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家门前来了一个乞丐。他想讨一点钱,但大人们只愿意给他一点米。他被赶走后,我偷偷从床底掏出存了好些日子的零钱,跑出门去追上他。我把钱放到他的手心,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掌心纷乱的、灰黑的纹路。
他朝我点点头,喉咙抖动着,像要发出什么声音,但没有发出来。我赶紧跑了,跑了好远,又停下来,看着他。他慢慢往前走去,背影消失在清晨的红光中。
我能改变什么吗?站在那里,我呆呆地想。我一个人根本不能改变什么。无法改变别人的眼光,也无法改变他的生活。我只能为他存一点小小的零钱。
长大后,在城市的天桥或路边也常看到乞丐。我习惯随身带硬币,放进他们的钱罐里。后来,有人告诉我,不用给了,都是假的乞丐。他们说,这种现象背后有庞杂的社会原因。
我不明白,乞丐还有真假吗?一种乞求,和另一种乞求,都是在乞求吧。
但我一个人依然不能够改变什么。不能改变别人的争议,也不能改变那份悲哀背后可能的贪欲、残忍和肮脏。我只能在那一刻,给出一份小小的回应。
数年前,我在地铁里偶遇一位乞丐。他趴在木板上前行。车厢里的人纷纷避让。我把零钱放到他胸前小木盒里时,他合起双手,向我微微点头致意。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被净化了。我想,当乞丐向我们寻求什么时,我们给予的回应,或许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寻求——回应”,大概可以像链条一样,连接起社会齿轮中的悲哀与救赎。因为我们也处在社会之中。正是许多个我们,构成了社会。
写《旧日之书》,就是为了轻声地回答自己这些问题吧。
小时候,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真相中,总有残酷的事实,总有弱者的位置。渺小的我,无力去弥合那些创伤,也无法去真正厘清庞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写出这份悲哀的基本存在,以及我对它始终如一的在意。
所以,在《旧日之书》中,会有那个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她从不问为什么,只是给出自己手中的硬币。
我也幻想,会不会有一只未来的手垂悬在上空,慈悲地俯视着这一切。或许有一天,他也会轻轻移动手指,改变我们的某个行为,就像移动一颗棋子,就像在《旧日之书》中想象的那样——旧日卡带中的某个段落被悄然改写,减去了一丝悲哀,增添了一丝希望。
然后,木纹卡带会被推动着,继续向前旋转,唱出稍微温暖一些的音乐。
作者档案
星子,原名吴俊杰,1991年6月生于安徽,中国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法学理论硕士。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散文诗》《当代小说》等。小说《艾烟》获第一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铜葵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