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1-07 13:14陈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精心设计、协同推进并进行实践检验。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途径及特色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实施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宁波大红鹰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确立了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首选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创建“四出、一练、一拓展”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为主线,以“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为支撑,以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为平台,以打造中小民营企业未来CEO的摇篮为目标,突出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培养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鉴于目前大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的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实践教学进行必要的审视和改革。

自2011年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以来,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抓手,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1 建立企校合作培养人才新机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培养人才机制,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1.1 建立合作机制,健全合作制度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企校合作,学院率先成立了“工商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时,学院先后签署了多项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协议等文件,这些措施为工商管理专业开展企校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 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开放的共建机制

为有效开展企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形式和共建机制上不断开拓新思路和新途径,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与多家国内企业围绕人才需求,加强了共建工科专业的合作,先后探索出了“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制培养”、“就业引导”、“项目引领”等多种合作模式。如学院与有关企业联合开设的“博洋班”、“诚达百货班”、“太平鸟班”等,企业根据发展需要提出未来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类型,学校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考虑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等,企校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学以致用。

1.3 建立了资源共享、工学结合机制

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与宁波博洋控股集团、如家集团、慈溪太平鸟物流公司、宁波诚达百货有限公司、宁波欧尚超市有限公司新星店等多家企业合作,企业方根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构建“基础+专业+综合”的三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参照该类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实验、实训、实践、及毕业论文)等环节的教学内容,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指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保障。校企进一步深化了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已相继与10多家企业签署了实践与实习基地,学校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书籍资料、员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利用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实习岗位,以及员工补助,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参与对学生的实习指导。

在人才培养上,尤其强调顶岗实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自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以来,合作企业安排了11级工商管理专业企管方向应届毕业学生47人综合实习,并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200余个“顶岗实习”岗位,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岗位性。另外校企共同进行教改,开发了一本《企业管理综合模拟》教材。这些企业利用产业优势为学校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场所、设备和资金资助,为实践教学的岗位性提供了保障。学校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实习场所、生产设备,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锻炼,使学生能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缩短了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素养与能力,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2 建立校内实验室共享开放机制,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一是发挥专业实验室的多样化功能,并与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提升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道路,利用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资源,搭建仿真企业平台,仿真的职业活动以及营造真实氛围,以达到缩短学校和社会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活动,自主设计实验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创新课题研究等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综合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实验教学的项目性,培养学生工程项目设计能力。项目性的实验也就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和提高实验质量的重要途径。學校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对实验室、工程中心进行提升,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第二,学生参与指导教师承担的企业课题研究项目;第三,高年级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实验教学的项目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项目设计能力。

3 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着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对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持续驱动下参与研究过程,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成立以来,工商管理专业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将推广实施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作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以立项的方式资助学生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尽早进入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研究,提高大学生创新的水平。立项范围包括创作类、文案类、发明类、设计类项目,应用性、创新性研究类项目,专业调研报告等。采用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与培养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自主调研、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及资料、分析处理数据、撰写调研报告或方案等。该计划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作风产生了良好效果。

4 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科技文化创新能力培养

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活动有助于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学以致用的学风;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的能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合理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和培植学生社团,搭建交流平台,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相当重视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活动,倡导增强此类活动参与的广泛性、普及性,使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活动植根于深厚的学生基础。

第一,学院进一步改革并完善了创新学分制度,出台了《大红鹰学院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健全了开展创新竞赛活动的体制,调动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学院按每15名学生配备1名导师的标准选聘专业导师,专业导师团队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业界兼职特聘教师组成,校内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业界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实践经验,导师之间的互动学习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有效结合,同时师生之间建立了固定、明确、连续的指导关系,导师围绕学生德育教育、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科技创新、企业实习等开展全方位指导。专业导师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学生也可申请参加相应导师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

第三,进一步构建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学科竞赛、科技文化活动节、成功企业家讲堂等活动组成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创新学科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根据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实际,努力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

参考文献:

[1]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

[2]佟绍成,于自强,李昕.构建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3]仝克勤,張永振,李水泉,赵志强,李杰.论构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

[4]于自强,佟绍成.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与实施——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8).

[5]谢小良,胡少华.商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实用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

陈虹(1982-)女,汉族,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构建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