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05-0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喜欢学习高中生物,学好高中生物呢?
一、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广泛的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加以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应当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教学形式的转变方面要以信息手段、探究模式以及更加开放拓展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效融入到师生互动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信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生物教学中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的章节,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可以缓解这样的教学难点。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二、借助图形手段服务教学
图形以其直观性,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些章节的教学中,文字性板书的效果远不如图形效果好,特别涉及到一些抽象概念和生理过程较为繁琐的内容时尤为突出。例如在有关肽链的计算问题中,有这样的结论:“对于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若有多余,则位于某些氨基酸的R基中。”若只用文字表述,学生很难一时想明白,若给出以下图形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图中的每个代表一个氨基酸,而之间“—CO—NH—”代表肽键,下方字母R代表R基,由于每个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都连接有一个“—COOH”和一个“—NH2”,进行脱水缩合反应时,相邻的氨基酸之间是由上一个氨基酸的羧基提供羟基,下一个氨基酸的氨基提供氢原子形成肽键相连的,所以肽链中间是没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的,只有位于肽链两端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各自剩下一个“—COOH”或一个“—NH2”,若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的话,只能存在于氨基酸中的R基中。此外,学生也能较为直观地看到当数目庞大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后,N、O主要存在于肽键中,而且该图也能很清晰的反应出一条肽链中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目的关系。
三、借助概念导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恰当合适的导入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理解概念,就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解概念时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在解读事例的过程中认知概念。例如在染色体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在导入这一概念之前,可以将这一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事物中都蕴藏着染色体组的知识,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粉笔盒做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课前随机抽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颜色的铅笔取两支(要注意保持同种颜色铅笔长度的相同)。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两组,这两组每组都有这三种颜色的铅笔各一支。将这种分法下所形成的组作为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然后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组的特点,学生会发现一小组三种颜色的不同粉笔中,它们的大小和颜色是不相同的,继而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染色体组组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每组粉笔中包含不同颜色的染色体,即表明一组染色体可以携带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通过这种由生活问题概括出概念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前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让他们对染色体组有一个直观的观察和认识,这样他们再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就会容易得多。
四、借助生活化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世间万物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与生活,生物科学也是如此。因此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一是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笔者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和植物生长素”的设置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讲解,通过该过程的学习并补充一些跟植物有关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是一件十分轻松且有趣的事情。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二是联系生活情境,突破难点。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比较地抽象而且深奥,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同时也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又有效突破难点,就能实现知识的高效迁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笔者提出问题;“我们在吃咸菜的时候,口腔黏膜是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等,”引出细胞失水,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使学生轻松理解到因为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即外面浓度高于细胞内的而失水,同时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在学生们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
五、利用探究模式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模式来深化教学效果。例如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专门设置了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细胞衰老具有哪些特征,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概念与区别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举例说明。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概念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对其特征牢固掌握,联系实际的讨论能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在探究模式教学中,学生对于生物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在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协作能力,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为主要的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解决难点问题,以及有效掌握教学进度和整个流程,以保证整个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集思广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向课堂要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学好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