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文体育观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2015-12-31 08:35李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体育教学高校

李彬

【摘要】近几年来,高校对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新兴体育教学思想也随之被提出,并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然而,要想更好的发展体育教育事业,那么应当将人文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相当中,相辅相成,但这也是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鉴于此,本文对人文教育观的内涵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不同的教学方向的融入进行分析,如:如何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基础,怎样避免体育教育出现异化现象等。同时,对融合后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价以及延伸等策略进行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人文教育观 实施策略 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2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对体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加深,高校的体育教学在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之下发展迅速。同时还提出了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以及健康第一等新型教育教学思想。针对于目前这种情况,这篇文章具体分析了今年来高校的体育教学问题。

一、人文体育观基本概念

人文体育观主要以人为本,并以此作为目标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理念。它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体育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人在进行体育实践时具有创造力和无限的潜能。体育是人全面发展中或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要想人得到全面发展,就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体育观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有效策略

1.教学目标具有人文性

由上文可知,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现出来的是“以人为本”,也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高校教学应该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并归纳到教学内容当中。这也就要求高校体在进行育教育活动时,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累中获得经验,使得学生的各项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活动就要具有人文性,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人文的基本内涵给体现出来,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以及人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要具有主动性和终身性

构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这些教学内容不是一味满足学生现状所需,而是让学生对体育的本质和体育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具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这也就要求体育教学要具有主动性和终身性。

主动性指的是教学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其充分调动起来,减少学生的惰性,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体育锻炼、学习中来。然而,要想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到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吗,就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学活动要丰富并具有多样化,以此提高体学生的體育热情。

终身性指的是教学内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好能力以及进行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由此长期下去,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在心中产生终身进行身体育锻炼意识。然而,这就有要求教学内容要涵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欣赏以及娱乐体育等都包含在教学内容里。

3.教学评价具有发展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看中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达标,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考核,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感情价值观等。从而就会导致教学评价不全面、不科学,不利于人文教育观融入体育教育当中。因此,要有所改善,就要对当前传统的教育评价进行改革、转变,着重突出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实现人文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然而在实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教学评价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进步幅度,体现出其过程性。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仍是关心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是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技术的高低,而忽略了不同学生因身体的差异,在考试过程中即使尽力了,也无法拿到高分。因此,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对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公正,也无法将学生的学习信息得以全面的反映,长期下去,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进行体育锻炼、学习的兴趣,不符合人文教育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是教学评价要考察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这两个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却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这一方面的内容,考核学生所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运动项目的最终成绩就是考核的最后结果,这样的考核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考核时,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项目的客观成绩,还要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能力进行考核,如:学生是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等作为学生体育能力和意识的考核,实现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4.教学延伸应注意隐性课程中的人文建设

隐形课程是针对正式课程和现行课程而言的,同时也称为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高校的课程体系也就是由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构成,两者缺一不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显性课程是对外显示的、有计划进行的正规课程,而隐形课程就是除了显性课程之外所有课程,它具有显性课程之外的所有体育因素。如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竞赛等等。要真正将人文教育融入体育教育当中,不仅要体现出显性的体育课程的人文教育观,还要对隐形课程进行有力的人文建设,并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人文精神,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沙龙、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各种体育活动来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在这一大环境下,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必定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体育人文精神的弘扬。

参考文献:

[1] 蒋德龙.价值还是实践:人文体育观哲学基础辨析[J].体育与科学,2012年05期.

[2]徐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王畔领.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发展趋势辨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体育教学高校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