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据中国航天报2016年1月4日报道,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我国航天领域首部蓝皮书——《中国航天发展蓝皮书(2015)》,旨在打造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双年度学术报告,定期解读中国航天重大活动和贡献,以达到“传播航天声音、讲好航天故事、提出航天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蓝皮书全面总结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及自主创新经验,解读了中国航天在引领技术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蓝皮书指出,未来几十年,中国航天将持续推进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工程,加快推进航天应用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太空经济发展,实现中国航天由“大”到“强”的跨越。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2016年3月2日报道,美国轨道ATK公司将开发针对商业和政府卫星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具备更大的运载能力,且不考虑发展可重复使用能力。新型运载火箭研发工作获得了美空军5000万美元的资助,将瞄准商业与政府卫星发射市场。火箭将借鉴前ATK公司固体燃料火箭的相关工作以及公司正在为NASA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开展的工作,并将采用液体燃料上面级。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2016年2月29日报道,美空军分别为航空喷气-洛克达因公司的AR-1火箭发动机和联合发射联盟(ULA)的下一代“火神”运载火箭授出研发合同,两份合同价值约1.15亿美元和2.02亿美元。这是美空军为摆脱对俄制RD-180火箭发动机依赖而采取的行动。利用这些投资,航空喷气-洛克达因公司将研发AR-1火箭发动机;ULA将研发使用BE-4发动机的“火神”运载火箭原型,并致力于研发“先进低温演进子级”(ACES)的下一代上面级发动机。
据Space news网站2016年2月23日报道,NASA授予太空制造公司价值2000万美元的合同,为期两年,项目名称为“多功能太空机器人精确制造与装配系统”,是NASA在2015年选取的3个在轨机器人制造与组装航天器和结构相关项目之一,拟研发装有机械臂的3D打印机,并将其安装在“国际空间站”外部的分离舱,于2018年进行试验。太空制造公司将与诺格公司、海洋工程太空系统公司合作开展该项目,太空制造公司负责制造3D打印机,机械臂将由海洋工程太空系统公司制造,诺格公司提供系统工程、控制电子器件、软件,以及试验接口。如果试验成功,公司将继续扩大设备制造尺寸,安装更多机械臂,最终能从废弃航天器上拆卸零部件用于新航天器。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站2016年2月22日报道,美国数字全球公司宣布与沙特阿拉伯的两家公司合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建造至少6颗小型的光学成像卫星,作为数字全球公司现有高分辨率卫星“舰队”的补充。卫星预计在2018—2019年发射,具备优于1m分辨率的成像能力,而卫星运行将利用数字全球公司现有的地面基础设施。数字全球公司将拥有50%的对沙特阿拉伯和周边区域的成像能力,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成像能力。公司目前运行着一个高分辨率商业成像卫星“舰队”,将在2017—2018年订购世界观测-1和2的替代卫星,目前尚未明确采用小型星座的架构运行还是以更大的卫星保持更高的分辨率,现有的世界观测-3和4卫星的分辨率都优于0.3m。
据国防科技情报网站2016年1月20日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亚太再平衡2025》报告,着重强调了“能力、军事存在和合作伙伴”,并针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现状提出了4点建议:美国须继续调整亚洲战略以使美国与其同盟的利益一致;美国领导层须加强美与同盟的能力、地位、恢复力和互操作性;美国须维持并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须加快军队创新能力和思想的发展。
据国防科技情报网站2016年1月15日报道,美国防部通过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信息征询书,为2016年将要建设的两家新“制造创新机构”征集建议。国防部针对新建的制造创新机构,提出了6个备选技术领域:面向可再生药物的生物工程;跨技术领域的生物打印;制造数字线安全,即实现制造领域的赛博安全;先进机床和控制系统;认证、评价和鉴定技术;辅助和柔性的机器人。
据国防科技情报网站2016年1月16日报道,“国际空间站”正在利用NovaWurks公司研发的“高度集成的细胞星”(HISat)模块,开展“细胞星初始任务验证及经验”(SIMPL)试验,测试在轨组装整星技术。SIMPL包括8个基本组件、6个HISat和两个太阳能电池阵。这些试验设备已于2015年12月送入“国际空间站”,在轨组装整星后再部署运行。
据腾讯网2016年2月18日报道,俄罗斯计划派遣机器人抵达“国际空间站”替代宇航员工作。目前,俄罗斯共研制了两款太空机器人:一款是类人形机器人,拥有两个机械手臂,在监督管理和自动模式下进行任务处理,操作者穿着一个特殊装置,可以将人类行为转变为机器人操作;另一款机器人原型用于复制人类行为,它能够远程控制或者使用软件系统操控,工程师还设计了一款军用外骨骼原型,可提供宇航员的力量。俄罗斯已在地面试验了两款军用机器人原型,最终将发射至太空轨道,执行太空行走等任务。
据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16年2月17日报道,ESA公布了2016年航天预算,总额约58.6亿美元,其中30.5%用于对地观测,20%用于运载火箭,11.6%用于导航系统,9.7%用于科学研究项目,7%用于载人航天,其它预算分别用于太空态势感知、机器人探测、电信等相关方面。与2015年相比,2016年预算增加了18.4%,其主要原因包括“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和“哥白尼”对地观测项目都进入了卫星研制阶段,欧盟委员会为其加大了对ESA的经费支持,提供了约15亿美元。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站2016年1月28日报道,空客-赛峰火箭公司敲定了阿里安-6运载火箭的设计架构,宣布火箭将于2020年发射。火箭采用A62和A64两种配置,以满足卫星发射市场的预期,将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普通与重型卫星。A62采用2个助推器,将负责为ESA发射科学卫星,成本低于7600万美元;A64配置采用4个助推器,旨在发射两倍的有效载荷,成本低于1.26亿美元。空客-赛峰火箭公司在2015年完成了6次阿里安-5火箭发射,计划2016年将进行至少7次发射。
据国家航天局网站2016年1月6日报道,ESA计划自2020年起利用3D打印技术,开始在月球上建造供人类居住的基地,预计2030年前落成,作为太空探索前线基地,并推进人类登陆火星。据报道,ESA于2013年已开始探讨建造月球基地,新基地可能建在月球南极沙克尔顿火山口边缘,该处没有极寒及极热天气,可保护基地免遭极端天气破坏,而且有无穷无尽的太阳能。在动工前,ESA会先派机械人前往月球,收集相关数据。基地将用“风化土”建造,这种土可在月球采集,而且可防辐射。
据韩联社2016年2月29日报道,韩美两国签订了太空合作协定,有望共享太空探索技术。报道指出,韩美太空合作协定将为两国和平利用太空目的的太空科学、地球观测、太空探索等合作提供全面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此前两国机构也曾通过协定等形式开展松散、间歇性的太空合作,但以协定形式搭建太空合作框架尚属首次。韩国未来部表示,协定将促进两国在探月等太空合作领域的信息公开、人员交流和设施利用,使其更加可持续且成体系。韩国希望借此与美国开展全面的太空合作,为韩国的无人探月等项目提速。目前与美国签订太空合作协定的国家有10个。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网站2016年1月7日报道,韩国计划2016年发起月球探索项目,预计耗资1.69亿美元,2020-2025年使着陆器登陆月球。韩国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与未来规划部今年将为该项目拨款超过1700万美元,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射一个月球轨道器,第二阶段使用独立研发的运载火箭发射着陆器。此外,韩国还计划与国外机构合作,以研发有效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