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念孙
经朋友推荐,最近读到老藤的中篇小说《无雨辽西》(《中国铁路文艺》2015年第1期,《小说选刊》2015年第4期)。就题材言,该作无疑写的是官场,却与官场小说的写作套路迥然相异。官场小说多半离不开权谋算计、争权夺利、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描写,但《无雨辽西》与这一切无关,落墨之处甚至恰恰相反。作者笔触所及,多是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关爱,深入田间地头的考察调研,厅长秉公办事的正直无私。然而,正是在这一切看似张扬官场“正能量”的刻画中,透视和凸显了官场肌体的癌细胞,于我们不知不觉中正在滋生、蔓延,乃至发生可怕的病变……
小说写的是省救灾办对辽西一个贫困县遭遇极度旱灾的处理过程。大学毕业分配到省救灾办工作的小丁很想为家乡做点事,接到家乡榆洲紧急救灾报告,赶忙呈送南处长拿处理意见,不想被一句“放桌上吧”打发后,便了无下文。再次接到榆洲救灾报告及吴县长“家乡十几万受灾乡亲都眼巴巴张嘴等食”的电话叮咛,小丁改变进呈策略,针对南处长注重养生并为患痛风病苦恼的特点,请他去榆洲泡温泉以缓解痛风病苦,顺路察看一下灾情。这一招果然灵验,南处长一行终于在奥迪轿车中奔驰数百公里,大驾莅临旱得冒烟的榆洲。灾情严重一目了然,令人揪心,南处长酒桌上即拍板下拨转产救助资金三百五十万。返回省城,陪同南处长考察的张燕、小丁很快起草灾情报告,经南处长同意后上报厅领导最终审批。没想到主管救灾工作的贾副主任接到报告后并没有大笔一挥,而是利用周六时间,没有惊动地方官员,单独带司机去榆洲察看灾情。
此时,久旱的辽西大地已下一场透雨,几近枯萎的苞米逢甘霖爆发惊人生命力,几天时间转眼变得绿油油一派生机。带着眼见苞米茁壮生长的事实,贾主任一上班就召集南处长及张燕、小丁开会,问题提得很尖锐:“你们报告中说榆洲苗枯地裂,旱象严重,可我看到的却是满目绿野,欣欣向荣,难道说我眼睛有问题吗?”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报告没批,南处长及张燕等还受到训责。小丁不甘心家乡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希望南处长帮忙力陈灾情,说服贾主任:榆洲这次遭际的旱灾是“掐脖子旱”,在苞米抽穗的二十多天里未下一滴雨,这几天雨水多虽恢复了长势,却只长秸秆不结穗子,毫无收成!南处长知道这是实情,却训斥小丁道:“你懂还是主任懂?你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时候都要以领导意志为意志,不要自以为是。你们年纪轻轻的,不像我一个老头子,还想不想在这个单位混下去?”
一场理应得到救助的特大旱灾,尽管省救灾办“内应”科员小丁想方设法竭力促成,尽管比小丁早两年到救灾办的富有正义感的张燕鼎力帮衬,尽管南处长既顺水推舟又尊重灾情当场拍板给予救助,尽管贾副主任深入基层实地考察,但最终却遭到千不该万不该的否决。从官场逻辑看,这里谁也没有错,甚至谁都在尽力以人为本,按规矩办事,但结果却令人痛心,更令人哀叹。小说叙述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温文尔雅,甚至温情脉脉,但在充满暖意的描述之中,又尽显官场肌体的诸多脓包及溃烂斑点,尤其是富营养化的积弊。
所谓“富营养化”,是指自然界中营养物质过多而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官场“富营养化”,即指官员稔熟和利用官场规则与经验使官场生态恶化的状态。作者笔下的南处长,作为省救灾办的老人,处理桌上厚厚一摞救灾报告自有其拿手本领:“先挑那些媒体关注、上级领导有批示的报告来办理”,这是他“工作中抓主要矛盾,善于区分轻重缓急”的经验之谈。正是在这种看似“正确”的官场逻辑的支配下,他对小丁递上来的关乎十几万人生计的救灾报告置若罔闻。而对小丁提议去榆洲泡温泉治痛风,他第一反应是“工作这么忙,我怎么还能请假去泡温泉”。当小丁不失时机地说:“榆洲刚送来一份报告……”他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道:“明天就去榆洲,实地考察灾情。”在这里,同是榆洲救灾报告,视若无睹、置之不理,符合官场逻辑和规则;转而特别关照,乃至亲临考察,也符合官场逻辑和规则。至于贾副主任轻车简从微服私访,更是官场应予提倡的优良作风,可恰恰因其“亲自跑了趟榆洲”,导致他做出自信正确却完全错误的决定。作品的深刻性在于,这一系列令人扼腕、让人叹惜的转折变化及事与愿违,都是那么有根有据合情合理,都是当今官场习以为常的常态,有些甚至被当做为官经验而传扬,可正是在对这种“常态”乃至“经验”不动声色的描写中,扫描和揭示了官场肌体“富营养化”的内伤。一如营养是维持生命健康活动的必需品,摄入过多营养却是导致严重危害健康富贵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频发的罪魁祸首。
《小说选刊》转载该作时点评说:“好的讽刺小说是有难度的,这篇《无雨辽西》就像一根温柔的刺,让你同时感受到它的温暖和锐利。”其实,这篇小说的讽刺特征并不显突,但叙事兼有温暖和锐利倒是实情。这种兼有温暖和锐利的张力,主要来自于作者精准而有力的细节刻画。南处长对小丁送上来的紧急救灾报告无心浏览,一本《杏林秘笈》却翻得津津有味,一张《辽沈晚报》更是细嚼慢咽,连报缝里的一则小广告“都能榨出油来”,向长得玉润珠圆的张燕提供减肥秘方,关爱下属的温情洋溢字里行间。在去榆洲的路上,奥迪车外是令人焦虑、焦愁、焦心的特大旱灾,以及吴县长在望乡梁上焦渴、焦躁、焦急的翘首等待;车内喜欢听段子也喜欢讲段子,并立志退休后编一本当代版世说新语的南处长,黄段子说得一车人喜笑颜开,其乐无穷。凡此种种,还有小丁回乡后看望哥哥嫂子、遇到村委会主任的所见所闻,到喇嘛井小学寻访心目中“美丽又善良”的朱颜,昔日女神却残了一条腿拄着拐杖让他震惊不已等等,这些伴随小说情节展开的看似顺水推舟、随波逐流、随物赋形、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闲笔,实则有力地衬托和渲染了主题的表达。官场逻辑的优裕富足、挥洒自如及轻松演绎,与民间逻辑的穷困艰辛、捉襟见肘及苦涩难解,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凸显了官员游刃有余的“尾气”对官场生态的污染和损害。当然,从小说艺术看,上述星罗棋布、似乎天然洒落的闲笔和细节,在增强作品的意蕴厚度和情调丰富性方面,在调整作品的疏密布局和节奏把控方面,实乃堪称巧妙的精心安排,从中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功力。
就在这篇评论即将收尾之际,又读到老藤的两个中篇,《熬鹰》(《鸭绿江》2015年第1期,《小说选刊》2015年第2期)和《焦糊的味道》(《芒种》2015年第9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5年第11期)。窃以为,他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对生活和艺术有自己的体悟和见解,且有较高语言表达本领的作者,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不断写出更加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