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近年国家持续不断对高校进行投入,使得高校的实验室得到长足发展,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实验器材、实验原料以及实验项目。实验室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高校对学生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实验室的环境更加复杂。虽然高校在安全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人员情况,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
一、建立准入制度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在高校实验室事故中,超过九成的起因都是由于人的错误操作。也就是说,在人和物共同作用的前提下,人的因素占据了实验室安全的主导地位。可以从安全文化、行为准则、专业知识等三个方面开展实验室安全建设,从根源上对由人为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
目前,学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分院重视度不一
各分院因学科不同或经费限制等各种原因,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一,投入更加偏向科研方向,存在侥幸心理和惰性思维。虽经过近年的发展,各分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是投入仍显不足,安全体系还有很多问题,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二)部分分院体系不完整
部分分院虽对实验室安全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其安全工作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超出该分院的专业范围,导致安全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三)师生缺乏主动性
很多高校师生被动消极地应对安全工作,缺乏主动学习和应用,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实施,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不断滞后。
通过建立一定的准入制度,可以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并根据其学科的不同开展特定的技能培训,从而促使实验活动或日常管理的参与者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高校实验工作的有效进步。
二、准入制度的设计
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指高校师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通过特定的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就能获得对应的访问权限。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促使师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深对规章制度的理解。
学校首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各种实验操作准则,制定详细的安全规范细则,由各分院在安全细则基础上增加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汇总形成全校安全知识库。准入资格安全考试的题库应该针对学科、安全需求的不同,结合安全知识库,形成多个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子题库。每位考生所面对的试题都是根据考试需求,从各个题库随机抽取的。
由实验室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统一的准入考试,促使相关师生学习关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各类知识,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每一个在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的个人,在进入实验室前都经过合理科学的培训,并能持续学习,巩固安全知识。
三、准入制度的实践
学校针对准入制度建立专门的培训考试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安全知识的学习资料库和网络考试系统。考试由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组织,由管理人员发起考试并通知各个分院,各分院操作人员将参考名单导入系统,只有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对应实验室的准入资格。参考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自主学习指定的安全知识并完成考试,具有较大的时间、空间灵活性,方便大规模开展培训考试工作。
培训考试平台包含有公告通知、安全培训、考试系统、管理系统等四个模块。
公告通知。系统管理员通过该模块发布与实验室安全培训或考试相关的信息,例如考试安排、参考人员、考试结果等等。
安全培训。此模块为参考人员提供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根据实验室专业不同,配备有不同的知识库。安全知识库全年开放,方便师生在任何时候学习或查询相关知识点。参考人员可以在学习后进行模拟测验,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
考试系统。考试系统配备有与实验室对应的试题库,由各分院管理人员导入参考人员名单后,自动匹配试题库。每个参考者的试题都是系统从对应试题库中随机抓住取,并根据知识点进行题目的互斥抽选,避免同一知识点的反复出现。参考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就能参加考试,考试题目在人员登录系统时临时生成。考生信息在超级管理员设置好考试时间等安排后,由各分院管理人员按照格式批量导入。
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分为两级,超级管理员可以发布公告通知、设置考试参数、管理分院管理员;分院管理员可以导入考生名单、导出考试成绩。
四、实施效果
基于安全培训考试系统的准入制度在我校已经实施数年,全校师生都必须通过安全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考试结果的有效时间为两年,两年到期后还需要重新参加考试,确保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始终能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实验室工作的参与人员。每年有十余个院系,3400余名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考试,覆盖了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的全部人员。现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降低了工作成本
由于采用的是网络化的培训和考试,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访问,完成全部过程,无须任何其他资源。同时,培训和考试工作的开展不需要将参与者集中进行,尽可能地减少了本项工作对高校科研等其他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了学习效果
准入制度的建立,使得所有实验室科研参与者都必须通过安全考试,而这又促使参与者主动地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并强化安全制度和知识点在参与者脑海中的印象。
(三)扩展了传统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覆盖范围
传统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安全培训工作因为各种限制,往往很难有效传达到每一个实验室相关人员。通过这种网络化系统的帮助,参与者能够较为自由地选择参与时间,较好地保持参与者的积极性,确保覆盖到每一个实验室相关人员。
五、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基础,涉及众多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财产安全,而人员因素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每一个实验室的相关者都受到合理、充分的安全知识培训,持续保持安全意识,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