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伟 李蒙
摘 要:在分析了国内外MOOC平台目标与地方应用型高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引入MOOC教学方式与建设校本课程MOOC平台的必要性,设计了建设校本课程MOOC平台的组织架构,讨论了课程重新设计的方法与思路,探索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开展MOOC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地方高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9-0033-03
一、引言
从2008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这个词诞生,到2012年全球慕课平台的大规模上线,再到2013年慕课教学方式在中国爆炸式发展,时至今日国内各大名校也都在布局自己的MOOC教育。如清华大学有教育部的大力资助,又有自身的名师优势,自建MOOC平台的同时还在国外MOOC平台发布本校课程。其他985 、211高校在没有大量资金注入的情况下,则通过课程联盟的方式进行MOOC教育的推广。而作为普通地方应用型高校面对慕课教育汹涌而来的局面该如何选择与应对,是一个亟待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MOOC教育最先出现的模式是名校+名师,大规模资本运作。以国外的Edx为例是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各投资三千万美元,投入名师名课打造的MOOC平台[1]。而地方应用型高校无论是办学名气、师资及资金都不具备开展MOOC平台教学的条件,然而MOOC教学所带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所期望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MOOC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MOOC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开展MOOC平台教学,首先应该明确其目标。国外MOOC平台以三驾马车Edx、Coursera、Udacity为研究对象。Edx慕课平台的目标:为每一个人提供便利的教育途径,提升校内与在线教学教与学的质量,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Coursera的目标:免费学习全世界最好的在线课程。Udacity的目标: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基本人权,旨在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职业素养。清华大学主导的学堂在线的目标:致力于通过来自国内外一流名校开设的免费网络学习课程,为公众提供系统的高等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MOOC课程联盟的目标:联盟将整合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对上述MOOC平台目标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主导的慕课平台一半以上的动因是为了“提升自身知名度、扩大招生”,其他动因主要是为了“创新教学方法的实验”、“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机会”等[2]。参考国内外MOOC平台的目标,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实践情况可以将MOOC教学的目标确定为: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根据时代发展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的能力。
地方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特点往往是师资力量相对短缺、师资结构不甚合理、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亟待改革与创新、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存在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而MOOC教学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创新的授课方式、灵活的考核与评价机制都能有效倒逼高校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MOOC平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引导者,同时将学习探索与监控的责任也从教师主导转为学生主导,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MOOC平台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有力抓手,具有重大意义。
三、MOOC教学平台的组织架构与课程设计
MOOC教学平台建设不同一般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其建设、管理及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学校要建立通过相应的组织架构来确保MOOC教学平台运转。课程组完成课程原始资料建设、课程设计与课程业务服务工作;信息技术中心完成课程资料电子化、按视频公开课标准进行视频录制及最后的网络平台课程资源发布;图书馆负责课程原始资料与电子资源的版权审查,避免上线发布导致不必要的版权纠纷;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审核;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整个课程的质量监控、反馈,确保教学效果。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稳定高效的组织架构是MOOC教学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3],具体如图所示。
MOOC教学平台建设中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重新规划课程知识点的关键。MOOC教学是网络教学的延伸,在网络时代知识的获取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已经慢慢弱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任何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MOOC平台课程设计环节要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MOOC课程设计,课程授课环节要把相关知识点尽量客观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而不增加过多的个人理解与价值判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该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地建构出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因此课程设计一定是围绕知识点展开,首先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所要涉及的知识点、设计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考核方式、如何围绕知识点开展课程互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支持设计、课程补充材料设计等。全面完整的课程重新设计是开设好MOOC课程的基础[4]。
MOOC教学知识点呈现不同于简单面授环节设计,传统的授课环节是面对面进行,教师很容易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适时重复并强化。而MOOC知识点呈现需要教师语言简练、准确、生动有吸引力,并且要根据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统计规律,将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这对教师往往是一个新的挑战[5]。教师要构建课程知识点的体系模型、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准确描述、对知识点核心概念的导入及内化方法进行设计[6]。
MOOC教学考核与评价也具有自身特点,考核方式设计要紧扣知识点展开,要把握考核评价的及时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评价方法要有效考察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而非记忆能力;要有效考察学生对知识点内涵的理解;要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知识建构;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有助于产生形成性评价而非结论性评价。
MOOC教学也要通过翻转课堂形式或网上讨论区形式开展教学互动,这个环节的设计也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知识点设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控制讨论范围、把握讨论节奏、通过讨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把以教为主导的课堂向以学为主转变,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7]。
课程教学团队要通过网络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支持。提供网络答疑;组织网络专题讨论;组织课程补充材料的分布,课程补充材料既要涵盖知识点,又要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延展空间,便于学生通过补充材料,自觉建构完整知识体系,有效将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与课程补充材料实现学生差异化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知识结构与经验探索的新知识领域。
四、我校开展MOOC教学的探索
根据MOOC教学的发展特点及我校MOOC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开展MOOC教学的建设策略与路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引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优化本校课程结构、培养师资队伍、引导先进教学理念、借助外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荐校本MOOC课程建设;其次加强校本MOOC课程资源建设有利于整合校内优质课程资源、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体现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有利于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与行业的能力。建设步骤以通识课程为切入点开展MOOC 教学,通识课程对知识体系结构连贯性要求较低,且是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的短板,且教学过程面向全校,有助于将MOOC教学理念在广大师生中进行推广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MOOC、熟悉MOOC,为在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开展MOOC教学奠定基础。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结构有待优化、学生数量多、教师相对缺乏、教学水平亟待提升的特点,我校MOOC教学的途径是:首先引进两家整合了国内高校课程资源的商业化公司,以通识课程为试点推行MOOC教学模式,通过选配校内指导教师,引导校内教师熟悉MOOC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同时通过通识课程招标建设方式,进行校本课程建设,建立校本MOOC课程资源,同时在原有网络课程资源中进行课程优选,补充校本MOOC课程资源;并以Edx开放的源码在本校部署MOOC管理平台,将校本通识课招标建设课程及改进后的校内网络课程部署在该平台,实现校本课程建设与校外课程资源引进并行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校外优质课程资源与先进教学方法,倒逼校本课程改进与提高。校本课程建设避免了高校培养目标千校一面及课程资源过分依赖商业化平台的不足。
五、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MOOC教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高校师资短缺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升了地方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水平;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新知的能力;通过自有平台建设固化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在服务校内教学的同时为服务地方与行业提供了优质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2]张超.美国网络高等教育“极化”现象解读——基于斯隆联盟2013年度报告的分析[J].开发教育研究,2014, 20(3):71-78.
[3]许敏骥.爱丁堡大学的MOOC组织方式[J].中国教育网络,2014 (6):68.
[4]叶兆宁.MOOC内容的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教育,2014(8):54-55.
[5]张岸,汪岩.MOOC环境下视频资源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14,13(6):162-164.
[6]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5-7.
[7]龚宝成,李孔胜.“慕课”冲击与高等教育厘革趋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研究探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2):101-105.
(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