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逻辑和新作为

2016-01-09 14:21
人民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构性常态中央

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上一次提“闯关”是2004年,为何相隔十年后中央重提“闯关”呢?

“关”即重点、难点、转折点,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全面突破的重要关口。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二是围绕供给侧改革,触动很多利益,如何深化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三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运转。尤其在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要清理僵尸企业、调整供给结构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短期经济下滑、加大运行压力。针对结构性问题和总量性问题的考验,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认真研究解决。为此,必须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重提“闯关”,从战略和战术上全面布局,展示了中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超能力和清醒认识,宣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的坚定决心,对于稳定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活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面对新常态,怎么看?怎样干?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乱作为的现象有所遏制,不作为的风气有所改变,但不会为的问题日益升温,值得注意。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日前撰文指出,现在很多干部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不知道要抓什么?要怎么抓?甚至感觉抓什么都难抓上去,成效不明显,过去雄心勃勃的壮志也在不断消退,一部分人开始意志消沉,一部分人已经思路茫然,这样的干部能行“顺水舟”,却做不到“逆水游”。

经济在转轨、结构在转型,我们的发展方式、管理形式和思维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如何遵循大逻辑,顺应大趋势,引领新常态,有些党员干部能够主动适应,但有些还认识不到位,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等思维定式,产生了不会作为,不善作为的问题。“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不善做判断,不敢担风险,应对策略匮乏,走进了死胡同。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现多个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的“十个更加注意”,可以说是引领新常态工作的方法论、实践论。比如,过去主要看增速,现在就要看质量和效益,过去看城镇化的规模,现在要以人为本,注重“融入”。再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等,都蕴含着思维和方法的转变,顺应着大势。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临大势贵在明断,处大事贵在有为。会不会遵循大逻辑,能不能有所作为,是对各级干部的重大考验。新年已至,新风正劲,适应新常态,遵循新逻辑,奋力新作为,正是我们肩头的重任和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结构性常态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