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6-01-08 01:05李婧崴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全程化学生党员高校

李婧崴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李婧崴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需要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保障体系,健全评价机制,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的全程化培养体系,以不断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文件。这些重要文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全部工作的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因此,做好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内涵

“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做的劳动才能获得”。[2]只有明晰了概念范畴,理论才能得以确立和深化。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是指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纵向上贯穿于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从新生党员到毕业生党员的全过程,避免出现先紧后松、“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时间上不留管理盲区;横向上贯通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使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既有思想,又有成绩,更有能力,具备说服力和示范效应,培养上不留体系漏洞。如此纵横交错,以阶段式、渐进式的培养过程实现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3]。

该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为落脚点,将党员培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体现于党员成长的全过程,形成持续教育、立体培养、注重实效、全面展开的学生党员培养格局。

二、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意义

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学生党员自身成长,更有利于整体推进高校育人工作。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长期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长,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有力促进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1]。但是,必须清醒看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加强和改进。具体表现在,培养模式上,重发展、轻培养,重入党前培育、轻入党后教育,培养过程片段化,缺乏持续跟踪培养;培养工作缺乏体制机制保障,易流于形式化片面化,缺乏长效性与实效性;考核模式和评价标准单一,不够客观准确,缺乏科学性与严肃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党员的发展,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建立全程化的长效培养工作机制。

(二)有利于学生党员自身成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实践锻炼的过程,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遵循学生党员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根据学生党员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考虑到学生党员不同的主体需求,通过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的培养体系,有效激励学生党员成长,使每一位学生党员在成长过程中都能够明确目标、找准位置、接受指导、全面发展[4]。

(三)有利于整体推进高校育人工作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精英和骨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全体学生是学生党员的基础。由全体学生到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直至发展为正式党员是培养和选拔的过程。在党员培养过程中,对全体学生具有示范带动的作用。在选拔过程中,对全体学生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其次,学生党员对全体学生具有反哺作用。由党员到全体学生,是工作和服务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由点及面。在服务过程中,可以辐射惠众。因此,党员培养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做好党员培养工作,惠及的不仅仅是党员个体,更是全体学生。党员培养的全过程对全体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着眼于学生党员培养全局,立足于学生党员教育实际,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保障体系,健全评价机制,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生党员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一)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养持续性

1.理论分层分类培养,建立全覆盖跟踪培养平台

开展针对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分层次培训。对积极分子实施“启蒙工程”,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始,夯实基础,讲清道理,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真正从思想上开始入党[5]。对预备党员实施“飞跃工程”,开设理论提升课程,充分利用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1-6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科学发展学习纲要》等著作,充实预备党员的头脑,使其增强党员意识,升华党性修养。对正式党员实施“引航工程”,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解读,用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信息引领大学生党员,使其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理解和支持,进而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用正能量使网络上的消极负面不实的信息无立足之地。

开展针对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党小组组长的分类别培训。对新生党员实施“扬帆工程”。作为新生中的骨干力量,新生党员的身份是引人瞩目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成长为学生骨干,为他们开设党员责任课程,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展现党员风采:既要赢得同学的信任,为同学服务,也要树立榜样作用,从而使广大同学了解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毕业生党员实施“旌旗工程”。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党员,他们在学校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何在毕业后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保持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学校精英人才教育的关键一步。为他们开设价值实现课程,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同时意识到价值实现需要艰辛的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奉献意识。通过他们的表率作用,引领毕业生的就业观,不要一味“向钱看,大中城市,得舒适”,而要“向前看,乡村基层,去锻炼”,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对党小组组长实施“导航工程”。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中坚力量,党小组组长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不仅自己要成为模范党员,更需要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为他们开设党群工作培养课程,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并且创新工作思路,使党支部领导下的各个党小组成为党群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深入基层,发挥沟通引导作用。

2.实践逐步递进培养,建立全方位锻炼成长平台

开展“先进示范工程”,促进党员自身学业的发展。优秀的学生党员在学业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做工作会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学生党员群体的集体优秀,使党组织对普通同学更具有吸引力。要通过基层党支部,对学生党员提出学业成绩定量要求,鼓励学生党员投身学风建设、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竞赛。对工作热情很高,工作能力突出,但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党员要特别帮助。不仅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学业成绩也是党员模范作用的一种体现,还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使其必须提升学业成绩;同时对其在学业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发挥支部的作用,安排成绩优异的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

开展“奉献表率工程”,促进党员服务意识的提升。党的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一人一事不难,难的是人人事事坚持;服务群众一时一刻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坚持;服务群众一点一滴不难,难的是点点滴滴坚持。要通过基层党支部,提倡学生党员“每天至少帮助一个人一件事”,要求记录并定期上报,从而培养党员的服务意识;要求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竞赛,定期进行志愿服务时间排名,从而培养党员的服务习惯;组织学生党员定期分享交流服务他人的心得体会,从而培养党员的服务精神。

开展“红旗飘扬工程”,促进党员引领作用的发挥。党员要成为思想政治宣传员,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积极主动的宣传讲解。党支部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与老党员老战士座谈,祭扫烈士陵园,放映红色电影,开展诗朗诵、歌咏、征文等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要求党员及时浏览“校园网上论坛”和贴吧,实事求是的跟帖回复一些讨论和话题,用正确的理性的内容去主导思想活跃的网络论坛,做好网络文明使者。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寝室卧谈会”,对同学的观点和看法,要认真倾听了解,及时鲜明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主流的积极的声音去耐心细致的讲解。

(二)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培养长效性

1.依托网络载体,强化宣传保障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电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信息工具在学生中的普及,使学生获取与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广度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信息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在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虚假信息对党员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上阵地建设,用主流的正面的信息在线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6]。

利用微信和网页资源,建立学生党员全程化在线教育管理平台。在微信平台方面,要充分发挥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建立积极分子微信群、党员微信群、支部微信群,使积极分子和党员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并且充分利用微信群中成员平等、多方互动的特点,及时汇报交流;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进行时事热点推送、红色活动推介、志愿活动招募、爱心活动宣传,使积极分子和党员能够定期收到党组织的“营养餐”,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的接受线上红色教育,了解并理解时事热点,同时又能积极迅速的响应并及时号召周围同学参加志愿活动和爱心活动。在网页平台方面,要重视学校党建主页、党建博客、手机报等作用,建构网上教育阵地。要精心设计学校党建主页,及时宣传学校党建工作的新成果,定期更新党建知识专栏和红色电影专区等内容;请相关专家学者及党员教师开设党建博客,从峥嵘岁月、光辉历程、党建文萃等多方面阐述我党的先进性,为教育积极分子和党员提供理论支持;要充分开发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订阅党建手机报,做到与时俱进。

2.注重支部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支部建设要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在组织建设方面,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要积极与教工党支部进行共建,借助教工党支部的师资力量,建立常态化的校内理论课堂,为学生党支部提供理论支持;要积极与社区、企业、部队党支部进行共建,借助它们的资源优势,建立常态化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党支部提供实践支持。学生党支部要积极联系班级团支部,指导团推优的积极分子选拔工作,并指派专门的入党联系人,对积极分子进行考查,严把质量关[7]。学生党支部除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校内理论课堂和校外实践基地活动外,还要鼓励并支持他们以学习小组、红色社团的方式进行日常的学习教育,吸引更多优秀的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并完善党支部的组织培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管理约束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在组织培养方面,要有积极分子推荐制度、发展对象测评制度和预备党员转正制度,保证党员发展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和优质高效。在学习培训方面,要有学校党校学习制度、支部时事学习制度和小组思想汇报评议制度,保证党员的学时长度、学风建设和学习质量。在管理约束方面,要强化支部民主生活制度、支部汇报通报制度和党员承诺公示制度,保证党员管理的常抓不懈、从严要求和民主监督,避免个别党员入党后自我要求放松的现象,使其不会松、不能松、不愿松。

(三)健全评价机制,确保培养实效性

教育评价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是检验并不断完善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够对过去进行事实判断,更能对今后进行价值引导。在党员考核方面,要坚持内容、方式和机制创新。在考核内容方面,要定期对成员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明确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基础性指标包括以理论学习、思想汇报、读书情况为参考的政治素质指标,以学习成绩、科研竞赛、拓展能力为参考的专业素质指标,以体育锻炼、心理素质为参考的身心素质指标,以遵守纪律、活动参与为参考的组织纪律指标。发展性指标包括示范引领和发展潜能两项。其中示范引领主要考查服务同学、团队合作以及志愿活动情况,发展潜能主要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群众基础等情况。要根据每项指标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权重,真正实现量化考核。在考核方式方面,可以引入党员述职答辩、支部定期评分、党员互评结合群众测评等方式进行。党员述职答辩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党员定期对学习及工作进行自我总结,更可以督促其对党员示范作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触动。支部定期评分采用双向互动的方式,即支部书记对党员评分,党员也对支部书记进行评分,使支部和党员自身都对近期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一言堂或流于形式。党员互评结合群众测评的方式,可以保证对党员评价的多角度多方面,避免只唯上不唯下,只唯上不唯实的情况。在考核机制方面,首先要根据考核指标,对党员进行教育谈话,不能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其次要及时进行党员工作上的调整,能者上庸者下,勤者上惰者下,正者上负者下,奖惩分明;再次要根据共性问题,及时调整学生党员培养体系,使其越来越符合学生实际,通过几届学生的不断实践日臻完善。

以上几方面共同构成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

总之,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围绕党员教育展开,具有明确的培养教育目标,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理论教育和切合学生党员发展实际的实践教育具体实施,辅以网络载体进行宣传保障,支部建设进行组织保障,最后通过评价考核不断反馈并完善。通过大学四年的持续教育和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并通过学生党员的培养实现“头雁领飞,群雁相随”的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8]。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http://www.moe.edu.cn,2013-07-03.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48.

[3]李海霞.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运行机制探索[J].传承,2014(1):68-69.

[4]范洁梅.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13-15.

[5]任新钢.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和教育培养现状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90-93.

[6]张丽.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27-28.

[7]欧阳沁.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8):40-42.

[8]李继兵.大学生党员全程化“头雁效应”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33-35.

作者简介:李婧崴(1980-),女,吉林四平人,大连理工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7-0064-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7.018

收稿日期:2015-05-04

基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科研项目(20121003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hole-Coursing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University

LI Jing-wei

(City Institute,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600,Liaoni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of China (CPC) set new requirements for university Party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Party construction staff in universities need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perfect the security system,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whole process,full coverage,full range” of the whole system.By these means can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 continued to promote.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Party members;whole-coursing

猜你喜欢
全程化学生党员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