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讨论慈善家是出于什么目的做慈善。关于我们的慈善事业,现在要讨论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怎么做。怎么做比为什么做重要得多
31岁的“华人女婿”扎克伯格搅动了并不缺新闻的中国。作为美国Facebook创始人,他宣布在女儿出生之际捐出市值450亿美元的99%个人财富。
扎克伯格夫妇决定新设一家机构,名为“陈-扎克伯格计划”,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制企业,由扎克伯格夫妇共同掌控,以管理他们所持Facebook股份变现所获资金。变现股份,投入慈善和公益,按照扎克伯格的说法,将贯穿他和妻子的“余生”。至于资金使用方向,扎克伯格说,“最初将着重于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人际沟通和社区创建。”
在美国,这并不是太富冲击意义的大事件,在他之前太多企业家都是这么做的;但在中国,这是个大新闻,各个阶层的人士以不同的视角热议起来,以至于英国泰晤士报等多家英文报纸都来采访我,让我发表针对中国独有现象的看法。
在一片惊叹之后,很快,质疑的声音出来了。在知乎、微信等媒体上,一些人开始宣扬扎克伯格捐赠是为了避税(遗产税),甚至计算避税后的收益。也就是说,在这些质疑者看来,扎克伯格的捐赠动机就是为了避税,以此获得更多的财富。不知道会中文的扎克伯格是否看到了来自中国的此类评论?假如看到,不知他会怎么看来自中国的质疑?显而易见,这种以“动机”质疑企业家捐赠的声音会直接影响国内的企业家,不少人表示这种“小人之心”会让人心寒。不捐赠被质疑为富不仁,捐了又被质疑有何隐藏的动机,这就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舆论困境。
此前,我们杂志曾专门就此主题采访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我的回答很简单,四个字:不问动机。我一贯反对问动机。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先问动机。为什么不要问动机呢?第一,动机是无法证明的,永远无法证明,你不能一口咬定他做慈善是为了什么。第二,查明动机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结果。如果一定要问动机的话,历史上很多事情都经不起问。”他认为,“不要讨论慈善家是出于什么目的做慈善。关于我们的慈善事业,现在要讨论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怎么做。怎么做比为什么做重要得多。因为结果是需要资助或帮助的人得到了资助和帮助。我们与其纠缠动机问题、道德问题,不如讨论方法问题,怎样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得更好。”
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