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民
当前,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日益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实施策略,拓宽德育途径,改进德育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任职无锡市港下中学(以下简称“港中”)校长期间,笔者主持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红豆情缘》(无锡市德育校本课程一等奖),回顾总结教材的编写过程,深感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突出“养德”、兼顾“校本”,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校本化相统一的原则。
一、课程资源挖掘要接近“地气”,体现校本化
课程资源挖掘要接近“地气”,就要从地方的资源禀赋、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与生活经验交汇点去探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与学校比邻的的本土著名民营企业,红豆集团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优势。红豆集团强大的影响力、丰厚的企业文化、较高的知名度,都让红豆集团在师生中的的形象更立体、更丰满、更可信。
笔者在审慎思考、研究后认为:红豆集团内涵深厚的企业文化正是我们可以移植利用的优秀本土德育资源,应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并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港中的教师有能力挖掘整理红豆的文化精神,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红豆情缘》;港中的学子在红豆这个具体、鲜活的身边典型的文化浸润下,能够更好地涵养道德、净化心灵、健康成长。
二、主题确定要坚持价值引领,体现思想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确定课程主题时,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校本德育教材的思想性,把《红豆情缘》整合为10章,主题分别为文化制胜、志存高远、心怀感恩、诚信做人、敬业奉献、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红色品格、绿色品格、提升学力。以“文化制胜”为例,集团董事长周耀庭认为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红豆情文化”诠释为:红豆是情的象征,红豆集团的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情文化,是爱与奉献。对外,“红豆”是向消费者、社会公众表达的一份美好情感,其文化内涵包括:对爱情的忠贞,对亲人的相思,对团圆的期盼,对智慧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对社会的回馈;对内,则表现为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职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使之升华出一种“诚信、创新、奉献、卓越”的“红豆”精神。
又如,红豆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红豆人把诚信作为立业的基石。诚信意味着:
对客户:尊重、理解,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在质量上下硬功夫、苦功夫,向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对合作方:与合作方建立良好关系,长期合作,考虑他们的利益,不能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不拖欠货款,遵守合同,平等沟通,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严禁参股供应、厂长供应、亲属供应、关系供应、回扣供应、霸道供应等六种供应。
对员工:严格执行劳动合同,严守对员工的承诺。尊重和爱护员工,不断提高员工薪资和福利待遇,建立公平公正的内部竞争环境,促进员工成长。
对社会:守法经营,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选取与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诚信”主题,红豆集团对于“诚信”的阐释,对于客户、合作方、员工、社会等不同客体的责任与承诺,不正是孩子们应该努力学习的榜样吗?体悟红豆集团核心价值之一的“诚信”内涵,我们将其可贵、可敬的品质“迁移”到校园生活中,转化为对学生“诚信”的行为要求,即学习上—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人际交往上—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撒谎……进一步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了校本德育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三、内容呈现要力求生动活泼,体现人文性
《红豆情缘》每一章都由五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生活在线”,由生活事件或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经典寓言等引发问题;第二板块“红豆经典”,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主要选取了红豆集团的经典案例与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第三板块“知识链接”,除了介绍红豆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外,还有一些名词、术语的注释,是对第二板块的延伸与补充;第四板块“拓展阅读”,由格言警语、历史典故、人物介绍等栏目,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举一反三;第五板块“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后对问题进行探讨,将思想品德的知识内化为情感、信念,拓展到课堂之外的体悟、探究和实践。同时,我们结合内容穿插了大量的照片、寓言故事等,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另外,课程将“红豆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仪四礼”融入其中,紧跟时代步伐,内容鲜活,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有机衔接,以利于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这或许就是我们追求的德育校本课程的人文魅力所在。
四、拓展延伸要注重主体探究,体现实践性
《红豆情缘》在编写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探究实践内容的整合,如在以第一章“文化制胜”之“探究平台”,我们引用《比流失更可怕的是无知》一文,从亚洲某国将中国“端午节”列入国家文化名录,准备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和非口头物质遗产代表作”谈起,说到了我国“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艺人急剧减少,民间文化形态迅速消亡,民间艺术日渐衰落。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打败了皮影戏。种种现象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商业化大潮的迅猛和人们的急功近利,更重要的是在表明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的缺失。”“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者,是因为有文化在。如今,他国染指我们文化遗产的企图日益显露,如果只是坐而空谈发扬,而无实际行动的应对,怎能理直气壮地称是一个中国人?”进而设计了两个问题:①对于“抢注”一事,你有何感想?以此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解读)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流失的严峻性,激发学生们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②了解了红豆集团在振兴传统文化上的贡献,你觉得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该做些什么?红豆集团在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的同时,的确是实实在在地为振兴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寻找“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该做些什么”的答案,答案是开放的,学习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多元,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
德育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和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笔者认为:要立足校本实际,充分挖掘整理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资源,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校本教材,为初中学生未来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