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麟
美国军人配偶福利政策探析
黄 麟
内容提要:作为提升军队战斗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军向来重视军人配偶福利工作。本文从美国军人配偶就业保障支持、军人配偶再教育以及军人配偶福利制度三个方面对美军配偶福利政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世界军事 福利政策 [美军]
作者:黄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系硕士研究生
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军队建设过程中,军人配偶无疑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做好军人配偶工作,是保证军人安心工作、缓解军人后顾之忧、提升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有力保证。
在美国,军属工作一直是军队工作的重点。1983 年7月召开的美军第一届陆军总部计划大会上,陆军参谋长宣读了《陆军家庭工作白皮书》,正式阐明陆军有关家庭工作的立场。《白皮书》强调:“陆军和陆军家属之间存在着一种伙伴关系,陆军独特的任务、服役的概念和陆军成员的生活方式,都影响着这种伙伴关系的性质。为达到建立一种牢固伙伴关系的目标,陆军始终努力保证为军人家庭提供足够的支援,以促进军人家庭的幸福生活,培养军人家庭的社区意识,成为加强陆军与军人家庭之间相互支持的纽带。”美国国防部负责军人家庭事务的单位是“家庭政策办公室”(the Office of Family Policy),该单位的核心理念是:“人员是国防部最大的资源,我们必须是资源的服务者,我们必须是提升军人能力与自信,成功与进步的关键。这一基础是军人家庭安好。”近年来,美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更加细化军人配偶工作,为军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不少经验做法值得我军借鉴。
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军中约有1/7现役军人在参军入伍时已经结婚成家,在军队服役8年以上的现役军人中约有3/4已婚并且拥有子女。在已婚家庭中,仅有37%的军人家属随军人一同居住在驻地,其余63%的军属居住在美国境内4000余个社区中。在大约500万美国军人亲属中,有1/4没有工作;而在已经拥有工作的军人配偶中,由于频繁的调动迁移,工资收入也远远少于拥有固定工作的员工。在美国,通常情况下,一名新员工刚刚入职的工资大约只是同岗位已经工作几年的老员工的2/3。军属则因军官配偶更换驻地不得不经常更换工作,有的甚至在3年之内更换4次工作,这使得军人家属的收入水平大大降低。针对美国军属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美国国防部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项目,对军属就业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1.个人职业发展账户(My Career Advancement Account,下简称MyCAA)。该项目始于2010年10月,是由国防部提供资金支持,旨在帮助军人配偶获得相关职业的学历教育、资历证书的项目。
由于经常随配偶更换驻地,很多美军家属经常变换工作,因此其在就业过程中,很少有人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并总是把时间精力花费在随军迁移后重新找工作上;很多人无法找到全日制工作,只能找一些兼职或是仅仅工作几小时的工作;在已经拥有就业岗位的军属中间,有大约1/3的军属没有充分就业。而且,美军家属对于重新进校园深造没有太大兴趣。针对以上情况,MyCAA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1)资金援助。美国教育部专门设立联邦助学金资助军属就学。在军队服役6年以上的军人可以将自己的“后9·11军人教育福利援助”(Post-9/11 GI Bill)转让给其配偶。国家、教育机构和私人企业也会资助军人家属完成高等教育。军人家属可以通过军事统一资源(Military One Source)寻找美国国防部军人家属就业中心的就业指导顾问,并通过其公证申请MyCAA提供的高等教育援助经费。
(2)子女保育服务。美军中有将近200万未成年军人子女,因为家长频繁调动工作,子女们在幼儿园至高中这段时间内平均要更换6~9次学校。这无疑对孩子的保育和基础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MyCAA将根据资源库进行判断,向接受资助并已经入学的军属提供可行的子女托管方案。MyCAA还和有合作伙伴协议的高校商议,为军人子女提供就近的托儿所,并使等待入托的军人子女享有优先入学权。如果托儿所是MyCAA合作伙伴,也将减免部分入托学费,并为军人子女提供一些奖学金。
(3)课程模式。除了时常随军人更换驻地、交通不便利、学校位置偏僻以外,上课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冲突也是军属入学深造的障碍。鉴于此,MyCAA与合作院校商议,专门为军属安排了一些线上课程。除去一些需要在现地由老师指导、自己动手操作的课程外,不少专业课程军属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课堂学习。
(4)军属就业。MyCAA帮助受教育资助的军属搜集就业信息、制定个人简历、准备工作面试,并帮助其联系在合作企业公司实习。实习工作既为军属增加了工作经验,有助于再就业,且实习期间的工资也能补贴军人的家庭用度。
2.“蓝星家庭”计划(Blue Star Families,下简称BSF计划)。该计划是政府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通过招募一些志愿者深入驻地的各军人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家庭和军属的需求,做好美军同驻地社区的联络工作、寻找资源、解决困难,帮助军属在社区中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BSF计划还向全社会募捐,广泛宣传军人家庭以及军属的困难,强调他们为国家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募集来的资金以实物的形式赠送给“蓝星”军人家庭,并用于维持BSF计划的日常运营工作。
美军“2015年度军队生活方式调查”数据显示,40%的军属在就业过程中因为军属身份求职遇到困难;在自我创业的军属中,有1/4的军属自己创业,48%的军属正在寻求创业契机,28%的军属通过担任顾问来赚取收入。BSF计划邀请军属注册加入其官方网站,并组织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让军属们相互认识、交流,分享就业信息。针对军属各种状况,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即通过导师帮助军属撰写个人求职简历,使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建立人脉网,为军属寻找各式各样合适的工作,例如提供灵活性较大的工作或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等等。建立良好的军地协作模式,同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众多公司达成协议,为军人配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建立Military Spouse Career Center网站,军属们可以查找到相关的企业技能培训,也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简历,向相关企业进行投递。
由于许多军属随军后住地不断转移,放弃了很多进入高校深造机会。为了提高军属受教育水平,使其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美军特地提供了一些再教育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职业教育。该项目着重于教会军属特定的职业技能,由社区学校或是技术类院校承担教学任务。军属根据相关要求选择院校。
2.联合培养学位。联合培养学位主要涉及一个领域的初级专业教育。由社区大学提供课程,学制通常为2年,至少要修满20门课程。
3.学士学位。课程学制4年,至少要修满40门专业课程,之后可以被授予文学学士或理学学士学位。
4.高级学位。如果想进一步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特别是医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的,美军多鼓励军属继续深造。
美军出台了一系列项目并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军属接受再教育。比如,同一些院校合作开设大量的线上课程,并在一些大型驻地周围开设学校的分院,以方便军属修满学分顺利毕业。同教育部达成协议,由教育部每年出资数十亿美元资助军属上学,并开设名目繁多的仅仅针对军属的奖学金项目。例如:军人遗属能在配偶牺牲之后享受长达20年的教育资助;如果牺牲的军人之前从未享受《军人安置法》中的福利政策,则由其亲属享有该福利,最长可达15年。
1.婚姻福利制度。美军的MWR(U.S Army Family and Morale, Welfare and Recreation Programs)是面向全体军人以及家属提供婚姻福利保障的计划。当一位军人结婚时,可以在遍布美国各州及海外驻地的上百个美军MWR基地之一处举行婚礼。在军人的婚礼上,所有军人都要身着礼服、佩戴勋章,并用军刀切开婚礼蛋糕。军人配偶若是地方人员,其个人信息将被录入国防资格登记报告系统,并可领取到一张由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军人眷属身份卡,持卡可以享受军属医疗、教育,以及军内优惠商品购买等福利。
2.社会对军人家庭的支持。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军人配偶所做奉献表示感谢,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一系列军人家庭节日。例如,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被定为“军人配偶日”;美国国防部将每年4月定为“军人子女月”,并开展全国性的表彰和庆祝活动;每年的11月11日为“退伍军人节”,放假一天,在各城市举行规模盛大的游行纪念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军人家庭,美国国防部于1991年 10月1日成立了军需服务社(the Defense Commissary Agency,下简称为:DeCA)。该服务社旨在为军人家庭提供价格低廉品质好的生活用品,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在全世界拥有273个分社,主要分布于北美和太平洋地区,以及欧洲地区。DeCA承诺,如果美军家属在30天内发现所购货物在相同地区其他超市价格更加便宜,将为其补齐差价。据统计,2004财年,相比于其他大型超市货物价格,DeCA帮助军人家庭节省了32.1%的开支。
通过以上措施,美军帮助军人家庭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为稳定军心、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ames Hosek, Beth Asch, C. Christine Fair, Craig Martin, Michael Mattock, Married to the Military, 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 2002:iii.
[2]Seals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Strengthening Our Military Families: Meeting America’s Commitment,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January 14, 2011, p1.
[3]Janet I Farley, Jobs and the Military Spouse,2004:p35.
[4]Esther M. Friedman, Laura L. Miller, Sarah E.Evans, Advancing the Careers of Military Spouses, Rand Corporation, 2015: iii/ xiv / xv.
[5]http://archive.defense.gov/home/features/2014/ 1114_familysupport/
[6]https://bluestarfam.org
[7]Military Family Lifestyle Survey,p31.
[8]http://www.defense.gov/News-Article-View/ Article/626518/employers-commit-to-hiring-militaryspouses
[9]http://www.militaryonesource.mil/educationand-employment/spouse-education-and-careeropportunites?content_id=281037
[10]http://www.armymwr.com/installation/default.aspx
[11]Defense Commissary Agency,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Report, Fiscal Year 2004,11.
(责任编辑:何 荷)
中图分类号: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4-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