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妮
“从今日起,不得在卧室吸烟;不得在家里来客人时吸烟,尤其是有小孩儿的时候;不得在饭前、睡前以及早晨吸烟……一经发现,一律罚款二十元……”我拿着《禁烟条款》摇头晃脑地念着,在爸爸正吸烟时示威式地声明。爸爸正优哉游哉,白色的烟圈一圈圈上升。他听见后,呛了好几口烟,瞪大那双小眼睛,嚷道:“你胡说什么?”我向前倾了倾:“我才没胡说!从今天起,你要遵守!不对,我们全家都要遵守!”听着很公平,实际不是,因为我们家只有爸爸吸烟。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它便是一场持久战。
《禁烟条款》是我写的,它正以疯狂的速度剥夺着爸爸吸烟的自由空间。不过,你可别说我多事,这是为了大家好。近几年倡导戒烟的信息越来越多,吸烟的危害也说得越来越多,老师也讲过:一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能毒死一只小白鼠,二十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能毒死一头牛;长期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比常人高三倍,肺部功能会加速衰弱……既然这样,不仅我不能吸“二手烟”,爸爸也不应吸烟。但是,他十年的烟瘾怎么能一下子戒掉?所以我想,循序渐进、不知不觉地让他把烟戒了!
不仅如此,我还画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禁烟标志贴在客厅最显眼的墙上。爸爸一想吸烟,看见那血淋淋的红圈便只好硬生生地把烟瘾和口水吞进肚里。我还想了一个主意:每天只许吸三根烟,一旦发现多吸,直接在第二天里扣除。
不过,爸爸以长辈自居,长者就是权威,长者做什么都是对的,就是有错,也只能按对的算。所以他怎么甘心?这回我又为禁烟条款“开疆扩土”,他借机拒绝了所有妨碍他吸烟的条款:“小孩子懂什么!你那点知识也叫知识?你学知识的目的可不是找我胡闹的!”
明明是良苦用心,为他好,他却说我“胡闹”,我气得说不出话来。从此我明白了:有时候,强硬的规定不一定行得通,要以德服人。
我决定给他讲道理。“吸烟的危害你不是不知道……对健康危害大且不说,而且对个人气质也有影响。你看都是哪些人在抽烟?流浪汉啦,不良少年啦,无业游民啦……抽烟就是慢性吸毒……”我语重心长地说。
“……毛主席也吸烟!”爸爸憋了好久说出这么一句,仿佛有了毛主席这个先例,他吸烟就有人撑腰似的,得意极了。
“毛主席就一定都对吗!”我哽住了,“他……他也不见得像你这样吸吧!”
“毛主席就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吗?”爸爸反问,“他既知道还抽,说明吸烟造成的危害没你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毛主席那个时代对吸烟的危害没有现在这么重视,且不说他,”我又说,“吸烟就是完完全全的不良嗜好。你看国际会议上哪个人抽烟?像不丹那些全民幸福感高的国家,都完全禁烟,你要烟?进口去!”
爸爸不作声了,我趁热打铁:“其实要戒烟也不难,咱们可以慢慢来,比如,你每天需要十根烟,那第二天九根,第三天八根,以此类推……不知不觉不就戒了?如果嘴闲不住,不妨在口袋里装一把瓜子什么的,想吸烟就吃吃这些小零食,很有用的。”
爸爸站起身,慢悠悠地说:“让我再考虑考虑。”说罢转身走了。
我心中暗笑,看来,他已经动摇了。
我还有一计:搬救兵,找支援。妈妈听说我的计划后,抚掌大笑,连连叫好,说:“我也不赞成你爸吸烟。要我帮你?没问题。”
有了“援军”后,禁烟计划的效率大大提升。因为爸爸应酬多,回家晚,为了不影响我跟妈妈休息,他单独住一间卧室。从这以后,睡到半夜,妈妈会突然坐起来,朝爸爸的卧室飞速奔去。我睡眼惺忪地问她:“怎么了,大半夜的?”她说:“我闻见你爸的烟味了,准是偷偷在房间里吸烟了。”真是一抓一个准!爸爸又恼又怕地说:“你妈妈的鼻子真是比狗鼻子还灵!”她机警的样子真像一个训练有素的侦探,连我也自愧弗如!
最重要的是,在妈妈面前,爸爸可没法以“长者”的身份说话了,没法耍威风了。他说老婆不听话时该打,我反驳他:“老舍说过,打老婆的人该死。”爸爸吸烟被妈妈批评时,只能乖乖听着,不会横眉立目。
总之,我的计划正在顺利进行,爸爸的吸烟量也在一天天减少。
然而事情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的计划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有一次,我们回老家,爸爸仗着人多眼杂,在饭馆里大肆抽烟。我刚想说,国家规定公共场合不许吸烟。可饭馆的老板——我的舅舅也在吸烟。这可是人家的地盘,凭什么不许吸呢?是不是显得我爱管闲事?可我不想前功尽弃,于是鼓足勇气对舅舅说:“舅舅,您知道吗,吸烟对谁都不好,而且饭馆里是不能吸烟的。”舅舅只是笑笑,显然没把我这个小孩儿的话当回事。烟,照旧吸。我还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只拦着爸爸抽烟吧?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客人跟爸爸聊天,出于礼貌,爸爸给客人和自己都点了一根烟。接受上次的教训,我没说什么,默默地看着二人吞云吐雾。客人吸着吸着,突然看见客厅墙上醒目的禁烟标志,开玩笑说:“哟,无烟家庭啊,咱们这样违反规定了吧?”爸爸尴尬地笑道:“小孩子们玩的而已。”说罢走过去一把撕下了那张纸。
我有些生气,可爸爸那么好面子……于是又想:这也不要紧,平时不要吸就可以了,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嘛。
客人上厕所,出来时看见门后赫然贴着爸爸写的保证书:以后如再抽烟我就是小狗。保证人:xx。
这份保证书是当初闹着玩儿写的,但是我把它贴在门后,只是为了威慑一下爸爸,并没有当回事。客人可是明明白白看见了,要是真按保证书上说的,爸爸岂不是成了小狗?颜面丢尽了。
客人走后,爸爸不仅毁约,而且骂了我一顿,他生气地说以后他的事情我少管。
我又委屈又伤心,他也怒气冲冲,禁烟行动闹得一家人气氛很僵,到底闹个什么劲儿?
“好,这可是你说的。你爱吸不吸,反正损害的又不是我的身体!”我带着哭腔嚷道。
“真是把你惯坏了,瞧你没个样子!”爸爸也骂道。
妈妈夹在中间,看看爸爸,又看看我,想说什么,却被充满火药味的气氛弄得说不出话来。
我想爸爸肯定是受够了。他点上一支烟,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脸色有点青紫,由于烟的缘故,又有些发白,眼圈发红,像是被气的。
不过后来,我向爸爸道了歉,他也消了气,却没有向我道歉——也许是因为长者的面子。这事算是勉强解决了。
他答应我在家不吸烟,可是一旦有客人或是出去应酬之类的,还是要吸烟。我无话可说,因为这样不能算影响到了我。这场“禁烟革命”算是不悲不喜地收场了。
可就这么完了?我不甘心哪!我开始总结“失败”的原因:现在很多大人都吸烟,大人们以他们的威严,可以不把小孩子的话放在眼里;就算我把爸爸管得再严,也只能保证他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不吸烟,在外面呢?他可以自己买、朋友也会给他点烟、应酬吃饭时也不得不吸烟,吸烟是一种风尚、一种礼节、一种人与人之间“亲切”的象征;我说的“不许吸烟”的话就像烟盒上写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全是废话!
那么,什么话才能威胁甚至强迫大人们不抽烟呢?法律的话。新加坡扔烟头是要判刑的;不丹一旦发现有人吸烟是可以报警的……吸烟虽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但是毕竟还是杜绝的好!可大人们又何曾把这些话放在眼里?
我还能说什么呢?
佳作点评
帮助爸爸戒烟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我”用心良苦,他不以为然;“我”搬来援兵,他暗度陈仓;“我”进退维谷,他恼羞成怒。一场家庭版禁烟运动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作者运用朴素的文笔将禁烟过程中的种种波折、困难细细道来,结尾不忘分析此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为全文增加了画龙点睛之笔。
(杨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