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要做百年影展

2016-01-08 01:33梁观
电影中国 2015年6期
关键词:影展西宁规则

梁观

“一个电影节和电视栏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李子为——FIRST青年电影节的领头人,用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

两者中的佼佼者都必然地有着对自身清晰的、界线明确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众同类当中,被受众依据各自喜好精准地辨认出来,从而收获他们的关注。而一个影展,也将因为各自的特质和拥趸的期望,而被命名,被设计,被期待。

FIRST在初创时,考察了当时国内外60余个比较成功的电影节,从生命周期、资金来源、片源的来源、与中国本地性的契合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量,初步确定了以处女作为主题的发展方向。这一主题,发展到今天,明确为前三部作品都可以参选,年龄上不再设限。

同时,FIRST影展最终落地西宁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西宁市政府的扶植力度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宁作为中国的夏都,是一个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能够提供一个影展所需的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并且,它作为青藏高原的入口,有一种因为开发程度有限而带来的神秘感,与FIRST所专注的青年导演的气质有相近之处。

“规则”

怎样把好的电影吸引到这里呢?规则。怎样把好的观众吸引到这里呢?规则。

李子为在采访期间,一直在反反复复地强调着规则的重要性。

FIRST在确立了以处女作为方向以后,就开始积极地探索和建立完整的选拔与评审的规则。

首先,他们想到的是难处。很多新起的创作者对媒体与影众来说是陌生的,他们的作品也是无声无息的,怎么把他们聚集在影展的周围呢。

一个有效的、无偏颇的、尽可能地覆盖更多更广的地域的选片制度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FIRST从2006年的早期形态“大学生影像节”开始,就在摸索着行之有效的选片制度。现在初步形成了选片人,选片机构,直选——即直接向组委会报名的三重选片机制,尽可能地覆盖更加广阔的区域,以及无遗漏地触及初起的影人。

第一个规则就来自于选片人资质的认定。其一,成为选片人或选片机构必须是行业内有着公信力、和一定经营年限的机构或在其中任职。其二,他们必须拥有话语权,言行会在业内产生影响,引起关注。其三,对行业,对他所处的区域,都非常熟悉。具备这样资质的选片人往往身兼数职。

他们在香港地区的选片人王庆锵,还兼任着香港电影节哈佛总监,以及柏林电影节的中国区选片人。他多年来深耕于当地影业,对当地影业的起起落落了如指掌,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当然,也要FIRST的理念尤其是规则符合他的设想。

迄今为止,多年来借助与各国大使馆文化处,世界多地的电影学术及文化机构,还有与以及优秀的影人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再加上直选, FIRST已经建立起了由5个选片人和5个选片机构组成的选片机制,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保证了影展片源来源的多样化,而不是在自娱自乐。

紧接着的就是评审体系了。

他们的评审体系分成三个步骤:初审、复审、终审。其中,对评委的任职要求除了学历、专业等一些常规要求外,更加重要的还是对影像的敏感,最重要的是,评委要有口碑、有节操,和不要红包。

在初审评委观影2个月后,集体无缺席开会筛选60部影片给复审评委。复审10天观影,一样地开会选出40部给终审评委。

终审评委往往是在民众间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担当,2015年,知名作家严歌苓、奥奖摄影师鲍德熹等人将出任终审评委。他们有15天的观影时间,于颁奖礼的前一天(每年的7月26日),在西宁也是全体到场地开会,最终决定奖项归属。

在这个阶段,他们提出了第二个规则。其一,评委必须拥有艺术家的眼光和胸怀,不能仅仅因为出名。其二,评委们必须亲自观影。其三,各个步骤的片单必须经由评委无缺席集体讨论拟定。最要紧的规则是,评委必须遵守上述规则。

这些规则保证了评选过程的公正、公开、透明,维护了评委的信誉,最终把有品质的影片带进了西宁,把电影节还给了电影,让影迷们真正地为了电影而来。

李子为在讲述中还多次感慨,感谢西宁政府对电影节的大力扶持,没有过多干涉,把一切都交给了规则,让他们在一年的忙碌后,收获了一份“清清爽爽”的片单。

展映

揣测一个新影人内心最大的渴望,当然是有更多的人了解熟知自己。FIRST的办法就是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展映。

第一轮展映是在西宁。每部循着规则,通过了上述从选片人到终审的四轮选拔,最终入围的影片,都可以在节展期间至少放映两次。这是每个电影节都必然会有的常规放映环节。接下来,FIRST与许多电影节截然不同的是,他们将要进行影片的全国性的常年放映。

“很幸福的是”,她这样说,现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为他们提供了两个放映厅,在春冬两季的周末,他们都会举办处女作影片的放映沙龙,邀请主创来到现场,为观众们讲解影片,与他们交流创作的心得。在去年的放映季里,总计举办了18场放映会。

还有,在每年的冬季,他们都会广泛地和百老汇中心、卢米埃影城这样的艺术影院或艺术馆、美术馆的互展,让更多人了解新影人和他们的作品。

最具FIRST的自身气质就是“主动放映、中国巡展”。他们电影节具有着在业内独特的“撒野”脾性,保留着鲜明的独立精神,与年轻人的秉性相合,很受欢迎。于是,相应地,他们也就在官网上发布了申请表,各地大学社团填写以后,经审核,通过以后获得放映资格,就可以得到“中国巡展”上的片源。

这些做法简洁有效,很快就在大学间扩散开来。在2014年4月25日到6月1日的展映期内,他们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北、东南,包括台湾等7个区域的67所大学校园,为36部入围影片举办了92场放映。从各地给他们发来的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的热情。他们贴海报、发传单造声势、邀请老师、联系影片主创、写影评,场面总是既热烈又活跃,一个个简单的放映活动被大学生们装点得精彩纷呈。不能不说,这一活动把准了年轻人们的脉搏。

此外,他们还会举办一些重点放映。去年的最佳影片,忻钰坤执导的《心迷宫》在结束了西宁的放映后,8、9月间他们在北京举办了两场各有100多人参加的放映,一场为影评人专场,邀请了戴锦华、周黎明、王红卫等人参加;一场为电影公司专场,邀请了10余家在京的知名电影公司。

随后,事件持续发酵。影评人在各自的自媒体上发布观感和评价,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围观,影片的口碑开始建立起来。同时,电影公司之间辗转相告,又有其他的电影公司陆续找来,要求观影。他们接连举办了10余场小型的看片会满足电影公司的需要。

这之后,《心迷宫》就有了新的视界,忻钰坤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最后,他与太合影业达成协议,由太合买断发行影片。

而上面提到的多种展映活动和推介《心迷宫》的放映,他们都是不收费的、义务的。

我疯 你傻

FIRST至今尚未盈利。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要求赞助商与他们一同遵守规则。这样就要求赞助商在FIRST划定的范围内露出、推广、搭载自己的品牌,拒绝了不少想要冠名、更多干涉他们运营的赞助商。

并且,相对于曝光率更高,资金更加雄厚的电影节,FIRST有很多为难之处。很多赞助商都渴望有明星助阵,他们会要求把具体明星参展的内容写入合同。虽然在历届影展上,出现过徐铮、章子怡等人的身影,但是他们都是义务来的,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眷顾影展,双方当然无法签订明确的合同,FIRST也当然无法与赞助商签订合同。这样,又流失了一部分赞助商。

FIRST也尝试过很多商业渠道开拓。他们曾经建立过商务开拓团队,结果只是给他们带来了30多万的工资账单。引入过外部的广告公关公司,只是留下了“明年一定给你们拉来800万赞助”的豪言。

他们有坚守,就要有放弃。

这让很多人不解,既然没有盈利,为什么还要举办那么多公益放映?为什么还举办这么多届?

正如李子为所说的,他们是一群热爱电影的疯子和傻子。

他们的奖杯外观形象是水晶板砖,在他们的办公室墙边随处能够看见一排排真板砖。这或许就是他们,是年轻人,是新起的电影人的心劲,操起拍砖就敢拍电影。

访谈实录

内地有金鸡百花、有北京、上海电影节,FIRST的生存空间在哪?

内地金鸡百花、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每个电影节的侧重点都会不一样。FIRST的生存空间就在于我们只关注处女作,和早期作品,而且我们还持续不断地为主流电影市场输送新鲜血液。此外,FIRST也是有政府主办,所有的环节都是合法的、也是正规的,不会有法规法律风险。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奖,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我倒是认为这是一件挺好的事。在文化大发展的当下,各个城市,各个电影节都在举办自己的活动,没什么不好的。只不过呢,我是希望更多主办方能够对社会认知,有更多的文化自觉的反思,呼吁院线的影片不要不断刷新平庸恶劣的底线。

还有,我更希望在道义的维度上,纪录片、独立纪录片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在所有的影展当中,纪录片节、纪录片展,都是我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对中国社会,对民生,对所谓的社会底层,将会成为整个中国重要的历史文献,或者叫做影像建档,这个我是非常鼓励的。FIRST在各个角度能够提供帮助的,都会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

由于我们是一个比较正规的,同时也是常年举办影展的团队,所以,团队比较固定,也会有很多朋友会经常来问我,能不能接一些别的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微电影节。一般情况下,我都会问他,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如果是真诚的想为国产电影做一点贡献的话,我都会竭力帮助。如果,他只是与哪个地方政府有一点关系,想借此获利,我一般是不会提供帮助,只会告诉他,想好了再办,挺浪费光阴的。

中国没有成型的艺术院线,也就意味着没有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拓宽展映,让它变得主流?

就现在我的实践经验来看,艺术放映还行吧。因为,观众还是希望看到更多不一样的表达。所以呢,我还是觉得也不用过多地呼吁政府这个支持,那个支持,其实没有那么快。还是取决于各个机构的专业度的问题,当然,也要考虑怎么样让观众更多变成一种主动行为,所以FIRST今年推出了“主动放映、中国巡展”是让很多的大学生,包括学校、电影社团,他们进行主动申请,严格按照报名表、严格按照放映程序,然后来进行推进。

当组委会对所有的文件进行考核之后,发现,你合格。然后允许你去看片源,选择喜欢的影片,最后在你的学校、你的城市、或是一个图书馆、一个书店,都可以进行艺术电影的放映。所以,我认为,(艺术放映)市场还是要自己建立吧,由上到下,或者有下到上,或者由中间铺陈开来,都是办法,坚持去做,就会越来越好。艺术电影不会成为(影市的)主流,商业电影还是主流吧。不要过多地去批判它(商业电影)的娱乐功能。

只是不要(娱乐与艺术之间)过于失衡就好。不过,我还是认为,(艺术电影)没可能成为主流。所以,慢慢来就好。我还是特别有信心,我也觉得情况会越来越好。因为,从现在艺术电影推广的成效来看。可以说,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挺棒的,我很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场面(艺术电影越来越受欢迎)。

选片的标准是什么?会刻意回避商业片吗?

选片其实没有什么特定标准,尤其是针对处女作,太多的限制反而让它(入围影片的特质)变得单一。我认为,电影必须有灵魂、勇敢、有冒险精神、引人思考、让人回味,大概就这么几点吧。不会特意回避商业片,因为我从不把商业与艺术分开的,我还是倾向于选出好看的电影。因为,拍电影嘛,有的是为每个人拍的,迎合观众;有的是为一部分人拍,所谓的作者电影,小众电影。但是应该没有导演愿意去拍一些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可以理解的电影,创作者都是这样。我们作为“服务员”,当然应该做好服务,帮助他们去寻找自己观众,这是我觉得电影节特别要去做的事情。

今年会有哪些新亮点?

今年和往年差别不会特别大,依然还是会在选片体系、评价体系、放映体系做得更加健全和稳固。那另外,如果说有什么新的变化,就是有一个单元,叫做“西宁景象”。在电影节的十天里面,新近增加了一个单元,专门地关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青年电影,大概今年会选择6部左右,进行单独展映。西宁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所以我们也就有了可以关照到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方向。

另外,在电影节的十天里,今年的全景大师个展,是北野武。还有在“谁投”单元里,今年的创投会我们将会首次设立剧本奖金,七个剧本里有两个至少分别拿到一万美元的剧本奖金。

怎样实现盈利?

关于怎样实现盈利。现在到不是我特别考量的部分,我还是觉得活下来先,还是先把所有的板块做扎实。慢慢地,我相信它会保持平衡。电影节是一个NGO组织,所以它仍然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公众平台。未来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政府资源介入,当然还是要靠市场化运作,希望有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文化使命感企业和机构,能够加入到这样的阵营里来。

慢慢来,别着急,都别催我,慢慢做,就会越来越好。

对电影节的长远规划是怎样的?从形式到规模,是否有预期?

对于我来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长远的规划,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我只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做百年影展,现在才是第九年,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着呢。我没有什么特意的想法,我只是每一年做好当下的,同时学习前辈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就是这样。

对于一个刚起步的电影节,以及想要筹备做电影节的人,有哪些建议?

专业无他,专注而已。

猜你喜欢
影展西宁规则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青海西宁兰州格尔木往来更畅通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