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6-01-07 08:14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缺位同名知识分子



观点

别被朋友圈箍紧了生活

12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金山木的同名文章指出:荀子有名话:“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也就是说,知道或者不知道它,对人没有任何影响。朋友圈里很多的信息,其实都属于此类。尽管这些信息没什么用,但是按庄子的说法,这些信息恰好有无用之用,因为这是我们与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是刷出我们存在感的印记。在信息海洋中的游荡,有时我们只是需要一种从众带来的安全感。但是人就好像硬盘,冗余信息多了,总会有转速不足的迟钝感。因为这些信息存留在朋友圈,仿佛是我们“好朋友”的生活,相互的关注、点赞是应尽的义务。因而既无法真心地投入,又无法决绝地逃离。这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一种束缚感,有种精神被箍紧的感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把生活化繁为简。

年度网络正能量,你我不缺位

12月14日,四川在线网发表毛开云的同名文章指出:这段时间,“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百幅网络正能量图片”“百部网络正能量动漫音视频作品”“百项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2015年“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正在网络空间和人们的生活空间广泛传播,如果你是普通网民,请你不要缺位。作为当下的网民,对于“五个一百”的评选,最好不要缺位——哪怕只是投出一票,即使只是一句留言,抑或给出一个点赞,都是为年度网络正能量鼓与呼,都是在尽一个中国网民的责任,都是为中国和社会做贡献。年度网络正能量,你我不缺位。这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变成一种行动自觉。每一名中国人,无论你的网络能量大小,无论你现在是否触网,只要关注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就是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关注“五个一百”,支持“五个一百”,“五个一百”一定能在网络时代展现特别的风采、焕发耀眼的光彩!

文化传承是知识分子气节之根

12月17日《环球时报》发表李运启的同名文章指出: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坚贞不屈,看重自身节操的群体,尤其在国家遭遇入侵、面临覆亡的危急关头,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载之于史册的人和事,可谓连篇累牍,不绝如缕。但是在日本入侵中国之际,率先投敌的,却大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汪精卫、周佛海、章宗祥、陆宗舆、殷汝耕、周作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留日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变节为汉奸,心甘情愿地为日本人卖命?这恐怕与他们在日本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苟欲灭一民族,必先灭其文化。”一个民族失去文化上的归依,必然导致凝聚力的丧失;而一个人失去了文化上的归依,离汉奸便只一步之遥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在国破家亡之际,面对威逼利诱,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支撑他们内心世界的无疑是他们从小浸染其中,视之比生命更可宝贵的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缺位同名知识分子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同名
保证学生睡眠,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缺位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三 人 行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父爱不容缺位,任性盲目的母爱万箭穿心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1期

军营文化天地的其它文章
人物
事件
戍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