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功强++王世军
摘要:对常见猪病的诊断要点进行了分析,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常见病;要点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26-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养猪业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户的收益逐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猪病日趋复杂,诊断与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尤其是“无名高热”使大部分从业人员力不从心,专家、学者使尽浑身解数,损失仍然空前惨重;而当生猪行情回暖,众多的从业者却补栏消极,致使生猪供不应求,只能望利兴叹。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总结了几条猪病诊断要点,以期为更多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1 一症多病需注意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看病方式不仅仅在人类世界不被认可。在动物疾病的治疗中也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兽医在临床上注意一症多病,同一个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这就要求在诊断时,能够辨别症状的突出特征,从多个角度寻找病因。
2 实验室诊断需重视
兽医治病如果仅凭经验开方、施药,往往可能发生误诊、误治的严重后果。因为,各地域、各个体之间的病状差异颇大。且有的疾病,如猪瘟与猪丹毒、猪弓形体病,鸡瘟与禽霍乱的临床病状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仅仅以临床病状为依据,就很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另外,有些病原体本身也会发生某种变异或产生对某种药品的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因此,在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时,就很容易发生“确诊-否定-再确诊-再否定”的情况。产生乱定病名、乱投药的现象。这不仅不能及时治好病畜(禽),还要耗费大量的医药费,甚至造成疫病蔓延。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珍惜并运用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又必须十分重视实验室诊断手段,以便对某种疾病,能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3 理论实践需区分
实验室诊断有准确率高的特点,因此在猪病诊断的方式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药敏试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的环境下很可能产生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状况。这可能是由于实验室的环境比现实环境要单纯的多,现实环境中的细菌是极其复杂的。兽医要清楚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应用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4 准确掌握临床诊断
近年来,猪病的种类不断增多,混合感染的情况不断出现,病理表现在临床上的表现极其复杂。例如,在目前的临床上不少病猪都有耳缘发绀的状况,还有耳朵、四肢以及腹部出现淤血的情况。而这种症状已经成为一些猪病的基本症状,因此不能一发现耳朵出现蓝色,就诊断为蓝耳病[1]。
5 注重剖检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
众所周知,通过剖检可以观察到一些病猪器官的病理变化,可以确定病猪的病变性质以及病变程度,这样就能够和临床的病症相结合而作出正确的诊断。除此之外,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料价值,这样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所以,在猪病的诊断过程中,要注重剖检与病理学相结合[2]。
6 加强现场调查
在诊断猪的病情时,要结合现场进行调查。充分地了解到病猪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情况以及病猪的种群生活状态。只有全面地了解病猪的环境,才能够从各方面来排查病因。猪病的产生与猪舍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通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7 了解流行病学情况
从微观角度讲,需要观察猪病发生的环境的具体情况。而从宏观角度讲,需要掌握该地区的流行病的发展趋势以及变化状态。摸清周边县市甚至于外省市的流行病的发展趋势。能够最全的掌握疾病的种类,发展趋势,为本地猪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8 认真分析评估免疫抑制性因素
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然而这些疾病却广泛地存在于猪群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不少饲养户发现,尽管给猪注射了疫苗,却发现体内的抗体水平不高。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免疫抑制性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9 加强综合分析诊断
混合感染是猪病产生的主导原因,因此在诊断猪病时要全面地了解病情,用多元化的诊断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确切的病因,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 陈关明.一起急性猪瘟的病例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1(3):44.
[2] 郭铭盛,李剑豪,叶秀峰. 一起急性猪瘟的诊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