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现状调查

2016-01-11 09:38陈墨
晚报文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铁皮养老院桂花

陈墨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个炎热的夏日,75岁的刘桂花(化名)像往常一样,站在一栋白色二层楼的门前乘凉。这是她花毕生积蓄盖起来的,可她现在只享有乘凉的权利。

楼房归儿子居住,她被“赶”到楼房不远处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房中。每到夏日,这个10多半方米大小的铁皮房就像烤箱一样,刘桂花或许将在此度过余生。

在中国东部某省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里,老宅基地被收回,经统一规划后,重新分配。但只有儿子们拥有入住新居的资格,他们的父母要么搬到统一规划的“老人之家”社区,要么跟儿子一起居住。

刘桂花无力在“老人之家”盖房,儿子义不许她同住,只得住进儿子买给她的铁皮房。

这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养老案例。

刘桂花一提起儿子就哭。有人告诉她,回答调研学生的问题,会得到20元钱。于是,这名瘦小的老人守在儿子家门口,等着工作人员来找她做问卷调查。

在河南鹿邑,摘一天烟草花能赚10元钱的老人把前来调研的学生团团围住,争着要做问卷,有的还与村干部产生了冲突。“真想给他们每人发20元。”课题组成员、带队调研的刘长喜说。

《报告》显示,只有40%的中国农村老人有存款,从东部到西部,有存款的比例下降,均值是35741元。这意味着,农村有60%的老人没有存款。而在报告中,农村老人一年的支出均值为11303元,其中人情往来的支出位列当下我国农村老人支出第三位,成为较大的经济负担。

河北无极县的一对老夫妇,仅靠种地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2000元,人情往来开销比收入高出一倍。为了邻里乡亲关系和谐,老人得病不敢吃药,只能硬撑。

家庭关系

“现在农村结婚讲究万紫(5元)千红(100元)一片绿(50元),这就是十几万,还得买车呢!”河南农家出身的刘长喜告诉记者,由丁农村男女比例失衡,比起小伙子,农村姑娘更容易在城里成家,农村老年人背负了沉重的竞争压力。为儿子娶媳妇盖房子、准备尽可能丰厚的彩礼,成了他们无法回避的一道坎儿。

刘桂花所在村的工作人员为前来调研的带队老师算了一笔账,当地人均年收入6000元,儿子结婚彩礼加酒席10万元,盖房子30万元,儿子成了家,老年人的储蓄也基本掏空了。

“我给儿子盖完房子,孙子有时候还来看看我。”坐在用绳子围成的院墙里,一位老人满脸轻松地说起自己的最大成就。不过调研的学生却看出了悲哀。

“婆媳关系怎样?”调研学生问住在“老人之家”的一名老人。

“好!”老人回答。

“为什么不一起住?”

“自己自由一点。”老人说完,移开了目光。

事实上,这个村子的很多老人和刘桂花一样,安顿好儿子后,他们多数已无力再为自己盖房了。“老人之家”土地归集体所有,以自己小家庭为中心的儿子们也不愿在老人住房上投入过多。这些倾尽所有的老人如同耗尽了最后一滴燃料的火箭助推器,默默地隐没在“老人之家”黑漆漆的小屋里。

“乐观”的老人

追随着房子和企业,大批年轻人挤入城市,留下荒芜的土地和年迈的父母。空巢老人比例已经超过半数,达到55%。专家们认为,这并不新鲜的话题无疑是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调研过程中,常有学生为老人们的“乐观”“知足”感慨不已——每月领取60元劳保的老人感慨:“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经历过战争、动乱、饥荒等灾难,这些吃上了“好面馍”的老人认为不交租、不冷不饿就是幸福,能吃能喝就是健康。

参加调研的同学们注意到,有的老人嘴上说“满意”,但脸是苦的,有的笑着说“满意”,但又加上一句“不满意还能怎么样呢”?

广东一位老人为给孙子腾房子搬到村委会看门,无奈地笑着说“想回家”。即便是住铁皮房的刘桂花,也没有大倒苦水,只是用“不好”来回答“子女是否孝顺”的询问。

有七成农村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或住在子女附近,有86.5%的老人对与子女间的关系现状表示满意。

去年,张雄在湖南山区某村预调研时见到一名老人。这名老人白己砍树、刨木板,在几个亲戚的帮助下,在山腰上建成一幢二层小楼,只为让儿子过年回来时多住几天。

过年那几天,走出土地的孩子们“像天兵天将一样回来了,一个村的生命力在爆竹中得到闪现,老人一年的心酸孤独在节点上得到平衡”。在每家必备的圆桌边,失去传统家长地位的老人们在颇具仪式感的相聚中,寻找着自我尊重的感觉。

“帮帮我们”

刘桂花的儿子不管她,嫁到邻村去的女儿常来给她送点吃的,即使住在冬如冰窖、夏如烤箱的铁皮房中,这位老人也不愿走进养老院。

调查显示,有儿女的老人即便出现儿女不孝等各种原因,6成老人也选择居家养老,他们多数人对养老院有抵触情绪。

“我有儿有女,不去养老院!”广东普宁市一个富裕村子里戴金手镯的老人说。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则表示没钱。超过半数的老人认为那是孤寡老人去的地方,经济不能承受、不自由、不光彩、去了怕被子女指责也是重要原因。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乡镇拥有养老院,近五分之三的乡镇拥有老人活动室。

“摆设!”张雄拍着沙发扶手大声说,“有摆设比没有摆设好,因为是进步。”他认为,那些挂着铁锁的活动室至少说明了一点,仅有场地还不够,还需要进行组织。

和“摆设”相比,广东普宁市一个集体经济发达村子的状况就好很多。村里修建了公园,还举办过老人投篮比赛,聘请专业教练教授过太极拳。老人们可以在村里的宗祠喝功夫茶,出自该村的企业家还向村联防队捐赠了巡逻用的摩托车。

刘长喜说,他认为农村养老的根本出路是以地养老,让从土地中获取的收益更多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然而调查发现,尽管半数以上的农村老人依然如老黄牛般在土地上耕种,他们却难以收获财富和地位。更多的地方政府从农民手中拿过土地,“种”出了楼房和企业。

问卷以外,刘桂花以为学生是政府派下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为此激动不已。她并不是个例,很多老人搞不清楚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区别,一再请求“一定要把我们的情况向上反映给领导,帮帮我们”。

猜你喜欢
铁皮养老院桂花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桂花
铁皮青蛙
铁皮侠的装备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搭讪
我的爸爸(下)
Love Counts More爱心可贵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