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霞++俞翠玲++马史聪
【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院前急救患者创伤和意外死亡发病情况。健全老年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院前急救年龄大于50岁患者共计336例,对其发病原因,年龄段进行分析归类。结果:50岁以上老人遭遇创伤和意外死亡的几率无差异性。结论:50岁以上患者患病受社会、生物、心理三大因素影响,自身应加强安全管理,
【关键词】50岁以上;院前急救;健康管理;相关性研究
中国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达到29.2%,老年人长期照顾成为很多回家而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就2014年全县50岁以上患者院前患病情况对比分析,认为50岁以上老人遭遇创伤和意外死亡的几率无差异性。老年患者应充分发辉主观能动性,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学等干预技巧,监控和管理自理机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呼救“120”的50岁以上患者共336例,男性200例,女性136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93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创伤包括车祸、摔倒、外伤,意外死亡包括不明原因生理或病理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主要从年龄段、病因、病种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经卡方检验:X2=5.908,对应的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50岁-99岁患者遭遇创伤和意外死亡的几率相仿,安全管理问题及社会退休制度应关注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管理情况。
3、讨论
由于城市内交通工具所致交通事故的突发性,伤害多发性及损伤严重性的特点,使得50岁以上患者院前急救以创伤排名第一,因此,探讨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寻求各阶段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事故高发人群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取缔马路市场,严惩车辆违章停靠均己刻不容缓。同时,还应发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预防跌倒,一氧化碳中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