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丽 张颖 孟浩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ICU住院清醒患者采取心理干预, 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心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对ICU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睡眠质量;心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90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很高, 通常被称为ICU睡眠剥夺, 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导致正常睡眠得不到满足, 一般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 h, 是睡眠时间和质量均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并且使白天社会功能受影响的主观感受, 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能持续、醒的早、再入睡困难、睡眠昼夜颠倒等、醒后疲倦、白天警觉性差、在精力、行为情绪、认知功能等方面存在功能障碍[1]。报道称有56%的患者在住院第1天即有失眠现象[2]。作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月开始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120例ICU住院患者。入选标准:住院4 d以上的清醒患者, 能配合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在调查中无法配合的患者;听力存在障碍的患者;既往有失眠、嗜睡等睡眠障碍史和颅脑疾患的患者。
1. 2 方法 在ICU患者护理常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 心理干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负责, 从住院第3天开始给予心理干预, 1次/d, 20~30 min/次, 或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适当缩短或延长, 对患者的总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时间予以详细记录。总睡眠时间是24 h内的睡眠时长, 夜间觉醒时间是自23 :00开始至次日7:00结束处于觉醒状态的时长[3]。
主要心理干预措施为:①环境介绍。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的环境, 各种仪器与导线的作用, 探视制度及护理特点, 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及家属不在身边的焦虑情绪, 仪器报警时据情况使其了解原因,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②建立信任。护士以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迅速和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 患者因环境、疾病等各种原因缺乏安全感, 护士应用同理心充分关心理解患者, 满足其合理需求, 采用舒适护理等各种方式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的工作关系, 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③有效沟通。ICU 管理上具有封闭性, 患者因家属不在身边, ICU室内特殊的陈设常使患者产生孤独、恐惧甚至不安全感, 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使其迫切希望得到交流和理解[4]。因此护士要与患者加强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心理护理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效果, 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等无法语言交流的患者, 文化水平较高者可在护士的帮助下采用写字板表达需求;对无法写字的患者可以通过患者的表情、动作借助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思索判断患者的需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 拉上隔帘并及时安抚, 减轻周围患者的恐惧心理;合理利用时间, 心理干预和治疗操作同时进行, 既可完成治疗, 又能加强护患沟通。④健康宣教。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通俗易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病因和现在的主要治疗方法, 并告知大约的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疑惑。⑤家属支持。根据本院规定, 每周一、三、五下午各有30 min探视时间, 可提前与家属沟通患者目前的心理问题, 争取家属的最大支持与情感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满足其精神需求。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心理干预后, 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3 讨论
睡眠是一种生理需要, 更是一种能力, 良好的睡眠对促进身体机能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5], 包括:①消除身体和大脑疲劳: 人在睡眠时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 可帮助体力的恢复, 同时大脑耗氧量也明显降低, 可使脑细胞解压, 蓄积能量。②促进生长发育, 延缓衰老: 睡眠是荷尔蒙分泌的重要时期, 荷尔蒙可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对成年人身体组织的再生及修复也有重要作用, 可保持年轻, 延缓衰老。③提高免疫力: 睡眠可充分调动身体的免疫机制, 增强免疫力, 从而促进自我康复[6]。④消除压力, 维持心理健康: 睡眠能让机体彻底放松, 有效解压, 短期的睡眠不足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不足则会引起忧郁症等心理疾患[7]。ICU 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入睡困难和频繁觉醒[8]。总结ICU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原因有疾病、药物、环境和医护的因素。由于ICU采用封闭式管理, 患者病情危重, 环境陌生, 没有家属的陪伴, 治疗护理操作繁多, 患者常感到孤独不安, 对治疗失去信心, 紧张不安、焦急暴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质量, 而睡眠障碍则又会更加加重情绪的焦虑程度,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夜间至少要保证一个完整的睡眠时相。而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与患者密不可分, 在注重自身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因素的评估和判断,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 耐心讲解病房环境、疾病病情、治疗情况, 与其家属密切配合, 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心理压力, 安静进入睡眠状态, 提高疾病康复水平。
综上所述, 对ICU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忠玲, 李华玲, 魏岚, 等. 睡眠障碍患者失眠机制及护理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8(10):697-698.
[2] 张杰, 范明阳.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睡眠障碍患者影响的研究.中国民间疗, 2014, 1(7):87-88.
[3] 齐平香. 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护理.临床护理, 2013, 11(1): 320.
[4] 贺玉华, 何金莲, 周蓓. 非语言沟通在危重患者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7):173.
[5] 古伟群, 苏惠清. 心理护理对提高ICU 护理质量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23):140-141.
[6] 欧琼, 高兴林, 郑勤伟, 等. 老年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11, 25(8):561-562.
[7] 董俊英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临床医学, 2014, 34(9):123-124.
[8] Richardson A, Allsop M, Coghill E, et al. Earplugs and eye masks: Do they improve critical care patient sleep. Nurs Crit Care, 2007, 12(6):278-286.
[收稿日期: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