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晶
2016年1月23日,济南市中心医院一位A型产妇因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宫内感染,需要紧急手术,但是因为季节性采血紧缺,A型血液库存已低至警戒线,且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大量血液,为保证产妇的救治和有效的血液库存,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媒体报道、朋友圈信息转发,大批热心市民纷纷冒着极寒天气前往市血液供保中心献血点,当天共有408位无偿献血者献血154 100 mL。
本文对应急献血人群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突发事件应急献血策略提供依据,为新形势下的采供血工作提供参考,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献血工作。
收集本次应急献血事件中献血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献血次数等,并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相关信息进行对比。
本次事件中男性献血者与女性献血者比例约为2∶1,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无差别;献血者年龄以26~35岁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见表1。献血者文化程度分布主要集中在专科和本科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明显低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见表2。献血者职业分布以工人和职员为主,农民和学生的比例明显低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的比例有所增加,见表3。初次献血者人次和多次献血者比例明显高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见表4。
表1 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人次(%)]
表2 无偿献血者的文化程度分布[人次(%)]
表3 无偿献血者的职业分布[人次(%)]
表4 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次数、献血量分布[人次(%)]
讨论每年的1月份因为大学生考试放假和农民工春节返乡,济南市血液库存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本次事件发生时济南市正遭遇数十年来的极寒天气,气温降至-18℃,更加剧了献血人次骤减,导致本次事件发生初期血液库存不足。面对突发情况,按照应急处置程序,我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到位,及时与医院沟通,了解产妇的病情,客观评估产妇用血情况,同时借助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呼吁市民献血救人,得到爱心市民的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应急献血队伍中来。
本次事件期间共有408位无偿献血者献血,与2015年同期相比献血人次增长了173.83%,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说明应急事件对献血者性别影响不大,男性献血者仍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这与男、女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本次事件中献血者年龄以26~35岁所占比例最高,原因应该为该年龄段人群社会经历相对较多,对突发事件较敏感,多数人刚刚成家、生育,对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感,尤其是产妇用血的信息易引起较强烈的响应。本次事件中献血者文化程度分布主要集中在专科和本科学历,原因可能为这类人群知识结构相对更全面,社会责任感较强,更易于接受无偿献血知识,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最新动向,并在短时间内行动起来发挥积极作用。本次事件中农民和学生的比例明显低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主要与事件发生时正值大学生考试放假和农民工春节返乡有关;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相比,在此次应急献血中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的比例有所增加,说明该群体在应急事件面前无偿献血的参与度比平时强烈,该群体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社会认同感较强,应通过进一步的调研分析,深入挖掘宣传,进一步加大此类人群的无偿献血招募力度。本次事件中多次献血者比例明显高于2015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的主要原因为事件发生后我单位在济南时报微信平台、“济南献血”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同时向既往献过血的献血者发送了紧急献血短信;初次献血者人次多于2015年同期说明突发事件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血热情,有更多的市民首次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来[1]。
通过对本次突发事件应急献血人群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放假离校和农民春节返乡对采供血工作造成季节性波动,对无偿献血队伍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相对稳定的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等人群的宣传招募工作,全面提升各行业人群的无偿献血积极性。相关报道分析认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市民出于人道主义救助及新闻媒体的引导是献血热情高涨的主要原因[2],这也导致突发事件中初次献血者多于往年同期,针对此特点我们将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征询、献血后献血反应的处理及优质、规范的后续服务,使献血者和爱心人士获得愉快的感受,为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和保留奠定基础,将突发事件献血的爆发性资源纳入血液资源常态长效管理范畴[3],将这类人群发展为固定献血者,不断壮大我市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国内外很多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临床实际用血量远远低于预期需求[4],短期内来自群众的无偿献血量往往超出救治病人的临床用血量[5-6]。本次事件中我们吸取以往经验,通过电视、互联网和报纸等公众媒体将血液需求信息发布出去后,根据临床用血需求,综合血液库存和采集量,对爱心市民的献血要求进行登记、适时分流,预约改日献血,既保证了突发事件的临床用血需求,又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对血液应急保障工作的极大考验,做好应急献血期间无偿献血人员的特征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预案和应对策略提供依据,为新形势下的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工作提供参考。
1 曹维娟,李少薄,王明元.一起重大爆炸事故后应急献血人群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12):797-798.
2 王乃红.成都市应急采供血措施及效果[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8):575-576.
3 仇铭华.济南“8.5”市民献血事件采供血应急保障实践与体会[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6):429-430.
4 Mujeeb SA,Jaffery SH.Emergency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after the 2005 earthquake in Pakistan[J].EmergMed J,2007,24(1):22-24.
5 姚根宏,栾建凤,朱培元,等.汶川大地震期间无偿献血的组织、实施和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68-70.
6 陈温茹,陈李,卢淼.无偿献血应急招募在7.23动车事故中的实践[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