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1-01 06:40邓一星
软件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软件

邓一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邓一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510800)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解决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一种比较好的途径,该机制包含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本文提出一些校企合作形式的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供其他高校参考。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形式;协同育人

本文著录格式:邓一星.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2016,37(8):54-56

0 引言

随着我国确立了“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信息产业迅速成为了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而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使得软件工程专业在这几年迅速成为各高校的热门专业,生源质量往往高于其他工科专业。然而,生源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许多高校仍沿用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反应不敏感,学生毕业时,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不高[2],从而形成了一个低端软件人才泛滥,而中高端软件人才缺口巨大的局面。

校企协同育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比较好的机制,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包含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3-6],每一种形式所覆盖的学生和能达成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局部的课程再到整体的培养方案,覆盖的学生也最好是从点到面,再到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本文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近年来校企联盟[7]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一些校企合作形式的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供其他高校参考。

1 校企共建工作室

校企共建工作室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易实施的协同育人形式。这种形式一般由企业来主导,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工作室活动。建立工作室本身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让工作室工作走上正轨、形成梯队甚至孵化出创业团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必须认真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认真选择合作企业

校企共建工作室所吸引的学生,主要是一些基础较好,有上进心,想尽快提高动手能力,希望在大学期间就能独立进行项目开发的学生。因此,一定要以能满足这部分学生需求作为选择合作企业的出发点。有一部分企业,打着共建工作室的幌子,实则在学校里寻找廉价劳动力,学生进到工作室后,总是在重复做一些诸如网页设计这样的简单开发工作,一两年下来,水平根本没有得到提高。这部分原本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因此而耽误了,对整个专业就业质量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当有企业表达合作意向的时候,专业负责人都会到企业展开调研,了解企业的具体业务范围,了解企业建立工作室的真实意图。

另一方面,专业也要结合自己的定位来选择合适的企业,对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这样二本层次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一开始吸引非常知名的企业来合作并不现实,规模不大的成长型企业反而更适合与之共建工作室。这些企业更愿意分享项目和开发经验,员工有朝气有拼劲,学生比较容易和这样的人打成一片,也更愿意虚心向这样的人请教。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所建立的几个工作室,如“天高软件开发工作室”、“大树软件工作室”等,合作企业规模均不大,但都处在企业的成长期,业务量越来越大,通过派驻工程师的指导,工作室里的高年级学生已能逐步参与到公司核心项目的研发当中,能力得到迅速地提高。

1.2建立有效的工作室管理机制

企业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后,学生再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的研发中,这固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工作室模式。然而,工作室毕竟在学校内而不在企业里,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无法做到全程派驻工程师在工作室内安排与指导,随着企业工程师到校指导次数的逐渐减少,工作室的运作很容易慢慢变得无序,项目进度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企业也会有这样的顾虑,项目放到工作室后,学生若半途而废怎么办,很容易造成项目的延期甚至夭折。而学生也不是企业的员工,很难用类似合同的东西来加以约束。虎头蛇尾的校企共建开发工作室在国内高校里非常常见,许多工作室合作一两年后就没有下文了。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很有效的工作室管理机制。

软件工程教研室主要通过两个重要手段来确保工作室处于有效的管理之下。首先就是为每一个工作室指派一名教师(或实验师)为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负责人不是挂名者,而是全程参与者,不但是工作室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也是项目研发团队的组织者之一。教师在工作室的工作纳入工作量考核体系(如可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工作量以及毕业设计工作量等)。此外,允许教师参与项目的利润分成。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通过参与工作室的工作,也能不断保持知识的更新,结合项目实践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丰富,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也更好。其次就是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的项目工作,可获得相应学分,根据参与的时间长短,最多可获得15学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同时,修课压力也得到了有效减轻,项目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进入项目研发的学生主要是大三的学生,若半途而废而不能获得学分,则会面临短时间内要重新选修若干门课程的局面,这便能促使学生一旦进入项目工作,便得要坚持下去。

2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软件工程教研室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或回访毕业生,发现影响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只会编程不会开发,虽然有《软件工程》这样的课程对软件开发流程进行了介绍,但由于没有直观体会,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不得不在毕业实习的阶段去寻找能让自己从头开始的单位,非常影响毕业实习的质量,进而影响就业的质量;二是在校期间对新技术新架构新应用领域了解太少,在求职时无法得到知名IT公司的认可,能签约此类公司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果说校企共建工作室针对的只是部分基础好领悟能力强的学生的话,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面向的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了。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必须要有比较好的规划才能确保课程的效果。

2.1项目实践类课程

项目实践类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学期,此时学生即将进入毕业实习期。开设《软件项目实践》课程,由企业派出工程师,用一些真实的项目实例,用三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整地走完一个软件项目的流程。这种课程是否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与前期编程类课程的衔接。软件工程教研室借助2014年成立的“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邀请中软国际和东软两家公司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让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前期课程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为本专业量身定做项目实践课程。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很自然地就从基础编程的学习过渡到项目实践了。

2.2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类课程

受师资等条件限制,许多涉及最新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课程在高校中很难开设起来。课程就算开起来了,由于授课教师往往并不在一线从事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讲起课来也很容易显得空洞无味。相比之下,本身在新技术和应用领域深耕细作的IT企业,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开发工程师更了解技术的细节,更清楚技术如何应用,由他们来负责这部分课程的讲授工作,效果显然比专职教师要好。当然,企业工程师一般没有教学经验,在授课重点、课程进度和与学生互动方面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教研室需对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做出适当的规划和限制,在此基础上,则允许企业工程师自行组织教学的具体内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已在Ios开发和Unity3D游戏设计等课程上,与领域内知名开发企业建立了课程合作关系,授课效果非常好。

3 校企合作共建毕业实习

目前国内应用型高校普遍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在校学习和一年校外毕业实习。而毕业实习大都采用“放羊”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学校很难对实习过程进行监控,往往仅凭学生最后提交的实习报告来判断实习效果,毕业实习的效果较难评价。

不少内陆地区的高校,也会选择与企业合作完成学生的毕业实习,将学生批量送入企业进行项目实战或顶岗实习。但对于身处IT产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来说,这么做就显得不是那么有必要了。对于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放手让学生自主实习,也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实习领域和内容的多样性需求。为此,软件工程教研室把校企合作毕业实习的发力点重点放在部分对职业规划缺乏准备的、动手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上。教研室与企业一起研究制定这部分学生的实习计划,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具体实习内容,教研室指派老师定期赴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实习内容来给学生做职业规划上的指导。

4 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就业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平均薪酬高居全校第一位,相当数量的学生签约腾讯、阿里云等知名IT企业。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也反过来成为了专业的金字招牌,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已成为全校工科最热门的专业,专业初设时本专业只设一个行政班,而目前每届已开设六个行政班。校企合作工作室除了参与合作企业的项目,还承担了部分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开发了新生报到系统、考试和成绩管理等系统。此外,2015年,部分工作室的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全国IDG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并得到投资,成功创业。

5 结语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破解应用型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行业、高校所处地区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准发力点,设置多种协同育人的形式并慎重选择合作企业。在实施中,要以校企合作双赢作为出发点,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参与合作过程,这样才能确保比较好的合作效果。

[1] 戴浩.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软件, 2014, 35(3): 210-213

[2] 王智钢,王爱侠,张海涛.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J]. 计算机教育, 2016(07): 23-26

[3] 韩万江, 张笑燕, 陆天波, 等. 软件工程专业认证的新思路研究[J]. 软件, 2015, 36(3): 37-40

[4] 杨晨, 闫薇. 依托特色院校优势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 软件, 2014, 35(1): 155-156

[5] 宋春晖. 校企合作模式下Java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软件, 2014, 35(1): 129-130

[6] 宋学坤, 余孝奎, 张佩江, 等.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成效[J]. 软件, 2015, 36(7): 82-86

[7] 朱翠苗. 校企联盟建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途径和方式[J]. 软件, 2013, 34(7): 9-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 -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DENG Yi-x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SCUT, Guangzhou, Guangdo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e gap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social practical demand, and such cooperation has different for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vides some useful experience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ftware engineer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P311

A

10.3969/j.issn.1003-6970.2016.08.012

2015KTSCX183 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项目;JY16070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JY141204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

邓一星(1980-)男,广西南宁人,讲师 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和大数据技术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软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禅宗软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软件对对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