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正畸修复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牙周袋深度、覆牙合及前牙覆盖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前牙显著内收, 且口唇倾斜状态显著改善, 治疗前后中颌骨间及牙间角度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畸修复方式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正畸修复;牙周病;前牙移位;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60
前牙移位为口腔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牙周病是导致前牙移位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 该病患者多伴有前牙唇散开、脱落现象, 对患者的健康及外貌美观性的影响极大, 开展有效的治疗进行改善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为探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对58例行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男27例, 女31例, 年龄25~52岁, 平均年龄(36.6±6.6)岁。
1. 2 方法 先给予患者常规牙周处理, 治疗前嘱咐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健康, 并对龋齿进行处理, 确保牙齿根面平整、清洁, 将不良修复体清除, 并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药物处理, 患者牙周组织炎症消失后实施正畸修复处理。具体方法为:58例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正处理, 磨牙粘结颊面管, 无需使用带环, 将方脱槽置于前牙靠近牙龈部位, 粘结后进行排齐处理, 可先利用钛-镍圆丝进行处理, 然后借助多曲唇弓或澳丝对上下前牙进行压低, 压低后对尖牙进行结扎处理, 处理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支撑力度, 并将橡皮链置于尖牙间, 对前牙进行内收, 适当对正畸力进行调整, 连续治疗6~10个月, 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进行1次检查, 治疗完成后利用改良式Hawley舌侧固定器进行固定。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覆牙合及前牙覆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颌固件及牙间角度差, 包括面角(NP-FH)、上下齿槽座角(AB-NPg)、颌凸角(NA-PgA)、下颌平面角(MP-FH)、牙合平面角(OP-FH)、Y轴角(SGn-FH)、上下中切牙夹角(U1-L1)、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角(L1-MP)、下中切牙与牙平面夹角(L1-OP)、上中切牙凸距(U1-Apg)。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覆牙合及前牙覆盖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前后中颌固件及牙间角度差比较 治疗后患者前牙显著内收, 且口唇倾斜状态显著改善, 治疗前后中颌骨间及牙间角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周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口腔科疾病, 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种, 该病患者患侧牙龈组织多伴有异常萎缩现象, 且可见明显牙槽骨吸收及前牙唇散开现象, 并会对患者牙周组织造成极大影响, 严重时者甚至可见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 这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现象[1]。研究显示牙齿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牙周组织进行维持, 同时也会受牙槽骨高度的影响, 一旦牙周组织发生较为明显的病例改变则极易引起前牙移位。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不仅会给患者正常的口腔功能造成影响, 而且会影响患者外表美观性, 甚至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及时开展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2]。然而单纯的对牙周病进行处理不仅难以改善前牙移位畸形现象, 而且还可能会引起牙周病复发[3]。因此, 临床上仍需继续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正畸修复方式逐渐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及认可。
本研究在对牙周病进行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正畸修复方式对前牙移位现象进行处理, 通过正畸内收、压入散开患牙等方式可有效地对前牙畸形咬合现象进行处理, 促进其覆盖关系恢复;同时通过对正畸舌侧固定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其咬合的稳定性, 有利于减少牙齿松动现象, 进而可避免牙齿拔除;从而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故而逐渐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后周袋深度、覆牙合及前牙覆盖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 前牙显著内收, 且口唇倾斜状态显著改善, 治疗前后中颌骨间及牙间角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正畸修复方式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晓华.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国医疗美容, 2014, 4(6):209.
[2] 杨瑾.口腔正畸治疗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72-73.
[3] 吕吉训.口腔正畸治疗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8):184-185.
[收稿日期: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