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言,宋会君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从认知理论看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讲解
李重言,宋会君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语言讲解是启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起记忆和想象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对讲解法的运用情况直接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讲解进行研究。表明:根据认知心理加工与运动技能形成关系,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和协调完善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特点的不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讲解时机以及讲解的其他等方面也应有所差别,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讲解;运动技能形成过程;认知心理学
“讲解是指教师对动作的语言概括,教师讲解是为了使学生把动作的技术要领与其所观察的结果联系起来,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再经过自身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动作,理解要领[1]”。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语言讲解,是启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起记忆和想象的重要手段[2]。体育教师对讲解法的运用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西方,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时所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并主要研究人们心理过程当中的认知过程。而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要遵循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还要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和运动机能形成的心理特征[3]。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讲解过程中,利用认知理论抓住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提高讲解的针对性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对相关学术论文的收集与整理发现,有部分论文是以运动生理学(运动条件反射)的视角来研究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认为动作技能形成是通过不断地刺激强化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而得来的。本文则以认知心理学理论视角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讲解。
1.1 文献资料法针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查阅了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后,收集到50余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优秀体育课程影像资料以及专著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了解了目前认知心理学和讲解法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并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讲解法进行研究。
1.2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认知理论当中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归纳出不同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并以每个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作为理论依据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讲解提出要求与对策。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假设是:人脑类似于计算机,思维就是计算,认知过程有如计算机的表征和运算过程”[4],在认知心理学看来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1968年,维尔福德(Welford)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了用动作技能形成模型来说明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5]。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听觉产生刺激,学生把从体育教师那里获得的物理信息进行编码从而转变成可以被自身利用和处理的信息,以帮助信息的储存、提取和使用。随着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再次接受体育教师新的讲解内容时,会把之前储存于大脑中的信息寻找出来并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提取。最后把在大脑中提取的信息对新获得的讲解内容进行认知加工,从而获得运动技能。在日常学习当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接触一个新领域知识的开始阶段时常会感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存在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对本领域知识的不断学习,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习效率开始提升,无论从记忆的速度还是理解能力方面都得到改善。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不单单是刺激到反映的单向过程,而是外界刺激与主体反映双向交流的关系。“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记录和吸收,而是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知识”[6]。依据费茨(Fitts)和麦克尔·包斯纳(Michael Posner)在1967年提出的经典学习理论模型,学习的过程包括3个阶段[7]:即认知定向阶段、动作联结阶段和协调完善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个体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学生构建新技能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形式的讲解才是科学而有效的。
图1 认知心理加工与运动技能形成示意
3.1 认知定向阶段的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这一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起点,学生对所学动作可能没有任何基础,学生只能够理解表层次的运动技术动作。注意范围比较狭窄,对动作的感知能力较差,在完成动作质量方面出现协调性差,动作衔接不够熟练,多余动作较多的情况,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动作完成都不完善。在心理上表现为不自信,做动作时时常出现忙乱与紧张的状况,怕所学动作具有危险性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够完成教师所讲解的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理解能力较差。3.2 认知定向阶段的讲解在讲解的内容方面,由于此时学生所能吸收的信息量有限,因此教师应避免大量地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讲解,教师应使学生获得一个动作的抽象概念,让学生了解此动作的技术关键和重点,而不是动作细节。引导学生沿着简化的思维路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在此阶段讲解内容应重点突出所学运动技能在比赛中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因为学生在开始接触新的技术动作时,如果学生不知道此技术动作在比赛中或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则会禁锢于对动作的简单模仿,而忽略了动作真正的实用价值。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极为不利。例如:在排球上手传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着重于对技术动作要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上手传球在具体比赛中作用的讲解。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动作不能在真正的比赛当中得到应用,学习缺乏目的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体育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上手传球的方向与弧度应满足比赛过程中组织进攻的要求,当学生明确这一点之后,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有意地去关注上手传球动作是否标准,是否能够满足实战要求,从而增强运动技能学习的价值。因此,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认知定向阶段,讲解的内容应着重于对运动技术动作作用的讲解,而对动作细节的讲解应一带而过。
在讲解的时机方面,认知定向阶段的讲解要在体育教师进行技术动作示范之后和学生练习技术动作之前进行。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认知定向阶段,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并不熟悉,先进行讲解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形象的动作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先对技术动作进行示范后,再针对所示范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并且此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一定要把讲解放在学生练习技术动作之前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有利于讲解效果的发挥。
在讲解的其他方面,体育教师应注重讲解技巧,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建立深刻的技术方法,可把动作要领编成口诀,使得讲解层次分明,所讲知识具有连贯性。在讲解过程中讲解术语要准确、讲解要精炼、言简意赅,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粗略的动作概念,有助于动作的进一步巩固与学习。体育教师还应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些鼓励,少些责备。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多反思自己是否在讲解方式上存在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效果不佳或是学习兴趣不浓不是他们的运动能力或学习态度欠缺,而是缺乏自信心。学生在刚刚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时常常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技术动作持怀疑态度。这时,体育教师则应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以肯定,鼓励他们多加练习,给学生十足的信心。为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1 动作联结阶段的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动作联结阶段,认知定向阶段的知识得到了应用,练习者已经学会把某些环境线索与完成技能所需的活动联系起来。个体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能成功地完成技能,从认知转向运动,并且使它从第一次练习到下一次练习更具一致性[8]”。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所学动作已经大体熟悉,学习的紧张情绪开始缓解,可以自觉地意识到动作是否做得相对准确,从而有意地进行自我调整。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协调程度有所提升,这表明学生已经对运动技能形成了初步的掌握,只是时常会有动作衔接不连贯的现象出现。
4.2 动作联结阶段的讲解在讲解的内容方面,应主要集中在技术动作的改进与提高上。虽然学生所学习的整个技术动作开始趋于协调,但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而产生外抑制。在受到与所学技术动作十分相近的动作刺激下有可能会激发学生对原先错误动作的联想,从而导致已被纠正的错误动作再次出现,致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感到困惑。因此,体育教师应对技术动作的细节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动作细节的体会,提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借助此时学生已经形成的对错误动作的觉察力,体育教师应从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角度向学生讲解正确技术动作的优点及科学性,使这些概念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当中。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一阶段不断提醒自己注意对动作细节的把握,把自己的动作与体育教师所讲解的动作加以比对,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独立完成标准动作的自豪感。
在讲解的时机方面,动作的联结阶段与认知定向阶段存在较大的差异,动作联结阶段的讲解需要在学生练习技术动作之后进行。在此阶段,学生完成一个技术动作之后,体育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其所完成的动作做一个自我评价,使学生提高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之后体育教师再指出学生所完成动作的不足与错误,加深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的印象。应加以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静止用力、调动队伍、做危险动作、做快速动作时一般体育教师不要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其他方面,体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形成默念与自我提示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能够标准完成技术动作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例如,在排球练习扣球助跑步法时,体育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像“一慢、二快、三制动”这样的自我提示语,意思是说在学习排球扣球步法时,迈出第1步之前要判断二传传球的弧度与位置,所以要慢;第2步对调整起跳方向和起跳高度至关重要,所以要快;第3步是起到防止冲网的作用,因此要制动。体育教师教给学生这样简单的默念语句后,将会增强学生对自身完成动作质量的评价能力。在教学当中还应根据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口头评价。例如:正确、错误、好、不好等,并对学生错误动作所产生的弊端进行讲解说明,学生在这些评价的指导下将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
5.1 协调完善阶段的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协调完善阶段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技能几乎变成自动而习惯化,个体不再有意识地去思考自己正在做什么,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8]”。在此阶段,注意范围扩大,学生可以从外界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对外界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从而完善技术动作。
5.2 协调完善阶段的讲解在讲解的内容方面,体育教师的讲解应着重在技术动作的重点与难点上,让学生所形成的运动技术动作在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且此阶段学生的注意范围大,对自身技术动作的关注较少,而对同伴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关注较大,因此体育教师应更进一步把运动技术动作与实际比赛运用加以联系。例如教学内容是集体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配合来完成运动技术与战术,并对所完成的运动技术与战术的关键因素加以讲解。此外,由于在协调完善阶段运动技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固然要比认知定向阶段和动作联结阶段大,由于长时间的训练与学习,学生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进行三级跳教学当中,当学生进入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时,由于前期需要完成大量的跳跃练习,学生的膝关节或胫骨极有可能出现不适的症状,这与体育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加强学生自我身体防护意识,避免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影响学生正常上课以及学习生活。体育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的身体养护知识包括:自身的营养搭配知识、运动安全知识、一些简单的受伤后的救护知识、保护自身环境知识等[9]。
在讲解的时机方面,由于此时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讲解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师应把讲解内容放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从而对讲解内容起到强调作用,以避免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和消极情绪,在下课之前体育教师还可以再对所讲解内容给予强调,防止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受伤。
在讲解的其他方面,由于此阶段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所达到的运动技能水平已接近于其运动潜能,技术水平的提高幅度不再像认知定向阶段和动作联结阶段那样明显,而且不加强练习还有可能出现运动技术水平的倒退。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甚至会发生学生消极训练的情况。因此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利于运动技能的保持与提高。体育教师应在心理上对学生加以鼓励,向他们耐心地讲解体育课程的目的与意义,让他们正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认知定向阶段、动作联结阶段以及协调完善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体育教师应根据每一个阶段性特点进行不同的讲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体育教师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3个阶段只是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所进行的人为划分,其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学生进入哪一个学习阶段还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甄别与判断。本文只是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进行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准确把握每个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性特点,探索出更加合理的讲解形式,以达到令人满意的体育教学效果。
[1] 李建荣.体育教学中示范法与讲解法之我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78-79.
[2] 王彦明,王丰秋.论讲解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4):21-23.
[3] 宋广林,刘强.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讲解与示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2):238-240.
[4]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专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42-47.
[5]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80:602.
[6] 舒其伟.认知心理学与大学体育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2004(2):72-73.
[7] 玛吉尔.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张忠秋,金亚虹,殷恒婵,等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5:202-205.
[8] 胡桂英.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特征、机制和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9] 顾翔.浅谈体育教学讲解示范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学刊,2012(7):249-250.
Review of Explanation in Process of Sports Competence Form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Theory
LI Zhong-yan, SONG Hui-ju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Jilin China)
Proper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explan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nlighten and cultivate student interest, stimulate memory and imagination. Explanation application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has direct influence to student sports competence learning effect. 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ory,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studies explanation in process of sports competence formation.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rocess and sports competence formation relationship, student sports competence formution shows different stage characteristics in cognitive orientation stage, movement link stage and coordination improvement stage in process of sports competence formation. Explanation content, tim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should b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movement formation in each stage, promoting better master of student movement competence and increasing teaching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explanation; sports competence formation process; cognitive psychology
G807.0
:A
:1004 - 7662(2015 )05- 0041- 04
2014-04-26
李重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通信作者:宋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