学生分享阅读经验、阅读体会,利用自身来带动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
2.从课内引申到课外。课堂始终是我们教育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功课,多下苦功夫,从课内文章中找寻相关的课外书籍。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课文《蟋蟀的住宅》与《昆虫记》这本书有较大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学生对昆虫世界的无限兴趣之机,及时向学生推荐《昆虫记》这本课外书籍。又如,《伊索寓言》与《安徒生童话选》等通话类、寓言类书籍的相似之处,《武松打虎》的课文与《水浒传》的关系等。通过这些课内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去接触课外的书籍。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这样,不用教师、家长的催促,学生的阅读量就会逐渐上升。
(三)注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有了兴趣,也要有效率。在学生喜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书籍,怎么去读以及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1.读物推荐。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的冲动,但常常会感到盲目,不知读什么书有趣、有益。身为教师,我们此时就要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利用自身的知识,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如我们可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合适的书籍,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一些报刊、杂志等,让学生有阅读的目标,避免没有选择的“滥读”。
2.阅读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许多小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读的方法上一知半解,无所适从,教会其阅读的方法将使其终身受益。一方面,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要从一些切实可行的小技巧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怎么样做好读书笔记、怎么样精读、怎么样浏览等。
(四)开展活动,深化课外阅读持久力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那么,该如何保持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兴趣呢?根据我长期在农村的教学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1.成立读书会,评选阅读之星。教师可引导学生成立读书小组,选出组长,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组内或与其他组一起开展“我会读儿歌”“读书心得会”“习作讲评交流会”等,指导和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每天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欣赏和交流摘录的好词佳句,每两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并且庄重地给予戴上徽章等鼓励。
2.课外阅读考级。教师还在学校电脑中安装课外阅读考级软件,每学期组织学生分年级进行等级考试,根据课外阅读知识一级一级往上考,最高可考到“读书小博士”。这样,学生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每天必完成、长期需坚持的任务。
3.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竞赛。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讲故事”比赛、“课外知识”竞赛等活动,给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有良好的展示空间,同时也就营造了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9-90.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0-83.
[3]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
[4]包南麟等.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28-31.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