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振红 姜姝婧 矫妮 李颖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诊断作用并作出评价。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以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金标准的检查结果为比较依据。 结果 20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ECG)的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55.6%,漏诊率为19.4%,误诊率为44.4%,诊断符合率为75.0%。心脏彩超检查(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8.8%,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31.3%,诊断符合率为67.5%。ECG的灵敏度高于UCG,但特异度较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CG和UCG的临床诊断效果较佳,但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因此医院应以CAG诊断为主,避免误诊或漏诊。
[关键词] 冠心病;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临床诊断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3-0097-03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该病虽未有确切病因病机,但目前普遍认为与高脂血症、肥胖、遗传及高血压等有关。发病时患者有胸闷、胸痛等表现,但症状的诊断特异性低,需要进一步借助医疗手段确诊[1]。目前,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为CAG检查,但CAG检查对设备要求较高,在部分基层医院或偏远地区无法实现,CHD的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2,3]。所以探寻简单、有效的诊断措施是当务之急。ECG和UCG应用较广,操作相对简单,价格低,故本研究对我院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的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与CAG检查比较,分析其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检查怀疑为CHD的患者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和临床疾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的符合率、灵敏度、误诊率及特异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以CAG金标准的检查结果作为比较依据。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39.5~67.0岁,平均(48.4±6.6)岁。纳入标准:纳入患者临床检查时均有CHD症状,如胸闷、胸痛等。排除标准:①30岁以下患者;②未完成检查计划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检查方法
①患者心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进行检查,患者的ST段抬高胸前导联V1~V3须高于0.3 mV,余导联须高于0.1 mV,或各导联ST段下移须低于0.05 mV方可诊断为阳性。②患者的心脏彩超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HD11心脏彩超仪器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左心室的室壁呈现节段性运动异常方可诊断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4,5]
见表1。
①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b+d)×100%;误诊率=b/(b+d)×100%;漏诊率=c/(a+c)×100%;诊断符合率=(a+d)/(a+b+c+d)×100%。见表1。②心电图检查:患者的ST段抬高胸前导联V1~V3高于0.3 mV,余导联须高于0.1 mV,或各导连ST段下移须低于0.05 mV方可诊断为阳性。③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的室壁呈现节段性运动异常的患者诊断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检查结果情况
以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依据,阳性155例,阴性45例;纳入的20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的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55.6%,漏诊率为19.4%,误诊率为44.4%,诊断符合率为75.0%。见表2。
2.2 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阳性120例,阴性80例;纳入的200例患者的心脏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8.8%,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31.3%,诊断符合率为70.0%。见表3。
2.3 ECG和UCG检查结果
ECG敏感度优于UCG,特异度低于U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漏诊率和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CHD通常是因脂代谢异常使脂质附着积于动脉内膜,进而引起动脉狭窄,血流不畅的心脏缺血缺氧。但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并未有确切研究证明[6-7]。临床早期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促进预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目前,最佳的诊断方式被认为是CAG,诊断准确率高达90%及以上,但此种诊断方法设备要求较高,相对昂贵,对于部分的基层医院或小型医院及偏远地区医院,不具备此种设备,则需要选用其他诊断方法[8,9]。
ECG在临床应用历史较长,能够较好地记录患者的心脏心动周期电波活动轨迹,以图形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出患者的心脏异常变化[10]。这种检测方法对仪器的要求不高,价格低,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合基层应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以CAG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纳入的200例患者ECG的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55.6%,漏诊率为19.4%,误诊率为44.4%,诊断符合率为75.0%。灵敏度尚可,但特异度较低,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UCG具有显示心腔内部结构和心肌各节段运动情况的独特的优势,可清晰展示心脏的血液流动,更具有不损伤患者身体的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11,12]。通过能够自由旋转的探头,可仔细观察心脏各个部位的具体结构。UCG经研究证实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较佳,能够观察到心脏发育异常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畸形。但关于在CHD方面应用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纳入的20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证实,UCG诊断CHD效果尚可,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8.8%,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31.3%,诊断符合率为67.5%,灵敏度不足,但特异度优于ECG。二者的诊断符合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与国内相关研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心电图检查与CAG检查结果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很多,比如部分患者冠脉血管腔狭窄程度过重时,因侧支循环数量多,检查时,静息状态下侧支循环代偿缺血区的供血,而使ECG结果显示正常;此外,ST-T假性改善,如无症状时ST段下移,心绞痛发作时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从倒立变成直立,其ECG检查结果也会显示无异常[13]。而UCG检查因主要是依据观察左心室的室壁节段性异常运动来诊断,但冠脉狭窄程度与冠脉血流量并非线性相关,所以在80%以内的狭窄发生时并不会出现节段性供血的减少。通常情况下,只有节段性供血减少程度在40%以上时,才能观察到阳性结果[14]。CAG临床诊断效果最佳,准确度高,但此种方法风险大,创伤性较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该检查方法对冠脉狭窄情况的观察比较有针对性,而对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或单纯缺血CHD诊断时,诊断效果不佳。所以在临床诊断CHD时,要综合分析,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200例CHD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的特异性、符合率等进行探讨和分析,证实了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对CHD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较诊断金标准CAG的准确性和符合率还有一定距离。临床应用时应尽可能利用CAG进行诊断,但对于基层设备不允许的医院,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仍是CHD诊断的较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范文斌.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101-102.
[2] 冯美干,沈波.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5):546-548.
[3] 王美菊. 心脏彩超在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测定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94-1295.
[4] 刘家钰. 心脏彩超E/A值对诊断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12-4513.
[5] 王晓雅,徐燕爽. 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8-619.
[6] 贺立敏.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3(3):262-264.
[7] 张恒涛,张隽.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5):575.
[8] 司徒志强,王明飞,张晶晶.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当代医学,2011,17(17):88-89.
[9] 郑琼波,俞康霞,陈亚美. 等.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43-1144.
[10] 廖常丽.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237-238.
[11] 张宗敏,周满红. 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J]. 贵州医药,2013,37(10):935-936.
[12] 王卫.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北方药学,2011,8(12):45-46.
[13] Yamada M,Hirano M,Yoshida M,et al. Non invasive diagnostic imaging technique f or arteriosclerotic lesion[J].Nippon Rinsho,2011,69(1):60-67.
[14] Gamou T,Kawashiri M,Tada H,et al. Invasive diagnostic imaging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 Nippon Rinsho,2011,69(1):69-72.
(收稿日期: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