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林
(吉林化工学院 体育部,吉林 吉林 132022)
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探究
杨志林
(吉林化工学院 体育部,吉林 吉林 132022)
摘要:主要探讨了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涵义,教学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应具备的特征以及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建构。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包括高校师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部分。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关注生命;尊重生命
一、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一)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在“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 提升生命的意义[1]。
(二)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
根据生命化教育的界定,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是指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以高校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通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来完善高校学生生命的体育教育。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既不是把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习得和掌握作为评价标准的“技术教学”,也不是以学生的生命作为工具从而习得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体质教学”和“运动训练教学”,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生命需要和诉求,比如对快乐、健康、自由、平等、开放、合作、分享、个性发展等的追求和需要。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体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以及体育教学评价都要紧紧围绕高校学生生命的发展与完善而进行。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摒弃了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工具价值倾向,更加趋向理性价值取向,这也是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组成部分
生命化体育教学追求的是人生命的完整,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2]。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也包括高校师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部分,并且这三者要和谐统一的协调发展。
高校师生自然生命的发展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主要体现为,体育教师不但自己知道高校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成长发展的规律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高校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与所能承受的运动能力等,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自己身体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自己所能承受的运动能力,这也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进行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营养卫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高校体育教学传播身体文化。实际上,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对这一方面普遍是比较忽视的,即使有所涉及也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系统深入的规划和实施。
高校师生精神生命的发展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主要体现为,高校体育教育中要促进师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情绪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兴趣爱好的满足与优化。陈旭远这样概括生命化教学:“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到焕发……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给予教师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实现完整的教学过程[3]。”
高校师生社会生命的发展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主要体现为,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帮助和促进高校师生进一步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帮助高校师生形成乐观豁达的生命观,学会与自己之外的人和物互动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爱、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分享、交流、坚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高校体育不只是习得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三、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应具备的特征
(一)关注生命的真实需要,尊重生命的真实需要
生命化教育高度地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所以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同样要高度关注高校学生生命的真实需要,关注高校学生对爱的需要、对尊重的需要、对公平的需要、对正义的需要、对自由的需要、对规则的需要、对合作的需要、对分享交流的需要等,同时切实尊重高校学生的真实需要。
(二)关注生命的独特性,尊重个体差异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每个高校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协调性、性格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以往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的经历都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教师要多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这也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育中要切实尊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关注生命的完整性,促进高校学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者的协调统一发展
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既要让高校学生掌握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营养卫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促进高校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情绪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兴趣爱好的满足与优化,还要促进学生社会生命的发展,帮助高校学生提高与自己之外的人和物交往互动能力从而进一步社会化,要使这三者协调统一发展。
(四)提升生命质量
生命化教育充分地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在关注高校学生生命的真实需要、关注高校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注高校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的同时,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学会享受生活、关注细节、懂得珍惜当下,尊重生命中的每一天,使高校学生拥有高质量的生命、高质量的大学生活和高质量的人生经历。
四、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建构
(一)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目标的建构
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目标总的来说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通过生命化教育所得到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促进高校学生对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营养卫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促进高校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情绪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兴趣爱好的满足与优化;第三,促进学生社会生命的发展,帮助高校学生进一步社会化,更好地接纳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二)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内容的建构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营养卫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让高校学生了解人体的运动解剖结构和原理、运动生理的机制和原理、营养卫生的常识、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量以及常见的运动保健的手段和方法,以便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运动和锻炼,避免受伤以及掌握必要的保健和安全措施。
其次,选择比较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所以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的内容也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中教师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使每一节课的内容都不孤立于课堂之外,要使教学内容与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紧密相连。
(三)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实施的建构
1.对话教学
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对话才有真正的引导。在体育教学中,对话可以通过直接的口头语言进行,但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和传递的[4]。体育课堂没有固定的空间限制,身体活动也不需要特别固定的姿势,这样使得对话成为一种可能和需要,对话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通过对话中的移情体验,教师理解学生、支持学生、激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2.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文化,教学是探究,学习也是探究。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行为,想方设法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和学习中;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尝试;在教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领会和体验;同时,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反思评价总结。
3.合作学习
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又是学习的目的,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而不断社会化而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在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熟悉或相邻的原则或者自愿的原则分成几组,让组内成员、不同的组别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根据具体任务交流、沟通、协商、合作、解决争议等从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能充分地提升和优化他们的社会性。
4.小组教学
根据能力、兴趣、相邻或者自愿等原则结成小组进行学习和练习,同伴之间既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也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同时形成强烈的集体感,在此过程中不但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让组内成员学会沟通交流、协作共赢、学会处理争议、分歧,懂得求同存异等社会交往的技巧。
(四)高校体育生命化教育评价的建构
更新观念、树立健全的评价观,是进行评价活动的前提。要改变以前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不只关注高校学生运动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关注高校学生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改变以前结果评价的一次定性的评价方式为过程评价,在高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渐进式地分几次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过程中几次评价的综合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充分考虑到高校学生身体形态、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有所差异,在开设普通班的基础上,增开选修班、提高班、保健班等,为各种情况的高校学生都能有适合自身情况的体育课可上;基于尊重每一个高校学生的起点和在发展上的独特性,强调以个人的进步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应多关注学生的诉求与需要,通过技术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精神,拓宽精神生命,教师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动作体验过程中的感受,让感受转化为能力,并通过持续的练习进行正强化。生命化教育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25.
[2]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4):69.
[4]鲁红.生命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82-83.
[5]杨志林.学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探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106-109.
[6]杨志林.体育生命化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103-106.
[7]孙威.体育“类文化”与人的“类生命”[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66-69.
收稿日期:2015-05-08
作者简介:杨志林(1983-),男,内蒙古乌海人,吉林化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育学方面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7-0057-03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7.016
An Exploration on Life-centere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YANG Zhi-l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compon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fe-centere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analyzed how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s indicated,the life-centere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volv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life,spiritual life and social life.So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education target,education content,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college P.E.education;life-centered education;concentration;respect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