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专家:房欲飞
早教专家,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早期阅读推广人,现供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一直有着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爱女桐桐诞生之后,遂把她当“课题”来“研究”,学习、工作、育儿之间隙坚持撰文分享教养心得,受邀为多家婴幼教育杂志供稿,著有《从“零”开始做父母》等。
3岁的儿子特别喜欢重复看动画片、图画书,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为何会这样?
A:一般来说,孩子的心智或动作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在新奇感的作用下,自发地进行使用,形成成人眼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小孩子认知学习的一个特点,他们需要一遍一遍加工记忆,才能把每一个具体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面对熟悉的事物,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和掌控感,体会到内心的快乐。随着孩子的意愿就好了,不用任何干预。
女儿1岁多了,一直是我亲手带大的,特别黏我。最近,我重返职场,每天早晨出门去上班,她都会哭着闹着不让我走。无奈之下,我只好趁她不注意时悄悄离开家。请问,我这样做好吗?
A:您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因怕被黏住而悄悄离开的做法,的确不大可取。试想,在孩子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转身找妈妈时,却发现您已经不见了,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我想最可能的反应是:妈妈随时都可能悄然消失,太让人难过了,以后我一定黏好妈妈!也就是说,悄悄离开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黏人的问题,还可能让孩子把您看得更紧,如果您为了顺利脱身继续采取悄悄离开的办法,孩子也许会默默接受现实,但他们的安全感却可能受到伤害。孩子可能会因此发现:原来最爱的妈妈也会欺骗我,太让人伤心了!连最亲的人都不值得信任,还有谁值得相信呢?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也许就由此来源。
所以,再怕孩子黏您,您也要注意跟孩子说再见,甚至跟孩子讲清楚离开的理由,孩子听不懂也没关系,从您的肢体表情中,孩子会感受到您的诚意,她的分离焦虑或许会因此爆发,但也会在哭泣中修复,而且,这样的眼泪,是她成长必要的代价,她虽然流下您不愿意看到的泪水,却会从中逐渐学会接受妈妈不可能永远陪着自己的事实,从而得到心灵的成长!而悄悄离开所带来的情感伤害,远远比泪水来得可怕!
儿子见到邻居、熟人很认生,无论我怎么引导,他都不爱打招呼。家里来客人时,他也总是不爱搭理人家,或者直接躲起来。如何才能让儿子活泼开朗一些?
A:看得出您的困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那就是孩子见到别人,应该打招呼,其实这在很多宝宝那里,都是很难达成的期待,因为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更多地,他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比较随意、率性,也比较情绪化,不想打招呼就是不想打,成人逼得紧了,躲起来了也是很自然的。所以,适当调整您对孩子的期待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引导,如果能够排除孩子天生就是内向性情和特定情境之下的情绪原因,您可以反思一下平时是否做好了文明礼貌的示范和指点工作,而不是只提要求却没有教孩子如何跟别人打招呼。
如果家长做了示范和指导孩子依然不喜欢打招呼,就要考虑是否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太低了。因为自我价值感高低不同的孩子面对他人时反应是不一样的,一个确信自己可爱的孩子,会非常自信地跟别人交流互动,而对自身持否定态度的孩子,则可能因为怕遭到拒绝而变得退缩。明白了这一点,您不妨从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增强孩子内在的力量做起,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给孩子正面的反馈,让孩子在赏识教育中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还可以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给孩子提供学习各种本领的机会,让孩子积累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增强掌控局面的力量,这样遇到陌生人就不容易退缩了。
“我要好吃的,我要飞机,我要小车车……”3岁的儿子是“要多多”,每次去超市看到喜欢的东西总会要个不停。如何帮助儿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A:孩子贪心时家长不知道如何处理,源于看不懂孩子贪心背后的心理动机,不明白孩子为何要了这还想要那。如果能够觉察到孩子贪心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问题的处理或许就简单得多:
1.亲子活动过少导致的贪心不足。
孩如果家长提供的亲子活动过少,或者为了做自己的事情,经常塞给孩子一堆东西来行使保姆的功能,孩子就容易在喜欢的东西中寻求安慰。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提供丰富的亲子活动或进行更有效的陪伴。
2.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的贪心不足。
孩如果孩子拿到了想买的东西却不珍惜,或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则可以考虑孩子在用玩具等东西来补偿其他方面的欲求,比如,得不到满足的情感,内心的失落与寂寞等等。由于这种对玩具的贪恋不过是对内心欲求的补偿,无论拿到多少玩具,他的内心需求都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多给孩子适合其心理需求的爱。
3.家长过于宠爱导致的贪心。
孩子无节制地索要新玩具的习惯也可能是家长惯出来的,因为家长不舍得拒绝孩子,百依百顺,那么孩子也会习惯性地任性索取。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妨事先跟孩子商议个君子协定,明确购买玩具的条件,比如,每个月不能超过几个、不能超过家庭预算、要能说出需要的正当理由等等。如果孩子不喜欢这种事先的约定,则进行事后的约定,比如,买玩具可以,但买的每一个玩具,都要玩10天以上,如果玩不满10天,下次的购买要求就要被拒绝等。此外,如果孩子喜欢听故事或者看书,还可以结合孩子的这一喜好,把对贪心的教育融入到故事或主题绘本阅读中,以孩子能够接受的形式具体呈现贪心的后果,让孩子明白知足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