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王贺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航天企业实施的几点思考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王贺等*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作为高端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既承载着进入太空、应用太空的重任,又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确保国防安全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全员自主创新能力及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成果产生及应用,解决型号项目瓶颈问题,储备先进技术,航天企业应加快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见落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经济良性发展。对于航天企业而言,主要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经济规模和营业收入,增加核心技术市场占比份额。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大众创业促进民用产业体系化、规模化发展,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创新动力,使民用产业在企业经济总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万众创新推动航天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支撑民用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一是对技术创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员参与创新积极性不高。
二是技术创新队伍建设仍不健全,整体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型号生产任务急剧增加,绝大多数技术、技能人员忙于型号生产,同时承担着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对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创新方法等学习投入不够,制约着技术创新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此外,设计师、工艺师、技师队伍中专业领军人才、专家型人才依旧缺乏,专家的技术引领、技术培养作用不够突出。
三是技术创新系统策划不足,对于创新工作开展支撑力度不够。
技术研发能力与技术发展需求不匹配。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产品新结构、新材料、新功能对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由于前期技术创新工作策划不够、针对性不强,导致现有技术与能力难以满足新型号研制和企业长远发展需求。此外,技术创新发展与配套设备不匹配。为提升型号研制能力,企业大多通过不同渠道开展技术研究,部分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但由于不具备设备基础,先进技术无法得到型号应用,甚至导致产品长期依靠外协,制约了技术发展。
四是过多关注高新技术工程应用,基础技术研究亟待加强。
完成产品生产交付是航天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满足产品研制与量产需求,企业将技术创新的注意力过多集中于推进高新技术工程应用,却忽视了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期望在短期内通过高投入获得成效,而忽视基础技术研究,导致高新技术应用过程反复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产品正常交付。因此,急需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基础技术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确保技术创新持续良性开展。
1.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脒基化反应中,乙酸铵过量导致反应结束后体系中还含有部分未参与反应的氨气,当母液循环套用时,会对产品的收率及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在保证其他反应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逐步减少乙酸铵的投入量,研究了其对产品收率以及含量的影响。
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技术研究室。依据企业技术领域和专业方向划分情况建立专业技术研究室,搭建专业研发支撑机构,设置专、兼职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补充专用研发条件,为全员参与创新提供保障。
二是加快专业技术中心建设。依托企业优势专业成立技术中心,构建系统化的协同创新体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技术协同与信息共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共同推动企业先进技术的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平台作用。持续为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良好的设备和完善的基础保障,持续加强现有创新平台建设。规范技术创新平台运行管理,在管理制度设计、技术交流安排、项目组织上做好规划,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落地,切实发挥其在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技术跟踪、重大项目攻关、标准规范制定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
2.建立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创业创新自主投入长效机制,并纳入相关管理制度予以明确。设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项基金,企业每年度自筹经费支持创业创新项目。鼓励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研究工作,培养全员主动创新意识,提高全员主动参与创新积极性。
二是建立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的快速转化机制。进一步壮大专职技术研发人员队伍,加快技术研发成果的推广转化,实现技术研发人员与技术研发成果向工程应用的同步转移。
三是研究制定创业创新工作奖励政策。鼓励创新成果产出及应用,对优秀创新人才和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加快形成全员主动参与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3.加强创新人才体系建设
一是加速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与引进。在企业内部组建技术、技能专家队伍,提高专家待遇,为专家开展交流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向上级推荐,培养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技术、技能专家。同时,通过“千名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等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引进专业领域成熟专家型人才。
二是完善创新人才体系。健全设计师、工艺师、技师序列,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扩充创新人才队伍,着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职能完备、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
三是加强技术交流与培养。结合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课题合作、学会协会交流等工作的开展,拓宽员工专业知识学习、交流与培训渠道,大力培养专业领域急需的紧缺和骨干人才,提高基层员工整体水平。
4.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统筹策划
一是加强型号研制与民用产业发展在创新工作中的统筹策划。围绕型号研制和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预先开展新技术研发工作,在确保型号研制的同时将军民融合技术纳入技术创新工作策划,促进军民共线项目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统筹策划。一方面,建立技术发展与能力建设联动机制,在策划技术发展和条件建设时要加强交流与协同;另一方面,基层部门在提出技术发展需求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硬件、软件、场地等相关能力建设,为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5.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一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的战略合作,拓宽技术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机制,通过对外发布研发项目、联合承担项目、技术转让、人才联合培养、派遣人才驻外开展研究工作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是通过组建外聘专家团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或短期工作等方式,借助“外脑”提升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是依托博士后流动站建立柔性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凝聚国内外的创新人才为我所用。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策划
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见,建议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负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统筹策划与组织协调,把技术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以推动意见落地并取得实效为目标,总体策划、逐层分解,研究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各单位职责及相关责任人,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2.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工作氛围
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对荣获创新荣誉的团队、个人给予表彰,树立创业创新典型。建立有利于激励创业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创业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成长通道,激发全员的创新激情与活力,营造人人能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3.完善考核评价管理体系
研究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考核管理办法,加大民用产业及技术创新工作在企业年终考核中的比重,将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并按年度分解下达工作任务目标,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其他作者:孔兆财、敖洪峰、孟令博、许可人、徐雯(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吕淮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