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自杀认识误区有几多

2016-01-07 19:26宋崇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阿芳抗抑郁琳琳

宋崇升

抑郁症发展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在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一70%是抑郁症患者。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之际,人们再度把目光聚焦到自杀这一沉重的话题上。本期我们约请心理专家解析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并请曾患有抑郁症的媒体人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防止抑郁自杀,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裨益。

一一编者

抑郁和自杀的关系,有时就像感冒和发烧的关系一样。发烧是感冒的症状之一,自杀也是抑郁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患有抑郁就一定会想要自杀。尽管如此,自杀作为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是不可忽视的。近些年来经过不断的宣传,广大民众对于预防自杀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预防因抑郁而产生的自杀,人们仍然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澄清。

误区一:重度抑郁才会自杀

“老师,我有个想法,觉得有些不对,想和您说说。”高一学生琳琳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微笑着:“老师,我想跳楼。”心理老师心里一惊,但还是很平和地问:“说说看,是怎么想的?”

琳琳依然微笑着,“我觉得跳楼就可以解脱了,就没有什么烦恼了。现在,我也说不清有什么具体的烦恼,但就是想从楼上跳下去。刚才我走到了实验楼的最高层,就想跳下去。在跨出去之前,我注意到楼下有一些大树。我想如果掉在树上,可能就死不了,还会被树枝划伤,样子可能很难看,所以就没跳。

心理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稍事安抚后,立即联系了琳琳的班主任和家长,并建议家长尽快带她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

琳琳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经过问诊及心理测评后,医生给出了一个初步诊断一一抑郁发作,于是建议她住院治疗。

现在,像琳琳这样,患有抑郁的青少年并不少见。其中一部分患者,就有过轻生的想法,有的甚至出现过自杀的行为。

很多人以为,只有重度抑郁才会自杀。其实不然,在抑郁症患者中,即使出现了自杀的想法(即自杀观念),很多人依然可以正常地学习、生活。这个现象在青少年中尤其明显。很多高中生、大学生患有抑郁后,仍照常上课,生活看上去也貌似正常。这和青少年的抑郁特点有关。典型的抑郁往往具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少语少动、兴趣减少、精力缺乏等特点,而青少年患者的抑郁症往往不典型,可能没有伤心、难过等强烈的情感体验,睡眠也未必会减少,饮食上可能也不会出现食欲差、没胃口等问题。很多抑郁的学生会表现为厌学、任性,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幼儿时期种种不愉快的经历,因此抱怨、指责父母等。

青少年中这种不典型的抑郁非常值得重视。因为越是这种不典型的抑郁,自杀成功的几率越大。因为此时患者的脑子还好用,行动力也可以,容易策划采取自杀的方法,并去一一实施。与此类似,很多经过治疗而抑郁症状有所减轻的患者,也具有这样的风险。这类患者自杀的观念依然存在,思考能力和行动力已经部分恢复,因而更有能力去按照之前的自杀想法而完成自杀。

误区二:抑郁会导致自杀,焦虑不会

阿芳是个年轻的妈妈,已经有了个7岁的女儿,去年又生了个儿子。儿女双全,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阿芳却觉得压力很大。大的孩子上小学了,小的孩子还在吃奶,阿芳总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孩子,担心大孩子成绩不好,担心帮着照看孩子的父亲会累病了。后来,阿芳在朋友的建议下去看了医生,被诊断为产后抑郁。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却忽略了阿芳的焦虑情绪。

阿芳服药一段时间后,抑郁确实有所减轻,但焦虑依然很明显。她心里总是惴惴不安,总是担心一些可怕的事情会发生。悲剧最后还是发生了,阿芳因不想再忍受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在厨房自缢身亡。

目前,很多综合医院的医生经过培训,对抑郁症都有一定了解,基本都能够采用抗抑郁药来对症治疗。但是,与抑郁经常伴随出现的焦虑有时会被忽略。

事实上,抑郁和焦虑常常相伴出现。特别是一些严重的抑郁,出现焦虑的可能性更大。抑郁是一种持续低落的心境,表现为情绪低落,感觉委屈、难过、痛苦等;而焦虑则是一种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的心情,轻则坐卧不宁、手足无措,重则产生大难临头的危急感。而且,焦虑症患者的主观体验非常敏锐和强烈,不仅会体验到七上八下、百爪挠心的感觉,还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手脚冰凉等感觉。这种感觉非常折磨人,有的患者因忍受不了而像阿芳那样选择自杀。如果说,抑郁是自杀的元凶,那么焦虑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帮凶。

误区三:“心病”有心理治疗就够了

小萍是个跨国公司的白领,一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但她听说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副作用都很大,怕吃了会变傻,或者产生药物依赖,于是找了位心理医生专门做心理治疗。尽管治疗称得上系统、专业,却未能取得如期的效果。一年后,小萍的抑郁更重了,还出现了轻生的想法。此时,心理医生不得不联系家属,建议其住院治疗。

有些人有这样一个逻辑:既然得了心理疾病,那就需要心理治疗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嘛,干吗要吃药呢?

其实,抑郁症虽然说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在本质上是有生物学改变的,比如脑内某些化学物质浓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通常需要药物干预。目前,精神科的很多药物都已更新换代,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也大为减轻,疗效大多比较可靠。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名人经过治疗之后,依然活跃在自己的舞台上。而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主要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模式,进而可以减轻抑郁。对于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不仅是首选,也是必须的。如果这类患者坚持只做心理治疗而拒绝药物治疗,那么出现自杀观念甚至是自杀行为的风险则大大增加。一念之差,就可能阴阳两隔了。

自杀与抑郁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够将抑郁症很好地加以识别、控制和处理,就为预防自杀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猜你喜欢
阿芳抗抑郁琳琳
前世姻缘
解读抑郁症的认知与治疗误区
牙印之谜
人靠衣装
树叶哭了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
抗抑郁药与自闭症
只是点点头
复婚
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